【摘 要】分级基金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中的一种结构化产品。自2007年第一只分级基金成立以来,发行和监管机构对分级基金一直处于摸索和完善的阶段,投资者对于分级基金的了解也在逐渐增加。本文首先讲述了什么是分级基金及其特点,然后论述了目前分级基金B份额长期收益必然跑输母基金所跟踪的指数的根本原因和投资建议。 【关键词】分级基金;分级B;杠杆;长期表现 自2007年第一只分级基金成立以来,投资者对分级基金的了解从陌生到熟悉。2015年,伴随着股票牛市的步伐,分级基金迎来了井喷式发展,形成了一个交易活跃、市场容量巨大的衍生品市场。但随后发生的股灾使分级基金遭受重创,成为投资者及监管层关注的焦点。下文将简单阐述分级基金及其特点,以及分级基金中带杠杆的B份额的长期表现。 一、分级基金定义 分级基金又叫"结构型基金",是指在一个投资组合下,通过对基金收益或净资产的分解,形成两级(或多级)风险收益差异化的基金品种,根据份额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收益分配。分级基金一般包含母基金、A份额基金和B份额基金三种标的。母基金,又称基础份额,它与一般开放式基金的特点和运作原理无异。A份额,又称分级A,是约定了收益率的份额基金,类似于债券。B份额,又称分级B,是带有杠杆性质的份额基金,在支付给A份额固定利息之后自负盈亏。 简单来说,在分级基金的结构中,A份额把钱借给B份额,B份额按约定支付利息而获得一定杠杆能力。从收益的不对称性来看,A份额适合市场上厌恶风险的资金,B份额适合市场上激进型资金。 二、分级基金的特点:定期折算及不定期折算 分级基金的结构化特征使其需要有一定的机制去保护A份额的利息收入及维持B份额的杠杆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这个机制就是定期折算和不定期折算。 在分级基金设立时,一般合同会规定在某个固定时间进行折算,这就是定期折算。目前大多数分级基金为一年定期折算一次,折算时所有份额的净值都折算回1,份额按比例增加或减少。 分级基金的不定期折算分为上折和下折两种形式,当前大部分的分级基金的不定期折算触发条件如下: * 当母基金净值涨至一定程度(通常为1.5元/份),即触发上折条款。 * 当B份额净值跌至一定程度(通常为0.25元/份),即触发下折条款。 三、分级B的长期表现研究 在分级基金的特殊结构下,分级B获取了一定的杠杆水平,同时一系列的定期和不定期折算条款,又使分级B不仅仅是一款简单的杠杆基金。上市交易的分级A和分级B同时拥有交易价格和净值,交易价格随市场环境变化与净值出现一定的偏差,但套利机制的存在保证了A和B的合并价格始终围绕母基金净值波动。 据万得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11月28日,当前存续的有134只股票型分级基金,其中132只为指数型基金。134只分级基金中有113只(占比约84.3%)从成立日起的收益率跑输母基金所跟踪的指数(下称基准),77只分级B落后基准收益的幅度在35%或以上,仅有21只分级B自成立以来的收益超过基准。分级基金成立的时间越久,分级B跑输基准的概率就越大。 通过分析发现,让分级B长期表现不及基准收益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较高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可以理解为分级B投资者为获得杠杆而付出的成本,除了付给分级A的利息外,基金日常费用也由分级B承担。融资成本揭示了若一年内跟踪指数保持不变,分级B将损失掉的本金比例。 市场上普遍使用单位净值成本和单位价格成本两种指标来度量B的融资成本。 单位净值成本=(α*A约定收益率+管理费+托管费)/(B净值*(1-α)) 单位价格成本=(α*A约定收益率+管理费+托管费)/(B价格*(1-α)) *注:α为A份额占比 由于分级B的交易价格较净值存在折溢价,因此单位价格成本更具有参考性。单位价格成本越高,获得杠杆而付出的成本越高,反之则越低。 从当前的数据来看,分级B的平均融资成本约为7%,但在股市行情较好时可达到13%,从历史平均数据来看,分级B的融资成本在9%左右。普通投资者容易为追求杠杆而忽视较高的融资成本。较高的融资成本压制了分级B的收益,短期看或许不明显,长期看无疑是削减收益的罪魁祸首。 (二)越涨越慢,越跌越快的杠杆设计 按照分级基金的设计,分级B有三类杠杆: 初始杠杆=(A比例+B比例)/B比例 净值杠杆=母基净值*(A比例+B比例)/B净值*B比例 价格杠杆=母基净值*(A比例+B比例)/B价格*B比例 分级B在入市交易后价格杠杆最能反应其真实的杠杆水平,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当分级B价格越高时,价格杠杆就越小,当价格越低时,价格杠杆就越大,这就决定分级B具有越涨越慢却越跌越快的特点。股市波动较大,分级B经历上折和下折一般不可避免,但在这一杠杆特征之下,长期来看分级B的收益跑输基准几乎成为必然。 下面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这个问题。对一只新成立的被动型分级基金作如下假设:1)分级B的融资成本为零;2)母基金满仓跟踪指数;3)折算触发阈值按最常见方式,上折阈值为母基金净值向上达到1.5,下折阈值为分级B的净值向下达到0.25,折算时按触发阈值来分拆份额。 对于分级B遭遇上折和下折时的次数,一般将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情形1:先上折1次后下折1次; 情形2:先下折1次后上折1次; 情形3:先上折2次后下折1次; 情形4:先下折1次后上折2次; 情形5:先下折2次后上折1次。 一般而言,分级B在下折时只会缩减份额,但在上折时缩减份额的同时会获得一部分母基金,对于母基金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方法1:将折算时获得的母基金份额保留; 方法2:将折算时获得的母基金份额赎回,再投资成分级B。 将五种情形和两种方法分别组合,计算最后一次折算时分级B的收益及相对应指数的收益,比较后得到的结果显示:十种组合中,只有在情形3&方法1也就是當该分级基金上折2次后下折1次且折算过程中保留母基金份额的情况下,投资者才获取了比指数更高的同期收益,其他九种情况均大幅跑输基准。这是在分级B的融资成本为零且基金无其他费用的假设下所推导出来的结果,现实中分级B的长期表现更加逊色。 四、分级B的投资建议 融资成本和杠杆设计特点是绝大多数分级B长期必然跑输基准的内在原因,也是分级B的风险和收益极不匹配的根源,而以前分级B的诸多制度缺陷如准入门槛缺失、风险提示不足、上市缺乏规范等亦加重了其投资惨状。股灾中分级B大幅下跌导致投资巨亏的现象频频发生,其弊端和风险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认识。 可喜的是,管理层亦注意到了分级基金的制度缺陷,证监会已于2015年8月暂缓了分级基金产品的注册工作并加强了风险披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分级B可以是部分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短期博反弹的利器,但绝不是可供普通投资者长期持有的好产品。在分级B的产品设计、上市交易规则、投资者准入门槛和交易公平制度等方面未被完善之前,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分级B的风险,慎重参与分级B的投资,以避免亏损悲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肖世俊,王方,《分级基金结构及定价》,国都证券,2011年 [2] 马亦舟,《中国分级基金的设计与定价方法研究》,[学位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中国证监会,《分级基金产品审核指引》,2014年 [4] 方正证券研究所,《源于杠杆,高于杠杆——分级基金B专题报告》,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