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减负需要先厘清负担


  "减负"既是教育的热点话题,也是教育的难点问题。从教育部出台"减负三十条"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减负措施,貌似全国的中小学生都已经到了不堪重负,非减不可的程度了。"减负"是迫切需求,是必然趋势,但笔者认为"减负"切不可搞一刀切,要理性地区别对待。在"减负"之前,必须要搞清楚哪些是负担,哪些不是负担。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可概而论之。
  要根据地域差别来"减负"。就学生的学习负担来说,城乡差异较大。城里的孩子学习任务重、作业量大,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还给孩子报了很多的培训班,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空闲时间。
  城里的孩子的确负担过重,需要适当减下来;而身处农村的孩子则要轻松得多,除了上课和必须完成的课堂作业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学习负担,没有各种培训班辅导班,没有家长强迫他们学习,大多数农村的孩子放学后和周末都是在看电视、玩游戏中度过的,因此农村的孩子并没有过重的学习负担,反而因为学习负担太轻,在学业水平上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差距很大。
  农村的孩子不仅不能再"减负",而且还应该在家长的配合下适当增加一些学习任务才行。否则,农村学校修建好了,教学设施很齐全,老师也很敬业,但学生不努力,农村的教育永远也赶不上城市,教育均衡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减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有多方面的兴趣,给他报几个兴趣班他也不觉得累,不会认为是负担,那么上兴趣班无可厚非;但如果孩子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即使只报一个兴趣班,他也会觉得是负担。
  想想我们的孩子,他们能从早上玩手机直到晚上,如果允许的话,他们玩通宵也有可能。这么长时间不休息,通宵达旦地玩手机,他们不累吗?答案是肯定是累的,但你能说玩手机对他们是负担吗?显然不是什么负担,因为他们对手机上的游戏等娱乐软件特别感兴趣,所以就感觉不到累,因此也绝不会认为是负担了。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玩手机不是负担也是绝对要禁止的。
  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程度来"减负"。有的孩子学习基础差,在班上属于"学困生",老师讲课的内容他听不懂,这样的孩子除了补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若是只布置少量的练习题,他可能无法掌握这些知识。有的孩子学习能力强,理解力好,老师讲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他就不需要去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只需要适当练习即可,若是给他布置大量的作业就加重了负担。因此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还需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因材施教"才能学得更好。
  要根据孩子性格特点来"减负"。有的孩子在学习上喜欢钻研,除了课本上要求掌握的知识以外,他还要找很多辅导资料看,对于这类学有余力而又肯钻研的学生,老师不但不能盲目的去给他们减负,反而要支持鼓励,他们可能就是未来的科学家。有的孩子接受知识慢一些,就不能布置过多的学习任务,否则容易造成"贪多嚼不烂"和"消化不良"。
  "减负"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于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负担要坚决减掉,不良的爱好要坚决消除。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仔细甄别,要帮助孩子厘清负担,既不矫枉过正,又有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减负"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网站目录投稿:听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