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果获得3项国家专利授权,公开发表3篇技术论文,编订1万余字的操作规范,他带出多名航天机构产品制造的技能骨干。 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积极开展各项技术创新,圆满完成了火星、嫦娥等10余项国家重点型号的技能攻关工作,工作室成员获得11项国家专利授权和1项国防专利授权。他就是天津市"海河工匠"李晓宝。 不服输,攻克难题是他的日常工作 太阳翼机构为卫星入轨后太阳翼展开提供约束和动力,该机构关键件加工质量直接决定着卫星在轨运行的成败。面对材料切削性能差、零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等产品特点,李晓宝通过工艺试验,不断改进加工方案,总结制定出一套高效、可靠的切削参数和加工方法,设计制作了专用加工刀具和定位夹具,解决了高精度孔径尺寸加工稳定性、小尺寸端面环形结构装夹固定、航天特殊非金属材料加工变形量化控制等多项技术难题。通过不断的工艺改进,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小卫星太阳翼机构,并且其各项性能指标优于原进口产品,确保了以实践五号卫星为代表的我国CAST2000平台卫星的高可靠、高性能在轨运行。 电磁阀是卫星姿态控制的主要部件,是卫星功能控制的关键零件,对该阀体的加工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该产品深腔特型面的加工,是国内阀体加工领域的一道难题。他通过反复试验、深入研究,设计制作了专用夹具和定位工装,另辟蹊径使用手工刃磨密封面加工刀具和手工抛光技術,成功保证了该阀体的加工精度要求。 创新是他毕生追求的事业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李晓宝也在不断地突破创新。例如,太阳翼机构联动轮产品的内孔尺寸及表面精度要求极高,受传统的机床多次切削工艺方案以及操作者手动操作随机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该零件产品合格率仅为60%,严重制约了后续产品生产线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率。他经过仔细分析和试验,设计制作了双刃小孔定径镗刀,一次切削,一次成形,使零件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加工效率提高5倍以上。 对地数传天线外导体是典型的细长轴类零件,是卫星测控天线的核心零件,它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着数传天线的使用性能。经过反复攻关、试制,李晓宝创造性地编制了三步多段的车削工艺方法,掌握了外导体的加工技术,使该产品的所有尺寸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进一步,他不断优化加工方案、拓展应用范围,形成了细长轴类零件在数控车床上不使用辅助支撑加工的工艺方法,此方法使细长轴类零件加工效率提高3倍以上。 多年来,李晓宝为单位的付出和贡献不是一言两句就可以概括完的,例如,他创新的高精度阀体和超薄壁产品的加工及手工研磨技术,为五一八所和五院在各式新研同类产品中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加工技术支持,同时以这两项技术作为牵引,为本单位带来后续产值近2000万元的推控产品任务,以及800万元的武器装备加工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