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一定是企业的灵魂,一个拥有灵魂人物的企业才会成功!在东方电气集团,这个灵魂人物和精神领袖,就是被东方人亲切地称为 "丁老总"的丁一同志。 丁一,原名徐纬文,山东蓬莱人,全国劳动模范、新中国第一代汽轮机设计制造专家、我国电力装备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导者、"三线建设""东汽精神"的杰出楷模。作为东方汽轮机厂第一任厂长、东方电气集团创始人,"丁一"这个名字,以及这位传奇老人身上的坚韧、拼搏的品质,就是对东方电气发展历程和东汽精神最完美的解读。 艰苦创业,荒山河滩上开创东方汽轮机厂 "要抗日,去延安",这是16岁时的丁一最大的梦想。1944年4月,年少的他在晋察冀边区参加革命,按照党组织的要求改名为丁一。1945年丁一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到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现北京理工大学)学习。1949年,丁一被选送进清华大学学习,1951年被国家派遣到苏联列宁格勒(现彼得格勒)工学院学习汽轮机设计制造。1957年学成归来后,丁一进入哈尔滨汽轮机厂工作,历任工程师、设计科副科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在哈汽工作期间,他扎根生产技术一线,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不仅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汽轮机设计制造专家,也因在汽轮机设计制造方面的突出业绩与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67年9月6日,怀着支援祖国三线建设的赤诚之心,丁一来到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来到了龙门山下的汉旺。在那里,他与来自四面八方的早期东汽建设者一道,硬是在一片荒山河滩上,凭藉"一根麻绳闹革命"的艰苦奋斗精神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开创了东方汽轮机厂,也开启了他事业和人生中最富传奇色彩的篇章。 1970年,丁一带领第一代东汽人开始了第一台5万千瓦机组的研制,在老一辈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共同努力下,又将5万千瓦提高到7.5萬千瓦,并于1971年9月生产出东汽第一台7.5万千瓦汽轮机组。在当时那个基建任务仅完成61%,可以说根本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其中的艰辛与困难难以估量。1975年9月,东方汽轮机厂试制出首台超高压20万千瓦汽轮机组,并投运于山东省辛店电厂。丁一曾回忆道:"从1965年国家批准(东汽)建厂到1974年底,是工厂的艰苦创业时期。广大职工从哈尔滨、上海等大城市来到这山沟,顶风沐日,艰苦奋斗,为的是让祖国的发电站增添我们亲手生产的设备。当东方汽轮机厂跨入大型汽轮机生产厂行列时,我们才看到了自己排除万难、艰苦奋斗的意义。" 敢于担当,自主研制 30万千瓦"争气机" 40多年前,丁一担任东汽第一任厂长期间,敏锐地看到了电力工业发展趋势:大型火电机组的热效率高,单位千瓦煤耗低,必定是国家今后发展的优先选择,如果东电仅生产20 万千瓦机组,今后的路只会越走越窄。因此丁一作出了一项以国家利益和企业生存发展为本的战略决策:"东汽作为三线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研制30万和比30万千瓦机组更大的汽轮机。"那时的工厂处于非常困难的艰苦时期,在资金极度缺乏、上级没有给一分钱试制费的情况下,东汽开始研制第一台30万千瓦汽轮机。 1980年,拥有数千名职工的东方汽轮机陷入两年国家任务为零的艰难境地。即便是在那些节衣缩食的艰难日子里,工厂不仅没有懈怠有关30万千瓦汽轮机的研制,反而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继续投入了数百万元自筹的科研资金。当东汽人为"做行商、吃杂粮、争大上"而揽下沼气提烘机、出口不锈钢菜刀、锅铲、折叠椅等"不伦不类"产品的时候,一项项有关30万千瓦汽轮机的科研成果,如同吐鲁番盆地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地垂挂在东方汽轮机阳光灿烂、绿荫柔柔的藤架上。30万千瓦机组末级叶片材料研制成功;30万千瓦机组低压转子完成粗车工序,机械性能完全合格;60吨动平衡机顺利通过国家鉴定会的严格审查…… 可是,就在1980年6月中旬的一天,丁一老厂长向国务院和部领导汇报完第一台30万千瓦汽轮机研制情况后刚回到厂里,就接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撤兵"电报:"停止东方三厂30万千瓦机组试制工作,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上报了结。"这一消息,犹如平地一声惊雷,震惊了十里东汽。 在全厂干部会议上,丁一噙着泪水,声音沉重地说:"我是一个党员,为了国家的电力事业,为了东汽的长足发展,为了东汽几千名职工,我宁愿不当厂长,也一定要把这台30万千瓦机组搞出来!"夜深人静的晚上,心潮起伏的丁老总奋笔疾书,致信党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人,以寻求有力的支持。最后,丁一和东方三厂的据理力争和不懈努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东汽30万千瓦机组终于获得了一张可贵的"准生证"。 1983年9月28日,这台凝聚着丁老总和全体东汽人10多年心血的机组终于在厂内试制成功。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全厂数千名职工苦战了2 920个日夜。第二天《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30 万千瓦汽轮机在东方汽轮机厂空负荷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机械工业达到新水平。" 30万机组的研制成功,奠定了东汽跻身国内"三大动力"的历史地位。可以说,没有丁老总的敢于担当,就没有东汽的30万千瓦汽轮机的诞生;没有丁老总的战略决策,就没有东方电气今天的跨越式发展。 化危为机,首创"24小时服务精神" 1977年6月,东汽接到山东辛店电厂的急电,东汽生产的首台20万千瓦汽轮机组的叶片断裂,电厂生产处于瘫痪。东汽党委对此十分重视,立即进行研究分析,丁一决定带队去电厂进行修复。赶到电厂以后,丁一发现问题出在操作,并非产品质量,但丁一先不谈责任属谁,只研究修复方案。很快,东汽就加工好了新的备件空运到山东,并派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现场进行装配。原计划要数月才能修复的问题,半个月就处理好了,从事故停机到恢复发电仅用了三周时间,这样的高效率和讲信誉受到了用户的大力赞扬。后来,山东省广播电台、山东《大众日报》还专题报道这件事,提出学习"东汽精神"的口号。 这一事故的高效成功处理,还将事故危机转化为拓展市场的机会。山东电力部门的领导及电厂领导,都来东汽表示感谢,也促成了东汽多数品种的首台机组在山东落户,为东汽厂在山东布点打下了基础。也是在这次事故成功处理后,丁一对东汽的技术服务工作提出一个新的口号,叫做"24小时精神",即接到电厂信息以后,该发函的24小时之内发出;该派人的24小时之内要出发;该送备件的,24小时之内要发货;仓库没货的,24小时之内要安排生产。丁一认为,东汽厂地理条件不好,不占天时不占地利,东汽人要占"人和","人和"就是搞好售后技术服务,这是信誉。有信誉才会有市场,产品才能有销路。坚持24小时精神,就是为以后赢得更多的用户打下基础。"24小时服务精神"是东汽人的传家宝。 魅力人格,穿工装、啃冷馒头的厂长 东汽地处偏僻的汉旺镇,条件十分艰苦,丁一身上一直保持着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他是东汽人心中廉洁奉公的楷模。东汽人从来没看见過丁厂长西装革履的样子,他们记忆中的丁厂长,永远是一身工作服。有一段时间,他甚至穿着一身被人们戏称为" 尿素袋"的维尼龙工作服,即便是上省赴京开会也是这一身行头。 为了尽快造出汽轮机,身为厂长的丁一天天到车间与职工一道"摸爬滚打"。他那间简陋的办公室,永远堆满了书籍、图纸、文件和资料。在东汽汉旺厂区的办公楼与各车间之间,有一条条曲折而幽远的山坡小道。这是丁一终日往返于各车间而踩出来的小道,职工们把这些小路亲切地叫做"丁一小道 ",它是东汽一道富有特色的风景。 丁一心里装的是全体职工,他对有关人员说:"必须把职工的工作安定、生活福利规划好,这些事要常放在心上!" 由于工作太忙,吃饭不定时,丁一常常在食堂买一包馒头和大葱放在办公室里,错过了吃饭时间,就用大葱蘸酱啃冷馒头。他到食堂总是和职工一样排队打饭,丁一喜欢和工人们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蹲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至今,许多东汽老人提起丁一还眼眶发红。 呕心沥血,打造东方电气集团航母 在上海、哈尔滨两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发电机、汽轮机、锅炉三大发电装备主机厂,都集中于同一片地域,电站设备成套供应便捷。而在四川,由于三线建设备战的需要,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东方锅炉三大主机厂,分散在德阳、汉旺和自贡。为了形成电站设备成套供应和工程总承包能力,1984年3月,丁一受命组建东方电站成套设备公司(东方电气集团的前身),并首任党组书记、总经理,不久后担任董事长。此后10年,从成套设备公司到集团公司,从国家计划单列到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将我国电力装备工业的自主发展作为终生追求的丁老总无不四处奔走、亲力亲为。他开启了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集团化发展之路,开展了企业之间广泛的横向联合,构建了电站设备成套供应和工程总承包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他积极推进并完成东方电气60万千瓦机组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为60万千瓦机组成套批量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积极筹划核电生产,组建了东方电气核电开发部,为东方电气集团高起点进入核电生产领域,逐步具备批量化制造核电站核岛主设备和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的成套供货能力,并为促成东方电气产业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促成了所属企业东方电机、东方锅炉两个公司的组建及成功上市,完成了所属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他多方努力为企业争取到外贸经营权,并于1989年与巴基斯坦签订了国内第一个大型燃煤电站国际工程总承包合同,为东方电气走出国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丁老总不遗余力、呕心沥血,让东方电气从"一穷二白"到今天"六电并举、五业协同",累计发电设备产量超过5.4亿千瓦,连续15年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产品和服务出口到近80个国家和地区,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总承包企业集团之一。 1992年6月,丁一主动打报告退居二线。1994年7月,丁一光荣离休。离休后,丁老总几乎每年都回到东方电气,看看、聊聊,他那句"没有过不去的沟和坎",情真意切、催人奋进,勉励着东方电气人在"二次创业"的道路上扬鞭奋蹄。他时刻关心东方电气的火电、水电、核电、气电、风电等新产品的研制,为东方电气新产品开发出谋划策。他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国电力工业事业,奉献给了东方电气的发展。 大爱无疆,毕生积蓄捐助贫困学子和东汽重建 丁一不仅爱企业,还爱学生。离休后,当他了解到许多孩子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各级组织为资助贫困学子建立"希望工程"时,他自愿加入了捐资助学的行列。10多年来,他坚持每月寄钱资助贫困大学生读书,从没间断。他先后资助120多名贫困大学生,金额达数十万元。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81岁的丁一正在北京住院,他为承载了自己的中年岁月、付出毕生心血的东汽蒙受惨重损失而心急如焚,彻夜难眠。丁一让女儿丁泓立刻组织了一批急救药品送往东汽。6月份,丁老总回到四川后,立刻赶往汉旺查看灾情、慰问职工家属。当他多次看到昔日凝聚着他们那代人心血的工厂遭到严重破坏时,不禁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在东汽德阳分部,他听完东汽主要领导的汇报后,用颤抖的双手把他省吃俭用积攒下的20.7365万元的存折交给了东汽,以表达他作为一名老东汽人的一片爱心。没有人能拒绝老厂长的这份真情,也没有人能拗得过他的倔强。大家含着泪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心意,表示:"如果建不好新东汽,我们对不起所有关心我们的人,也对不起我们的老厂长丁一。"东方汽轮机职工坚定了建设好"新东汽"的决心。随后,他又去了东汽中学和东汽小学,这次,他又掏出了所剩不多的生活费。这崇高的大爱令在场的每个人都终生难忘! 铸魂东方,东汽职工自发为丁一塑像 说起丁一这个名字,老工人会回想起他身穿工作服、随时出现在生产一线的身影;说起这个名字,老工程师眼前会浮现他指挥30万千瓦汽轮机研制时的铮铮铁骨;说起这个名字,年轻职工已把他作为东汽精神的化身,作为学习的榜样。 为了纪念丁老总为东汽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老职工们涌出一个念头:为敬爱的丁老总塑一尊雕像,让年轻的东汽人永远铭记这位东汽创始人的丰功伟绩。根据老职工们的请求,2002年,东汽委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王官乙创作丁一雕像,选取丁老总研制30万千瓦汽轮机时的形象作为创作依据。为体现丁老总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和廉洁奉公的生活作风,将雕塑设计成身穿工作服,口袋里插著一支笔,目光深邃、充满思考的神态。2003年6月,成都蜀海青铜艺术厂完成了雕像的铸造。2006年,是东汽建厂40周年大庆。历时三年创作的丁老总雕像被东汽人恭恭敬敬地树立在十二层大楼的门厅。雕像背后,以丁老总为代表的老一辈东汽人在长期的艰苦创业中培育的"求实、人和、创新、开拓"的东汽精神熠熠生辉,成为激励年轻一代东汽人拼搏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 东汽新基地建成投产后,东汽人又把丁老总的雕像请进了新基地。现在,当你走进绿草成茵、鲜花盛开的德阳八角东汽新基地,在生产服务大楼的大厅,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丁一同志青铜雕像。在丁一铜像的身上,完成了对东汽艰辛创业和灾后重建历史的完整记录,现实和历史在这里交汇、融合。这尊雕像是以丁一为代表的几代东汽人为国家发电设备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缩影,是东方之魂的完美艺术形象。 东方之魂,精神永存 2019年3月5日,东方电气人敬爱的老领导、东方人的杰出楷模、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创始人丁一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党和国家铭记着丁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原国务院总理李鹏、朱镕基、温家宝,国务委员王勇、肖捷,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邹家华、华建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李蒙,以及数十位省部级老领导和现任领导、多家中央企业集团及主要领导对丁一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并敬送花圈。 东方电气人潸然泪下,以各种形式表达心中悲痛,深切缅怀丁一同志。无数东方电气人追思着丁一同志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紧联系的崇高家国情怀;追忆着丁一同志把自己的智慧与才华毫无保留地献给国家电力工业事业的光辉一生。"以身许党兴民族工业功勋卓著 忠心报国铸电力丰碑精神永存"的挽联,正是丁一同志毕生的写照。 东方电气人还记得,2009年,丁一荣获"四川省最具影响力劳模"称号。组委会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丁一,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将‘中国制造升华为‘中国创造的民族工业铺路人。"这段颁奖词,高度概括了丁一为发展电力装备工业的担当精神与杰出贡献。 东方电气人还记得,也是2009年,丁老总受邀到央视《当代工人》五一特别节目《相信中国》现场,当主持人邀请他登台时,现场干部职工自发地起立,持续而热烈地鼓掌欢迎他。他走向舞台短短的30米,一路和大家握手,接受问候,竟走了很长时间。 对于老领导,东方电气人说得最多的还是丁一留下的精神,如何传承和弘扬丁一的精神。丁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远值得东方人追随,永远值得东方人敬仰,并将其继续照耀东方人砥砺前行之路。东方电气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在纪念丁一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今天,东方电气在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征程上,我们要学习丁一同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奋斗是艰辛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艰苦奋斗精神永不过时,永远在路上!"一位叫摩西的读者在文后的留言中写道;"丁老总留给我们的东汽精神、三线创业精神、24小时服务理念等等是东方电气巨大的财富!他朴素、严谨、吃苦、奋斗、求实的品质永远是我们做事做人的楷模!丁老总您一路走好!" 有一名读者的留言更是言简意赅:火炬熄灭了,但它已点燃无数火种! 是的,丁一同志——东方之魂,他的精神点亮了东方人的心灵,也照耀着东方电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