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对当前经济新常态与货币政策定向调控研究


  吕向一+姜力铎
  【摘 要】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不断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接轨,进入了经济新常态的阶段,其中的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的方式发生变化以及在经济结构方面做出的调整,进而对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加强了认识与运用,不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分析。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复杂多变,自上次经融危机之后,从总体上看仍然是处于复苏阶段,但各国具体的经济发展动态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其中对货币政策的重视态度确实一致的。为保证经济新常态的正常运行,必须适当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改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对投资及债务的高依赖状态,以及可能带来的高风险,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主动性,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发展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分析
  一、经济新常态与货币政策新框架探讨
  (一)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新变化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迎来了重要战略发展机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发展动力的创新。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状态下,国家对经济的稳定性发展越来越重视,逐渐转变重视单一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对经济结构进行统筹,同时也加强了公平公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在这种新常态状态下,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受传统因素影响以外,还有许多新的因素可以对其进行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新变化进行分析,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国际上的新变化影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增加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在竞争优势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也就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各国所采用的货币政策有所不同,尤其是美国先前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发达经济体带来高风险的同时,实现了刺激经济复苏的目的,但是近年来,美国开始退出这种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我国的货币政策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是在资本流动性方面[1]。
  (二)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新框架分析
  1.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完善与流动性保持
  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我国中央银行的抵押补充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政策工具的组合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这对货币与信用之间的总量和结构进行了合理的结构调节。在宏观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可以通过抵押补充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政策工具对基础货币量实现调控,进而调整整个银行信贷的结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具体的发展形势不断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方式进行创新和使用,让它更好的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状态。
  2.充分发挥利率与汇率对市场的导向作用
  新常态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的利率与汇率对市场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促进了银行之间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和外汇存贷款利率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率结构的合理化建立,为供求狀况提供帮助。根据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式,可以确定未来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价格型和数量型相结合,应用利率与汇率对市场的导向作用对社会融资成本进行调节,保证货币市场的稳定运行。
  (三)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三方面"分析
  1.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形势的发展,我国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并根据经济总需求结构对经济增长速度做出了相应了调整,提高了消费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贡献,并适当降低投资与出口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改善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让经济增长的目的向大众消费转变。自2008年经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的发展都受到重创,为刺激经济的复苏,各国经济增长在动力方面的需求巨大,需要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增加对消费需求的刺激。在外部增长需求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较小,且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已经不在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新常态形势,并逐渐展现出严重的制约作用[2]。因此需要让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并为经济增长提供发展机遇。
  2.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我国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都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不断对其发展技术进行创新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当前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正逐渐降低,为刺激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提供了帮助。在城乡发展过程中,国家在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众多发展不平衡问题上,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政策,让城乡经济的发展得以提高。与此同时,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状态,逐渐实行区域结构调整,为实现我国整体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要素向创新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对创新的重视越来越明显。且我国在之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投资和要素作为动力亿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难以维持下去,必须对此做出改变。技术的创新为其提供了一个重要出口,在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下,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直接影响在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优势,还能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
  二、转变与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分析
  (一)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转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左右,其增长动力主要是投资以及资源要素,但是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在逐渐成型,也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其中,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需求结构上,对消费需求的刺激逐渐降低了投资与要素对经济增长所形成的促进作用。其二,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兴起对工业的生产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相对下降。其三,供给结构上,经济增长动力由由投资、要素向创新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让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二)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分析
  首先是对消费信贷的渠道进行开拓,进而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它与城市市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长时间以来,都没有重视农村市场的发展,在目前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农村市场对推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是引导信贷资金的走向,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金融机构正在不断向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货币资金,尤其是中小型的企业,为促进实体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实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分析
  (一)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及货币政策应用分析
  金融危机后,美国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所采用的策略,对美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具体表现为: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不断鼓励对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医疗和教育进行改革;采用美元贬值政策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等。与此同时,为增强投资与消费需求,还采取了降息政策,不断扩大银行信贷的国模。在货币政策方面也进行相关操作,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创新,为提高流动性,适当对基金利率进行调整,以及采取措施维持美元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下货币政策的演变分析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对资源的利用率低,银行贷款方面也有许多的不足,形成一种供给与需求结构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到了21世纪初期,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政府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不断扩大内需。第二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到2013年,这个阶段受经融危机的影响,一直处于经济复苏阶段,对经济发展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货币政策定向调控思路探讨
  要用发展的远光看问题,在货币政策定向调控上需要扬长避短,为进一步解决结构性矛盾和金融体制机制的问题扫清障碍。对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要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货币政策定向调控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3]。其一,对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定向升准,货币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对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准确的定位,避免重复投资。其二,增加对服务型行业的信贷投放,第三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加大对其信贷的支持力度,有利于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其三,实行区域差别再贷款和信贷政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再贷款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对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四、区间调控与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分析
  (一)经济增长底线思维与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分析
  经济增长底线思维下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特点就是定向、定量和定期。应该适当的适应降息的政策工具,目前我国资金的利用率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存款准备基金制度的实行需要相应的存款准备基金的配合。最后还需要大力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完善银行之间拆借市场,增强流动性。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与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分析
  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在数量化的指标方面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其职责的履行难以进行正确的判断,通货膨胀目标制与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分析就是为了让职责可以更加明确,对通货膨胀的目标值与目标区间进行确定,保证它始终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间波动,而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良影响。通货膨胀目标制需要根据具体的发展形式进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政策的选择,同时对利率和汇率进行适度调节,保证货币政策作用的充分发挥,并合理控制信贷投放,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还需要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创新,保持适度的流动性。
  五、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的状态下,需要更加注重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改善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将市场调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定向调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利明献.银行转型应适应经济转型[J].中国金融,2014,(21):28-30.
  [2]卢岚,邓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国际比较和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15(6):3-11.
  [3]何帆,伍桂,邹晓梅.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转变及其展望[J].金融发展评论,2012(6):82-89.
网站目录投稿: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