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盲目扩大规模,负债比率过高。许多公司为了做大,常常利用高财务杠杆不计成本地融资,不顾风险地急速扩张。利用其虚假资产和业绩,以抵押担保、甚至重复抵押等方式进行融资套现,支撑其经营运作。而在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发生的融资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断吞噬着公司的现金流。一旦银行停止贷款,公司的资金链即刻崩溃,走向衰亡。 2、巨额R&D支出。缺乏研发能力的公司在未来竞争中将处于劣势。但近年来欧美公司由于R&D投入竞赛而陷入财务危机的案例大量攀升,表明R&D投入对财务危机的间接成本有重要影响。R&D投入越多,市场细化程度越高,产品专用性越强,财务危机的间接成本也就越大。R&D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投入越多,其出现财务危机后的损失就越大。 3、主营业务收入的非预期下跌。大多数公司将主营业务收入的下跌仅看作是销售量的问题,会用调整价格、增加品种或加强促销来改善。事实上,主营业务收入的非预期下跌(如恶性竞争,客户串通作弊等)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比如,当公司的销售量正在下跌,仍向客户提供大规模赊销,管理人员就应预料到其现金流将面临的困境。 4、行业前景黯淡。当行业前景黯淡处于萧条期时,公司所开发的新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难以像预期中那样乐观;与此相伴的是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的流失和竞争者的主动降价,公司之间的价格战或营销战(增大广告投入、给经销商让利等)会迫使其不得不支付额外费用,从而冲击R&D(研究与开发)的持续投入,使创新很可能面临夭折。 5、过度依赖贷款。在缺乏严密的财务预算与管理下,较大幅度增加贷款只能说明该公司资金周转失调或盈利能力低下,最终也无法跳脱破产的厄运。 6、公司规模。公司规模越小,出现危机时面临的困境越严重。小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为严重,出现危机时很难获得信任和支持,将被迫退出市场。大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经营余地较大,出现危机时可以缩减那些盈利低且风险高的业务,集中人财物加强盈利高且稳定的主营业务,可较为顺利地渡过难关。因此,小公司财务危机的间接成本要比大公司高。 7、多元化投资。公司应首先拥有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并能在市场上做强做大。公司没有根植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经营,在外部扩张战略中又不能培植新的核心竞争力,势必会把原有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直接表现就是新项目挤占优势主业的资金,但却不产生相应的效益反而拖垮优势主业,最终导致其内部整体资金匮乏,给公司价值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