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母亲在客厅里徘徊,紧锁双眉,咬着下唇,若有所思。一问,原是新买的美国紫藤萝,不知其浇水规律及多少,结果养蔫了。她忽得一拍脑袋,在书房里翻箱倒柜地寻觅起来。半晌工夫,见她手中捧着一本植物习性及培养讲解书,慢慢地走了出来,还不住地点头。从此以后,美国的紫藤萝又在我家焕发出生机了。 偶尔,表姐会跑到我们家来。一是为了千里迢迢地看望下外婆,另一便是为了查《茶道》一书,修身,养性,工作。仍在实习的她,有些"茶艺"与"品茶"之事未能深究,只好来此造访名师了。每次走时,都不忘叮嘱我:"书,必是要看的。没有了这位良师益友,是难以将一事做至善至好至完备的。"看着她脸上喜获知识的笑容,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母亲与表姐的求助对象,竟是书?无表情无思想无言语的书?! 直至一次我解惑的经历,方才悟得此问的正解那一日,我苦于攻克背下明朝历史这不 可摧的营垒。什么"国家政策闭关锁国",什么任人们对时局熟悉,深谙政局黑暗"。死记硬背的我甚至对此一窍不通。无奈之下,只得寻书而读之。六本《明朝那些事儿》就这样收入腹中。每一次阅读,都是知识面的拓展;每一次思索,都是对理解的升华;每一次总结,都是对智慧的积淀。终于明白为何母亲与表姐竟如此依赖于书,因为求助于书,你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对所惑问题的答案,更是知识与智慧、思维之方式,从而更为理智而容智地解决类似的疑难杂症。 我本自以为熟谙书之性能,不料求助于它后,竟无比惭愧,他并非没有表情,那颔颜笑颦尽在字里行间待人领悟;他并非没有思想,笔者在书写之时,早已以文字为载体附予他以新生,以新的思维;他亦并非无语言和言语,书的言语,便是在你恍然大悟之际与你的会心一笑。 正如西汉刘向所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有难之时求助于他,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