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自己整理的MBA时间管理方法,仅供参考。 1 本文重点 时间应花在能带来利益的顾客身上。 记录自己的时间,明确时间花在哪,更能高效合理的分配时间。 注:想珍惜时间的人,看到这里就可以了,想深入了解的请继续。 2 时间管理 2.1一刻钟为1单位 2.2事件类型分3种 A类生产性活动 B类既不生产又不浪费的活动 C类浪费性活动 2.3 如何分辨 验收成果,业绩决定事件活动是否有效的生产性活动。 3 会议管控 3.1 会议是为了迁就能力不足的员工的组织活动 3.2 需要例行会议维护、必须经常开会的公司的必是不健全的公司 3.3 开会成本跟工作成本的比较 开会时无法工作,成本极高,如无成果则是浪费。 3.4 必要性 因为不同职位不同部门需要协作完成任务 所以需要通过会议达成共识 3.5 评判标准 缺乏有效管理的会员会,阻碍工作的进行,打击员工的士气 组织成员超过1/4的时间在会议上,就是浪费 3.6 重要会议 应先召开会前会,做好统筹准备。 3.7 领导 不应每会必到 可看会议纪要 即使参加。多听少说 3.8 会后会 重大会员之后往往会有很多后续会议,落实到基层 其消耗的时间成本也更高 因此具备生产力的会议尤为重要 3.9 会议过多 原因:工作规划出了问题 事前的考虑应力求周延 组织结构不良 策略失误 冗员过多 3.10 C类浪费时间活动予以剔除 3.11 尽可能缩短B类时间耗时 4 管理C类浪费时间活动 4.1 自问检测 这件事不做会有什么后果?无后果,立刻停止;生产性优先,不讲人情,讲贡献业绩 这件事能请别人代劳吗?做自己专注的事;让自己的贡献极大化;管理自己的行为;贡献自己所长;其余的事交给别人;让他人有发挥的平台培育人才;利人利己 我是不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呢?同时也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损人又不利己,断然停止; 4.2 源头:管理自己 管理自己是领导他人之始。 5 浪费时间四件事 5.1 缺乏制度或没有先见之明 缺乏制。导致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重复危机;需建立制度应对危机;由制度系统化,开始成为例行工作(例:库存积压,只是因未建立一套即时反馈机制) 没有先见之明。缺乏规划;管理上轨道的企业往往是沉淀的组织 解决之道:制定关于"未来的基本政策与决策";思考未来,做好预案,不做事后补救之事。 5.2 人力过多 问题: 互动占用过多时间;领导忙着解决同事间的争端摩擦;跨部门、事业群的争执与合作问题。 精实小组织 很少冲撞他人;不需要不停的向别人解释;也能做好份内工作;可不至于内耗。 各单位领导喊人手不够 本田用人哲学(例子:8人一组工程师自觉人不足,要求加人,不但不加,还减员最后减剩2人);流程再造,极大提升效能,减少冲突内耗;专家不必雇佣,聘为顾问咨询。 5.3 组织架构不良 会议泛滥 问题出在策略上 组织的架构要随策略的变化而变化,迅速调整架构 例子:全球化的策略思维,导致架构需要改变 化整为零。以事业群的组织架构为之,事业群灵活,进退有据 化零为整。以总部为首的运作模式,集中优势,会议自然有了焦点,工作也有了重点 5.4 资讯错误或误导 确保沟通资讯正确 给足信息和解释 最大盲点:忙于挣钱,却忽略了时间的浪费 6 整合时间 6.1 整合零碎的时间 必须从自我纪律做起。 6.2 往往陷在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上 懒惰+疏忽造成 分给别人做更好 6.3 问题 层级越高,无法掌控的时间比例就越高 组织规模越大,花在内部沟通时间就越多 6.4 解决 需先加以规划 合并小事,一并处理提升效能 整合能自行控制的时间 6.5 估算自由时间 高效能人士会估算自己能自由掌握的时间有多少 安排可连续应用的时间 删除无生产力的需求 6.6 该问 哪些事不该做 我该完成什么任务 6.7 两份清单 清单1:紧急而重要的工作 清单2:麻烦的事情 细节:每件事都有截止日期;错过-未掌握好时间;完成-掌握了本质 真相:将时间投注于"优先"的工作,使生产力提升;集中一大批的整段时间才是"专注力"的精髓 7 秘诀 7.1 刻不容缓 以15分钟为单位记录时间。 7.2 主角 着眼于有效的"贡献"。 7.3 贡献 只有贡献的时间,时间的消耗才有了意义。 7.4 记录 整整三年的时间记录,以ABC予以系统分开 强化A时间,消除C时间 B类-专心吃饭,用心睡觉,维持健康体质 7.5 整合时间 早睡早起:21:30睡,5:00起;上午型,清醒做事 坚持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