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北宋为什么打不过辽国


  说到北宋,大家应该都会知道,那个时候可是非常的强,甚至是有百万编制的军队。就是这样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还是打不过辽国呢?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好奇这其中的原因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这个北宋为什么打不过,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北宋时期的皇帝为了巩固政权的一些做法和建立的制度以及北宋初期的历史。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去世,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首领石守信等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辩真伪就急派赵匡胤等出征。
  当他们走到陈桥驿时,赵普等人就把黄袍加到赵匡胤身上,黄袍加身的他回到开封,逼迫周恭帝禅位,并改国号为"宋"。
  建立北宋后的赵匡胤,日夜担心自己的皇位不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于是,他就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
  从唐朝的灭亡到五代十国的乱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武将的权力太大,比如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大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杯酒释兵权",首先解除石守信等武将的兵权。
  另外,还建立了重文轻武的文官制度,将地方军权全部收归中央,这样中央军变得强大起来,而地方尤其是藩镇的地方军几乎不复存在。
  原来的藩镇本身就是与契丹等少数民族接壤之地。凡事有利必有弊,藩镇能坐拥权力,也能有效的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
  这样一来,边界地区根本不能抵御少数民族,只能依靠中央军。中央军虽多,但宋朝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平时是不设立元
  一旦战事结束,元帅就需要马上把军权交回,这样确实能有效的防止武将专权,但也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他们之间没有感情可言,也就没有默契,致使战斗力不强。
  即使如此,皇帝仍然不放心带兵在外的将领,往往派遣太监任监军,随时监督他们,更要命的是监军随时拿出皇命做威胁,甚至干涉行军打仗。
  在不懂军事的外行人的干预下,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了。
  战机稍纵即逝,从少数民族骚扰边界的消息报过来,到选拔带军将领,再到出兵,等军队开到边界,至少已过去了一月有余,最好的战机已经失去。
  再加上少数民族大都是骑兵,战斗力强,机动性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当朝廷倾全国之力来征讨时,他跑了;刚撤军,他又来了。
  就这样,反反复复,少数民族就像是一块狗皮膏药一样,实在是难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目录投稿: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