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钗"副册""又副册" 红学研究 众所周知,《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在《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几个书名倒换之后写道:"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见15页)。这"金陵十二钗"也即是《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中的金陵十二钗图册和曲子中的人物。 曹雪芹在第五回巧妙地安排了一个宝玉秦氏翁媳"通奸案",并通过秦氏将宝玉带到了一个虚构的"太虚幻境"。当然"太虚幻境"自然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贾宝玉在"仙姑"的带领下来到了什么"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和"薄命司"。曹雪芹没有安排贾宝玉进前边六"司",而将他带进了"薄命司"。 在宝玉进"薄命司"一节上,曹雪芹写道: ……仙姑无奈,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了。"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两边对联写的是: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宝玉看了,便知感叹。进入门来,只见有十数个大厨,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皆是各省的地名。宝玉一心只拣自己的家乡封条看,遂无心看别省的了。只见那边厨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宝玉听说,再看下首二厨上,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氵+翁)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厨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 (见110~112页) 当然,宝玉是把"正册"看完了。在把"正册十二钗"的图册和"判词"看完之后,曹雪芹写道: 宝玉还欲看时,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恐怕仙机泄漏,遂掩了卷册,笑向宝玉道:"且随我去游玩奇景,何必在此打这闷葫芦!" 宝玉恍恍惚惚,不觉弃了卷册,又随了警幻来至后面。 (见116页) 在抄录这一段文字时,我没有抄录"金陵十二钗正册"图画并判词。因为它对我们现在的说明没有什么用处。 在这里,我们将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被曹雪芹欺骗了。 我们先不谈宝玉翻开"十二钗"正副册的顺序问题。就按贾宝玉先翻开"又副册",仅看了两页,便因"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一厨,这也还在情理之中;当宝玉又拿了"副册",仅看了一页,便也因"宝玉看了仍不解,他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这也不算很越理;但是当贾宝玉拿起"十二钗正册"图册也没有看懂什么,那贾宝玉为什么在没有看懂"正册"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之后,还是将十二钗"正册"看完了呢?如果说"又副册"看完第一页没有看懂,再看后边第二页,也没有看懂"遂掷下"了;按这个情理推论,贾宝玉在翻开"副册"时,也应当看完第一页,没有看懂,看第二页,没有看懂,再看第三页,仍然没有看懂的情况下,宝玉才又拿起"正册"来看,这才合情理。为何宝玉看完"又副册"两页,"副册"仅翻了一页,便掷下去拿"正册"?而且奇怪地在同样看不懂的情况下看完了"十二钗""正册"呢? 还有宝玉看完"十二钗正册"之后,"宝玉还欲看时",仙姑怕宝玉"天分高明,性情颖慧,恐把仙机泄漏,遂掩了卷册"。在这里,宝玉已经看完"十二钗正册","还欲看"什么呢?其不于理不通吗?是的,曹雪芹借口宝玉"天分高明,性情聪颖",怕把"仙机泄露"了,但曹雪芹"正""副"册图册图画及判词并不是没有泄露"仙机",只是我们并不次于宝玉"高明""颖慧"的人们却装进了"闷葫芦"。 聪明的人们,为什么不多划几个疑问号?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又副册"只有两个?为什么"副册"只有一 个?为什么"正册"却是十二个?为什么先翻开的却是"又副册"?难道"金陵十二钗"果真是"正册"十二,"副册"十二,"又副册"也是十二个吗?还是"副册"本来就是一个,"又副册"本来就只有"二个",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在研究"十二钗"的问题时,人们都借重于曹雪芹好友脂砚斋的批语来说明问题。我们来看看这些脂批。 在第十七回至十八回介绍妙玉出场一段正文的"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下有双行夹批: 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去秦可卿有七,再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曹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盖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义。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而已,余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苗云平儿等人无疑矣。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 (见380至381页) 在此页之上还有一条眉批: 树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 但是研究者们忽略了这两类批语实质性的问题,却在认为此两批有两人"打架"之嫌,企图通过这两条脂批的不同处来证明脂砚斋与畸笏叟是两个人。 曹雪芹在第五回里明言,"薄命司"共分"十数个大厨",这"十数个大厨"并非单指"金陵",只有一个"大厨"为"金陵十二钗"所用。这一个"大厨"又分为三层。上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下面两厨又次之":一为"金陵十二钗副册";一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也。"由此当言"金陵十二钗""正""副""又副"全部最多是三十六个人,怎么会如"庚辰"眉批中的"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一类情况?如按畸笏所言,"正副"十二,"再副"十二,"三副"十二,"四副"十二来计算,尚不算正册十二人,已计六十四人,加上正册十二人,计七十六人。这与曹雪芹第五回描写的"正册厨"、"副册厨""又副册厨"总计三十六人,岂不相差太大了吗? 又如此回脂砚斋的双行夹批,"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这句话怎么讲得通呢?宝琴诸人的小姐身份怎么会与十二钗副册(见第五回批)香菱的侍妾身份相并列呢?假定宝琴诸人与香菱相并列,香菱又岂能居首?我们又假定按此双批中的宝琴诸人入"副册",香菱和袭人晴雯一样进入"又副册",那也不通呀!宝琴诸人总不会比十二钗正册中的迎春、惜春、巧姐还不如吧?怎么迎春、巧姐诸人进入了"十二钗正册",而宝琴诸人反进入了"十二钗副册"呢? 再者第五回已明言"副册"的第一个人是香菱,"又副册"的第一页是晴雯,第二页是袭人,脂砚斋又何来"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而已"呢?脂砚斋没有看过第五回十二钗图册吗? 在十二钗的问题上,除了"庚辰本"十七至十八回两处的批语外,还有"甲戌本"第三回的一条眉批。它批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的"……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这一段正文之上。其批为: 甄英莲乃付十二钗之首,却明写癞僧一点,今黛玉为正十二钗之贯(冠),反用暗笔。盖正十二钗人或洞悉可知,副十二钗或恐观者惑略,故极力一提,使观者万勿稍玩忽之意耳。"(见39页) 这才是一首真正有关十二钗图册判词的批语。它不仅批出了一要害——为什么林黛玉用暗笔,甄英莲用明笔;而且特别突出香菱这个副十二钗"恐观者惑略"而"极力一提"。然而此批却白批了。 我们就这三条批语对照一下,将会发现"庚辰本"第十七至第十八回的双行夹批和同页的眉批是如何欺蒙愚弄我们! 我们能因为此双行夹批的不确而否认它不是脂砚斋的批语吗?它是"庚辰"双行夹批,它批在曹雪芹尚且健在之前。我们能承认此眉批不确吗?它署名"壬午季春"并署名"畸笏",此批也批在曹雪芹健在前。而且还是脂砚斋的手迹。我们能说脂砚斋或畸笏叟不知《红楼梦》的底里,还不如我们读者吗?这恐怕太出格了。既然脂砚斋深知《红楼梦》的内幕,并看了第五回的"正""副"图册,那么下此不伦不类的批语又是何意呢?答案恐怕只有一个:为"混人"也,它是一个烟幕。 在此处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这些欺蒙读者的批语批在"妙玉"一处,其原因也可能是此同页眉批的"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其意正在这个"世外人"和"妙"字之上。"妙"字由"少女"二字组成,蔡邕的"绝妙好辞"是由"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化来,"幼妇"尚可用来作"妙",《红楼梦》中用诸"少女"二字来作"妙"玉之名,其不更省力。 我们不论从曹雪芹笔下写的"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厨门……宝玉看了仍不解,他又掷下了,再去取正册看",还是从脂砚斋批的"后宝琴、岫姻、李纹、李绮……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而已"以及眉批中的"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及三四副芳讳",从这里都可以看出一个问题,这些话都是一个骗局。曹雪芹欺骗了我们,脂砚斋同样欺骗了我们。 "金陵十二钗副册"为什么只有一个?"又副册"为什么只有两个,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原因:"副册"仅需要一个,"又副册"仅需要两个就足够了。如果"副册"图册中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三个或"又副册"图册中不是两个,而是三个、四个。这不仅是画蛇添足,而且也与曹雪芹的写作思想辖下的人物安排构图有相迕之处。 我们先不管《红楼梦》里到底写了多少裙钗,但《红楼梦》又题名《金陵十二钗》,也即是《红楼梦》是围绕着"十二个女子"在进行演绎的。但这只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这十二女子是围绕着贾宝玉在进行演绎的。由于宝玉是男不是女,所以宝玉显然进不了十二钗图册之列。所以,我们面对着一个想不到的事实:《红楼梦》虽又名曰"金陵十二钗",但册子应当是十三个人,而不是十二个人——也即"十二钗"再加上宝玉这么一个事实。 在太虚幻境里,也该看到一个相应的现象:宝玉在"薄命司"应该首先看到的是贾宝玉的形质,然后看到的才是与宝玉有关的十二裙钗。因为他是"绛洞花主"。 然而,我们在"金陵十二钗"图册中首先看到的却并不是贾宝玉,而却是晴雯和袭人。曹雪芹首先推出了"又副册"的晴雯和袭人,错了吗?也没有。这正符合曹雪芹的人物构图。这"又副册"中的晴雯和袭人并不是别人,她们就是贾宝玉。她们是贾宝玉这个人物的另一种组合。作为被争夺不息的宝玉的形质——政权和京城的象征来说,宝玉的一个主要特色即是由"文臣"和"武将"组成的政权实体。袭人正好代表了"文"的(在现实人物身上的"温柔")并进言规"谏"的(袭人经常劝戒宝玉)一面;而晴雯正好代表了"武"的(现实人物身上刚烈的"勇")并坐"镇"好"战"的(晴雯对坠儿和在对"怡红院"闹事诸婆子的对立)一面。正因为如此,晴雯和袭人的"又副册"安排到最前面,而且此厨图册只有两个人。 这就是为什么翻开的首先是"又副册",也是为什么"又副册"只是两个人的原因了。这里根本不存在什么贾宝玉对"又副册""因看了不解"而再没有继续放后看的问题。 宝玉翻开"副册"时,为什么只有一个?为什么这人是"香菱"而不是其它?还有,为什么"十二钗正册"图是林黛玉与薛宝钗共合一页图,并共合一个判词? 这里我再次声明,请我们不要把"贾化"当作一个封建官僚来研究;也不要把"甄士隐"当作一个小地主来研究。我在这里再重申一个重要问题:所谓"甄士隐"即"真事隐","隐去"的,就人物本身而论,是"隐"去的"甄英莲";所谓"贾化"即"假话","话"出来的,就人物本身而论,是"假话"出来了"林黛玉"。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虽然我们不否认"假话"和"真事隐"在《红楼梦》中还有其它含义,但就人物本身而言,这里有一个互换的问题。按脂砚斋的批语,就是"甄英莲乃副十二钗之首。……黛玉为正十二钗之贯(冠)";按照曹雪芹的描写,就是在第一回中用甄士隐的归隐"失踪"了甄英莲;在第二回中用"贾化"的课馆而带出了得意的"门徒"林黛玉。人们在第二回中往往将曹雪芹笔下的"贾雨村""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见36页)一段看作是曹雪芹着笔写一个贪酷官吏,而否认了曹雪芹的所谓"贾化"的"贪酷"乃是指"贪婪"了《红楼梦》中"真事隐"一案。这是很不明智的,也是研究《红楼梦》从一开始便陷入歧途的一个根本原因。 既然如此,甄英莲和林黛玉实际上乃当是一个人,它是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即用"真事隐"和"假语村言"的不同方式在进行了"真""假"互换。 这也是为什么"副册"只有一个人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正册"第一页是两个人合一图的原因。"正册"第一页的钗黛合一图根本不存在什么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说",而且明显存在着林黛玉的旁边有雪中埋着一股毒钗的敌对成份。除了"正册"钗黛合一图的敌对成份含义之外,林黛玉与薛宝钗共一图,这实际上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一共只有十一页图册,这一页图册加上"副册"甄英莲与林黛玉互换的一页,又正好凑够了"十二页"之数。这就是"副册"为什么只有一页和"正册"为什么只有十一页的原因。 与林黛玉"一体"的是甄英莲,并不是薛宝钗。她们两个对于薛家来说,在"受制"于薛家的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以不同的身份出现罢了。 在谈到此问题时,我想起了"庚辰本"上曹雪芹笔下的两处作呕文字。 第一处写在第二十五回"魔魔法姊弟逢五鬼"一节里。它前承"只见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砍进园来……平儿丰儿等哭的泪天泪地。贾政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见578页),后接"当下众人七言八语,有的说请端公送祟的,有的说请巫婆跳神的……"(见579页),写在这两处文字之间。其文字如下: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燥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见578~579页) 此一处文字被其它各版本删掉了。 还有一处写在第五十七回"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一节。此一段文字本来写薛宝钗母女一前一后来看黛玉,因宝钗在薛姨妈怀里"撒娇",惹起黛玉因无母伤感,随后黛玉要认薛姨妈为娘。在此处之后写道: 黛玉笑道:"姨妈既这么说,我明日就认姨妈做娘。姨妈若是弃嫌不认,便是假意疼我了。"薛姨妈道:"你不厌我,就认了才就好。"宝钗忙道:"认不得的。"黛玉道:"怎么认不得?"宝钗笑问道:"我且问你,我哥哥还没有定亲事,为什么反将邢妹妹说与我兄弟了?是什么道理?"黛玉道:"他不在家,或是属相生日不对,所以先说与兄弟了。"宝钗笑道:"非也。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说着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 黛玉听了,便也一头伏在薛姨妈身上,说道:"姨妈不打他,我不依。"薛姨妈忙搂他笑道:"你别信你姐姐的话,他是顽你呢。"宝钗笑道:"真个的,妈明儿和老太太求了他作媳妇,岂不比外头寻的好。"黛玉便够上来要抓他,口内笑说:"你越发疯了!"薛姨妈忙也笑劝,用手分开方罢。又向宝钗道:"连邢女儿我还怕你哥哥遭踏了他,所以给你兄弟说了,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 (见1363~1365页) 对于这两处文字,我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合情理的地方。第二十五回描写薛蟠之淫荡和无赖劲,不是没有这种现实。第五十七回宝钗的一段话,纯属钗黛二人戏语取乐,也可以说二人纯属"撒姣"一类,也属于写实。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要说薛蟠怀有不轨之心,或薛宝钗出言不慎,我看都是次要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曹雪芹完全可以回避这种笔墨,然而他却在故意这样做。对于这两处的笔墨,不论多少读者和研究人员在骂薛蟠之无耻,还是无中生有的骂薛姨妈和薛宝钗假仁假义等,我不想深究,在此处,我认为的是:"唐突"黛玉者,并非薛蟠宝钗兄妹,而是曹雪芹。 此两处文字确实令人作呕。 对于林黛玉与薛蟠"一事"来说,就是薛蟠之母也伤感的说道:"连邢女儿我还怕你哥哥遭踏了他",不要说我们。但这里同样出现一个问题,曹雪芹在他写的《红楼梦》中完全可以回避这种事实,曹雪芹却为什么在几处不厌其烦的在表露这一问题呢?这里面实在有一个不得已的成份:曹雪芹既然已将"真事隐"去的"甄英莲"许与薛蟠为妾;那作为"假话"带出的甄英莲的另一种形质"林黛玉"自然也少不了受薛蟠一些玷污。曹雪芹为了表现林黛玉的"美玉无暇",不得不采取用薛蟠的淫相和薛宝钗的戏语来展露这一问题。 这几处笔墨之下只有一个含义:就是薛蟠对林黛玉的"蹂躏"。当然作为"蹂躏"来说,对于甄英莲和林黛玉是同一的;所不同的是曹雪芹还算"完善"了林黛玉这一女性的"清白"。本来此处是讨论"十二钗副册"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和"十二钗正册"为什么只有十一页以及林黛玉与甄英莲"一体"的问题,随便谈了这两处作呕文字。 我们现在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除了"金陵十二钗""图册"外,还有个问题,就是《红楼梦》的序曲十四支。这十四支曲子,除第一支为"引子",第十四支为"收尾"外,其它十二支又正好照应"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其中第二支"终身误"和第三支"枉凝眉",它们并没有分开来演林黛玉和薛宝钗,而是如同插图和判词一样,将两个人合在一起但又分作两支曲演的。所不同的是判词将二人合为一页;而在曲子中则将两人合演而为两支曲子。 除此之外,而其它十支曲子又正好如同"十二钗正册"的图册诸人物先后顺序,按元春、探春、湘云等人逐次分演成曲子。 到此,我们将发现一个问题: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和"副册"中的晴雯、袭人、香菱在《红楼梦》的曲子中不见了,而在曲中代之出现的是贾宝玉本人,自然还有贾宝玉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纠葛。 这又说明什么呢? 当然在此,人们将会说,曹雪芹不是明言"歌毕,还要歌副曲。警幻见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意尚未悟,’那宝玉忙止歌姬不必再唱,自觉朦胧恍惚,告醉求卧"(见126页)了吗?"甲戌本"不是也有脂批"是极。香菱晴雯岂可无,亦不必再"(见78页)了吗? 在个问题上,我认为错了。曹雪芹恐怕还不至于"惜墨"如此。如果真需要"副曲",绝对不会就此一笔带过的。 《红楼梦》十二支曲(除"引子"和"收尾")是演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十二人的生平,而《金陵十二钗》这一书中只能是这十二个人。在十二支曲子中,除了"十二钗"之外,还有一个贾宝玉,而在"金陵十二钗"的图册中又无法安排贾宝玉这么一个男主人公;所以曹雪芹巧妙地借用一个独特的"形象"——"一文一武"的袭人晴雯变形的扮演了贾宝玉。这就形成了与《红楼梦》中十二支曲子相对称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自然,这也是曹雪芹在"太虚幻境"令宝玉翻开的首先不是"正册"而是"又副册"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又副册"只有两个人的原因了。 我想,到此我们应该明白了我们前边提过的为什么《金陵十二钗》这一本书分为"又副册""副册"和"正册";"又副册"为什么只有两个人和"副册"为什么只有一个人;为什么图册和曲子中薛林二人合一;为什么图册中的晴雯、袭人、香菱三人在十二支曲子中失踪;为什么金陵"正""副""十五钗"与《红楼梦》十四支曲子不相对称。除此之外,我想我们也应该明白为什么才貌出众的薛宝琴及其它诸人进不了"金陵十二钗"之内,也颇为出众的鸳鸯、平儿诸人为什么进不了"十二钗副册"和"又副册",这些疑惑也该释然了。 关于图册和曲子的问题就谈到这里,我想还是分开来谈一谈"副册"中的袭人和晴雯。它将有助于更进一步认识"十二钗又副册"图册中袭人与晴雯的本来面目。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