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国家级濒危珍稀植物杏黄兜兰的鉴赏及保护


  文:花木君
  兜兰俗称拖鞋兰,是驰名世界的著名兰科观赏花卉,其叶片青翠,排列整齐,花葶出叶,耸立挺直,花形奇特,唇瓣犹如布兜口袋,非常引人注目,而且色彩艳丽,五彩斑斓,色系齐全,品种繁多,花期可长达两个月,非常适合盆栽观赏,因而非常受市场欢迎。
  兜兰是属于兰科、杓兰亚科、兜兰属的地生、半附生或附生草本,并且是兰科植物中最原始的种群之一。全属原生种约有66种(一说105种,应包含变种),我国记录在案的有18种,产西南至华南。(《中国植物志》)。
  兜兰是世界上最普及的"洋兰"之一,国外很早就开始对兜兰进行园艺品种杂交培育,并且批量栽培并返销国内。其实,我国是兜兰的最大原产地之一,然而由于我们国内在园艺开发研究方面落后,以至于我们的兜兰资源,都被偷偷挖掘和兜售到国外,从而杂交出许多新的品种。以至于到现在很多人都称之为"洋兰",这是有失偏颇的。
  从兜兰品种的命名可以得知,许多园艺名品兜兰的父本或母本,不少都是源自我国的兜兰品种。据统计,原产我国的,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禁止贸易的18种野生兜兰,几乎全部流失到了国外,而大部分都是被低价收购,或者被赠送,当然更多的是被偷窃出去。
  兜兰被疯狂盗采最猖狂时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在欧美种植和花卉市场,经常有不计其数的产自中国的兜兰被成批销售,其中大多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比如硬叶兜兰、杏黄兜兰、麻栗坡兜兰、白花兜兰等。由于兜兰品种相似,在利益的驱使下,盗采分子采取挖光挖绝的方式,只要是兜兰都会被挖掘,以至于很多兜兰都处于极度濒危境地。即便是如今,依然有小规模的贸易在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上交易,不能不让人担忧。
  硬叶兜兰(玉女兜兰)
  为了让更多的花友和兰友了解到兜兰的珍稀,提高保护意识,以及对品种的辨识,进行科学普及,我们陆续将我国原产的兜兰品种介绍给诸位兰花爱好者,前面我们介绍了"玉女兜兰",其中提到兜兰中的"金童玉女"两品种,今天我们介绍一下被称为"金童"的杏黄兜兰。
  杏黄兜兰(学名:Paphiopedilumarmeniacum S. C. Chen & F. Y. Liu),是兰科、兜兰属的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地下具细长而横走的根状茎,有少数稍肉质而被毛的纤维根;叶基生,二列,5-7枚;叶片长圆形,坚革质,长6-12厘米,宽1.8-2.3厘米,先端急尖或有时具弯缺与细尖,上面有深浅绿色相间的网格斑,背面有密集的紫色斑点并具龙骨状突起,边缘有细齿,基部收狭成叶柄状并对折而套叠。
  花葶从叶丛中长出,花苞片非叶状;花葶直立,长15-28厘米,淡紫红色与绿色相间,被褐色短毛,顶端生1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或卵形,淡绿黄色并有紫红色斑点,稍被毛;花大,直径7-9厘米,纯黄色,仅退化雄蕊上有浅栗色纵纹;花瓣宽卵状椭圆形、宽卵形或近圆形,先端急尖或近浑圆,内表面基部具白色长柔毛,边缘具缘毛;唇瓣深囊状,近椭圆状球形或宽椭圆形,基部具短爪,囊口近圆形,整个边缘内折,但先端边缘较狭窄,囊底有白色长柔毛和紫色斑点;退化雄蕊宽卵形或卵圆形,先端急尖,背面具钝的龙骨状突起。果实为蒴果,花期2-4月。
  杏黄兜兰分布在怒江流域的云南西北部和西藏南部,1979年由昆明植物所张敖罗先生初次采集,1982年经陈心启、刘方媛命名。杏黄兜兰的花苞基本上一色,初春开花,含苞时呈青绿色,初开为绿黄色,全开时为杏黄色,姿态优雅,色泽倩丽,雍容华贵,花期长达40-50天,并且填补了兜兰色系中纯素黄色系的空白,因而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上世纪八十年代杏黄兜兰被发现后,在国际园艺界引起轰动,并在世界兰花展中(个人)多次获得金奖,曾经出现一株难求的现象。在利益驱使下,国内兰商和采掘者闻风而动,以杀鸡取卵的方式进行掠夺式采挖,更有一些所谓的"兰家"和境外勾结,走私出境,以至于原产地的兜兰遭遇劫难,不但杏黄兜兰,其他相似品种都被挖掘一空,从而导致杏黄兜兰极度濒危,野生很难发现其踪影。
  然而,由于我们关于野生濒危植物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杏黄兜兰没有被列入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保护,因而面临无法可依的境地。如今杏黄兜兰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讨论稿),级别为国家Ⅰ级濒危重点保护。
  其实,早在1997年制定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所有兜兰被列入附录I,属于绝对禁止国际贸易的物种(符合缔约国制定的"人工繁殖"定义植株除外)。在2004年出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里,18种兜兰属植物中有5种被列为极危种,12种被列为濒危种,杏黄兜兰为极危种。201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评估,杏黄兜兰被评定为极危(CR)。
  杏黄兜兰被称为"兰花中的大熊猫",固然有其较高观赏价值,其实还有一些炒作成分在里面。然而,正是这种炒作风气,使得本来自然种群可以稳定繁殖的杏黄兜兰,数量急剧下降,面临灭绝,以至于真正成为"大熊猫",不由得使人感到悲哀。
  如今,科研人员对杏黄兜兰进行迁地繁殖获得成功,可喜可贺。可是,如果不加强对野生植物和野生资源的保护,如果不加强管理和出台相关惩罚措施,那么,可能以后我们只能从温室里去欣赏杏黄兜兰,而不能在自然界看到其清秀俊逸的身影。
  2020-3-15易花得木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务号)
  宜花得木(yihua-demu)(阅读号)
网站目录投稿:夜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