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如何将良好的传统在高职学生中传递下去,需要对艰苦奋斗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理解,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一起形成教育的合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服务一线人才。 【关键词】艰苦奋斗;高职学生 艰苦奋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传家宝。艰苦奋斗不是社会发展的权宜之计。从古至今凡有成就者,其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骄人的业绩,多是从艰苦奋斗中得来的。从腥风血雨中,我们党凭借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我们党又靠它攻坚克难,取得了斐然成绩;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更应高举艰苦奋斗的大旗,披荆斩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砥砺前行。高职学生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承担着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热议的工匠精神更是艰苦奋斗的另一种表述方法。为此,我们必须秉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法宝,滋养学生的心灵,使其入心化行。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贪图安逸享受。为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必须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 一、艰苦奋斗的科学内涵 艰苦奋斗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指不单纯贪图物质的享受,不沉溺于吃喝玩乐的漩涡,即使在物质条件丰富的情况下,仍然心存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艰苦奋斗是一种工作作风,不拈轻怕重,不消极退缩,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未来充满希望。 二、高职学生对艰苦奋斗的错误理解 (一)艰苦奋斗已经过时。有的同学认为艰苦奋斗那是老一辈人的事,他们那个时代缺衣少穿,不得不艰苦奋斗;他们要挣脱压迫束缚,必须艰苦奋斗;而今天,和平时代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为什么还要守着这个艰苦奋斗呢?我们要说的艰苦奋斗,不是狭义的"省吃俭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单一地继承光荣传统,我们说的艰苦奋斗是指一种精神,一种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种居安思危的民族责任感。我们了解历史,也懂得艰苦奋斗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仅仅限于知道,而没有真正把苦难的历史融入自己的血液,没有把因丢掉艰苦奋斗精神而带来的沉痛教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二)艰苦奋斗就是吃亏。毋庸置疑,艰苦奋斗在物质利益上的确要吃亏。比如,对舒适生活享受的放弃,对琳琅满目商品诱惑的抵御等等。诚然在物质利益面前会有一些损失,但在精神追求方面,艰苦奋斗者却得到优厚的回报。艰苦奋斗重在奋斗,表现为学习努力,生活节约,工作吃苦耐劳,历练出坚强永不言败的意志品质,无疑是会让人终身受益的。 三、艰苦奋斗入脑化行的途径 (一)明确家庭对高职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责任。"艰苦奋斗是大人的事,我们吃苦就是为了孩子不吃苦,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点是十分有害的。家长省吃俭用,却为孩子出手阔绰,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养尊处优的心理。他们甚至出现攀比消费、负债消费,超出了学生的正常需要,只看重物质消费、贪图物质享受,丧失了学习工作的奋斗热情,影响了学生艰苦奋斗品质的塑造。家是一个小社会,作为高职学生的衣食来源的家庭,必须管好家庭的钱袋子,给子女必需合理的物质条件即可,适当给予一些物质欠缺的压力,助推学生艰苦奋斗品質的养成。 (二)完善学校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形式。首先,必须抓住课堂这一宣传的主阵地,对艰苦奋斗的内涵及价值给予深入浅出、与时俱进的生动讲析,让学生能深刻领会其内涵,充分认知它的价值。其次,利用班级文化、校园文化、丰富的课余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无间断的文化影响。《荀子·劝学》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最后,综合利用评价机制,表彰学习上刻苦的、生活上节俭的、工作上奋发图强的先进分子,树立典型,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三)净化艰苦奋斗教育的媒体环境。高职学生除了要和家庭、学校密切联系外,无一例外地要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学生了解认知社会的主渠道就是网络,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网络的及时性、快速性、广泛性的特点,在利益的驱动下,使得网络内容良莠不齐。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来自网络,但是由于他们对繁杂的信息缺乏甄别的能力,好奇、好玩的心理驱使他们只关注社会八卦新闻,夺人眼球的同时并没有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精神食粮。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完全杜绝网络炫富等负面新闻并非易事,高职学生精力、时间有限,必须教给学生信息的选择和鉴别能力,发挥网络正确的舆论导向功能。 【参考文献】 [1]颜晓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N].江西日报,2013-03-04B03.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