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城镇居民对应对老年风险资本配置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摘 要】随着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老年风险问题。找到合适的应对老年风险的资本配置,保证老年人基本收入被许多国家提到了议事日程。研究城镇居民对应对老年风险资本配置的认知程度,可以使人们合理考虑自己现阶段的资本以及收入平滑过程中应对资本的分配,以实现资本的长期最大化。
  【关键词】城镇居民;老年风险;资本配置
  我们课题调查小组以江苏以内的城镇为例,随机抽取了各个不同城镇的居民进行调查,得到他们对于资本配置认知程度的大致状况,分析他们产生这种配置模式的原因,针对这个原因提出合适的建议和解决途径。
  一、城镇居民应对老年风险资本配置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江苏以内的城镇居民做了关于应对老年风险资本配置的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得知如下信息:
  (一)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对老年风险并没有太多的认识,他们抱着"只要过好当下,不用想那么长远的事"的态度去生活,所以对应对老年风险的资本配置就更加没有规划。只要当前的生活没有遇到风险,在自己的收入范围内没有较大的、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支出,就不去考虑以后的问题。
  (二)城镇居民对于应对老年风险的资本配置的态度跟自身所受文化教育程度有一定关系。文化层次较高的居民比文化层次较低的居民对自己的老年风险资本配置更加关注。但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居民中对未来可能遇到的老年风险的担忧程度较深。
  (三)拥有城市户口和拥有农村户口的居民在对待老年风险的资本配置上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大部分拥有城市户口的居民都有社会保险,甚至也有商业保险,面对老年风险,有着多重保障。但是部分拥有农村户口的居民没有社会保险,在失业农村居民身上的情况就更为严重。
  (四)收入较低的部分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储蓄和社会保险来应对老年风险。而收入较高的部分居民更倾向于选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来作为自己应对老年风险的资本配置。
  二、城镇居民应对老年风险资本配置的原因分析
  (一)城镇居民之间的文化差异
  文化层次的差异导致城镇居民对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同,文化层次较高的居民对未来应对老年资本配置的考虑更多,也有更多的规划。而文化层次较低的居民往往考虑不到,也不具备知识和能力去考虑这个问题,没有接受养老保险的知识教育,在就业过程中也没有过多了解,有的工作甚至没有缴纳养老保险,也没有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
  职业不同的居民月平均收入不同,收入低的城镇居民需要将收入用于最基本的生存,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考虑未来的风险,即使有多余的资金,收入低的城镇居民大多会选择储蓄来保值增值,因为他们认识这是最安全的投资方式。而收入高的城镇居民更加关注未来即将遇到的老年风险以及为应对风险最佳的资本配置模式。拥有大部分资金可供自己支配的城镇居民会选择将大部分资金分配在商业保险和股票投资等方面。正因为这部分居民拥有较高收入,他们对未来的老年风险不是很担忧,并且有一定的规划和应对措施。
  (三)城镇居民之间的地区差异
  我国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人们在资本配置的观念不同。我国大部分现代化资源都聚集在城市,大多数创新人才都更愿意去城市居住和发展,导致城市较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快,城市人均收入更是大大超过农村。退休金方面,新农保目前最少能领到100多元。而城镇居民养老金保底金额是新农保的数倍。
  三、对于资本配置不合理的解决办法
  (一)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应当针对不同人群建立不同的制度,其划分依据是农业劳动者还是雇员。对农民应建立普惠制养老金,对城镇职工建立统一的养老金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明晰的多支柱养老体系。各种养老金来源的途径各有利弊,发达国家完善的养老金体制应由多种办法构成,即世界银行提倡的"多支柱"模式。
  (二)坚持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我国应促进就业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鼓励创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使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又以扩大就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只有充分就业了,人们才能更多更大程度地拥有社会保险,当人们的收入提高了,人们面对老年风险的资本配置才能有更多的选择性。
  (三)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收入公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但是要想做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政府可以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采取部分有效的措施来缩小一些不必要的差距。例如政府可以在分配机制和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调整居民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使收入和财富趋向均等化。一旦向公平的方向发展了,人们有着对资本配置的积极性,效率也不难得到。
  【参考文献】
  [1]彭浩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激励程度研究[J].统计研究.2012(09)
  [2]刘生龙;胡鞍钢;郎晓娟.预期寿命与中国家庭储蓄[J].经济研究.2012(08)
  [3]白重恩;吴斌珍;金烨.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12(08)
  [4]杨燕绥;张芳芳.不同的老龄化,不同的发展模式[J].国际经济评论.2012(01)
网站目录投稿:幼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