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传统与现实、学校与社会、家庭与个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程度不等地存在职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高考失意"给他们留下了长久的伤悲与心痛。虽然职业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更多地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这项工作已经成为职教事业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现象。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高职院校应本着"以生为本、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加强服务和引导工作,逐步调适和提升学生的职业思想健康水平,源源不断地输送正能量元素,帮助形成良性发展态势,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奠基铺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心理健康;学生教育;实践与思考 一、高职院校职业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包括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成功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是胜任一项工作的基础。 2、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3、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表现为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會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境相符合。[1] 4、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5、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能使自己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卑;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的切合实际;面对挫折与困境,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6、人格完整和谐。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人格完善包括作为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与合理的,待人接物常常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和集体融为一体。[2] 二、对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冷思 1、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知识的教学中。适时、适宜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学科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适心理状态,挖掘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等心理训练,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3]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网络模式。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给正在成长着的高职学生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和冲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家校路路通"网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从而形成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3、构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高等职业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就业方面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进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在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有目标、有计划、有内容、 有效果[4]。 三、结语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高职学生职业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在教育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参考文献 [1] 刘严.浅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特点[J].商,2015(10):292. [2] 陈维忠,王佳欣,谭雨来.把握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职业时空,2015,11(2):88-90. [3] 程子杰.浅析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125-131. [4] 罗建萍.浅谈当代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文摘版,2016(8):0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