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把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华法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是6.46%,对照组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是29.03%,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x2=5.415,P=0.020);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但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准确调整抗凝强度,来加强用药安全。 关键词:华法林;老年非瓣膜病房颤;安全性 心房颤动属于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是心房颤动威胁性最高的一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群体较为多发,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疗效与安全性,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详细内容如下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通过心电图和相关检查予以确诊。把62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1例患者。对照组3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2.3±3.4)岁;观察组3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64~86岁,平均年龄(73.5±4.2)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予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每天顿服75mg阿司匹林片,用药量按照患者凝血酶时间予以增减,每隔一周调整一次用药量。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治疗前对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检测,首次剂量为1.5mg/d,按照INR值对华法林用量进行调节,一个调节单位是0.5mg,持续服用,平均用量大约是(2.6±1.1)mg。用药后每隔三天要检测患者的INR,如果出现异常则对INR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予以核查。 (三)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外周动脉栓塞、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死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出血事件的情况。 (四)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各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借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计数资料使用率(%)显示,计量资料使用平均值±标准差(x±s)显示,组间率对比使用x2或是t检验;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显著性。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31例患者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是6.46%,对照组31例患者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是29.03%,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x2=5.415,P=0.020),具有统计学差异。详细分析见表1。 (二)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对比 观察组3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出血现象,均是轻微出血,出血发生率是6.46%,其中口腔黏膜出血1例,鼻粘膜出血1例。对照组31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出血发生率是3.23%。组间出血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老年非瓣膜房病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脑卒中与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房颤,患者心律失常,导致心房收缩作用减弱,血液积聚在右心房,就有可能出现血栓或是中风。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是进行抗凝治疗,利用抗凝药物将血液稀释,保证心房波动平稳,维持正常功能。有效的抗凝治疗不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致残和致死率。 阿司匹林与华法林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抗凝药物,有众多临床研究证实,其治疗非瓣膜病房颤具有显著疗效。华法林属于香豆素类抗凝剂之一,属于间接生效的抗凝药物,自身并没有抗凝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维生素K产生抑制,不让其参与肝脏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实现抗凝效果。该药物相比于普通的阿司匹林,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抗凝效果要更为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是6.46%,对照组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是29.03%,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x2=5.415,P=0.020);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能够明显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给予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只能预防并发症以及控制症状,而无法治愈房颤,通常需要长时间用药,从而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肝脏功能,所以治疗时必须准确调整抗凝强度。 综上所述,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但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准确调整抗凝强度,来加强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唐关敏,银杏叶及蒺藜制剂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J].浙江医学,2007(08). [2]耿强,郭丹杰.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的安全性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07). [3]姚均迪,朱永武.华法林抗凝治疗致出血23例原因分析[J].人民军医,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