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圣诞节是几月几日


  圣诞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从12月24日至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门,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午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人们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但是有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耶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耶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耶路撒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耶稣的受洗。
  后来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354年12月25日中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太的伯利恒。"经过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
  约在公元375年传到小亚细亚的安提阿,公元430年传到埃及亚历山大里亚,耶路撒冷的教会接受得最晚,而亚美尼亚的教会则仍然坚持1月6日主显节是耶稣的诞辰,12月25日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的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大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足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
  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口为圣诞节,但又因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 LI定为圣诞节节期,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
  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洗了,但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J:来朝节",以纪念耶稣生时东方三乇(即三位博士)来朝拜的故事。
  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巳成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12月25日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耶稣降生的传说有关。
  耶稣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玛利亚所生的。神便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渝约瑟,叫他不要因为玛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玛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玛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晚,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稣要出生了。于是玛利亚只有在马槽上生下耶稣。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12月25为圣诞节,纪念耶稣的出世。
  圣诞节便是于12月25日纪念耶稣的诞生,但真实的诞生日就没有人知道了。19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外始流行起来;厂,关于圣涎老人的传说,圣诞老人的传说出现在数千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欧神话中司智慧、艺术、诗词、战争的奥丁神,寒冬H寸节,骑卜他那八脚马坐骑驰骋于天涯海角,惩恶扬善,分发礼物。与此同时,具子雷神身穿红衣,以闪电为武器,与冰雪渚神昏天黑地恶战一场,最终战胜寒冷,据异教传说,圣诞老人为奥了神的后裔:也有传说称圣诞老人由圣·尼古拉而来。因这些故事大多弘扬基督精神,其出处、故事情节大多被淡忘,然而圣诞老人却水驻人们的精神世界。
  每年圣诞节,圣涎老人骑在白羊星座上,圣童手持圣诞树降临人叫,随着世事变迁,作家和艺术家开始把圣诞老人描述成人们今日熟悉的身着红装,留C胡子的形象-同时,不同的国度和文化对圣诞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释。
  在德国,传说他扮成圣童把坚果和苹果放在孩子们鞋里-他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坏孩子则挨一鞭子:家长们灵机一动纷纷采用此传说来鼓励孩子们听话。圣涎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他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老精灵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1世纪末,来自意大利的宗教士兵将尼古拉圣人的遗物带回意大利,并在港口城市巴里建造了一座教堂来纪念他。很快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纷至沓来朝圣这位圣人。这些朝圣者将圣人尼古拉的故事带回他们的本土,所以有关圣诞老人的传说在各个国家都各具特色。
  12世纪欧洲出现了圣人尼古拉纪念日,以互赠礼物和慈善活动为主。德国、法国,荷兰则将12月6日作为宗教纪念日,给孩子和穷人们赠送礼物。
  荷兰殖民者来到美洲时,将他们的主教也带了去。主教身穿红袈裟,骑着一匹白马。这位主教的美国形象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快乐的老精灵。起初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在他的喜剧《纽约的历史》中将他描述成一个又圆又胖的荷兰老人。1823年,诗人摩尔在他的诗歌《圣·尼古拉印象》中继续将圣·尼古拉的形象戏剧化。
  19世纪60年代,卡通制作者托玛斯·纳斯画了一幅胖胖的、慈祥的圣诞老人作为《竖琴师的一周》的插图。这个圣诞老人的形象开始深深地扎根于美国人民的脑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圣诞老人的形象传回欧洲,传到南美洲,传遍世界各地,许多国家都保存了他们自己有关圣诞老人的风俗和传说。在荷兰的传说中,圣涎老人还带了一个叫布莱克·彼得的助手,乘着一艘船于12月6日来到荷兰。他带着一本大书,书中描述了所有荷兰小孩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表现好的小孩就送礼物给他们,表现不好的小孩便让他的助手带走。
  德国的圣诞老人也带着一个助手,肩卜背着个装着礼物的大袋子,手上拿着一根棍子。好孩子可收到他的礼物,顽皮的孩子却要给教训几棍子。
  各国的圣诞老人名字和形象都不尽相同+英国的圣诞之父的形象比其他圣诞老人更庄严,更清瘦一些:北美的圣诞老人便是乘着驯鹿拉的雪橇来给孩子们送礼物的。
  关于圣诞袜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心地善良的贵族,他的妻子因病去世,抛下他和他的三个女儿。这个贵族尝试了不少发明,都失败了,但也因此耗尽了钱财,所以他们不得不搬到一家农舍里生活,他的女儿们也只得亲自烧煮,缝纫和打扫。
  一晃几年过去,女儿们陆续到了出嫁的年龄,父亲却变得更加沮丧,因为他没钱给女儿们买嫁妆:一天晚上,女儿们洗完衣服后将长统袜挂在壁炉前烘干。圣人尼古拉知道了她们父亲的境况后,就在那天晚—亡,来到她们的家门前;他从窗口看到一家人都已经睡着了,同时也注意到了女孩们的长统袜,随即,他从门袋里掏出三小包黄金从烟囱上一个个投下去,刚好掉在女孩们的长统袜坚、第二天早上,女儿们醒来发现她们的K统袜里装满了金子,足够供她们买嫁妆了:这个贵族也因此能亲眼看到他的女儿们结婚,从此便过上厂幸福快乐的生活。
  后来,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继承了悬挂圣涎袜的传统。有些国家的孩子则有其他类似的风俗,如在法国,孩子们将鞋子放在壁炉旁等等。
  有关圣涎节的风俗:中国人接触圣诞节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全国各地的气氛也不一样,一些大中城市比较有节日气氛。现在就让我们大家一起看看圣诞节的一些固定节目吧。12月25日这一天,各教会都会分别举行崇拜仪式:天主教与东正教举行圣涎弥撒,新教举行圣诞礼拜。有些教会的庆祝活动从午夜零点就开始。除崇拜仪式外,还演出圣诞剧,表演耶稣降生的故事。
  圣诞聚会
  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种各样的聚会,是一种友情、亲情、爱情聚会的好时光。戴着圣诞帽,唱着圣涎歌,说说大家的圣诞愿望。
  圣诞大餐
  圣涎节作为一个隆重庆祝节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的食品。圣诞节火鸡大餐就是主菜了,以前的人们或许会用微波炉自己做,现在的人们过节好多就是在外面餐馆里用餐了,商家们也会利用机会赚顾客们的钱,当然还有许多圣涎节食品,例如姜饼、糖果等等。
  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的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保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沦你到哪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红帽子,有的还有帽尖发亮的,有的是金光闪闪的。
  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多大都可以,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它们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到的礼物。要是有人圣诞节送小汽车那怎么办?那最好就叫他写张支票放进袜子里好了。
  圣诞卡
  是祝贺圣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庆祝圣诞、新年快乐之类祝愿的话语。
  报佳音
  圣诞夜指12月24日晚一25日晨,教会组织一些圣诗班(或由信徒自发地组成)挨门挨户地在门口或窗下唱圣诞颂歌,叫作"报佳音",意思是再现当年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告耶稣降生的喜讯。这项活动往往要进行到天亮,人数越来越多,歌声越来越大,大街小巷满城尽是歌声。
  颂歌
  圣诞节时唱的赞美诗称为"圣诞颂歌"。圣诞颂歌很多,曲谱多取自著名音乐家的名作。经常唱的有《普世欢腾,救主下降》《天使歌唱在高天》《缅想当年时方夜半》《美哉小城,小伯利恒》《牧人闻信》《远远在马槽里》《荣耀天军》《听啊,天使唱高声》《圣诞钟声》等等,其中以《平安夜》最为有名。
  据说,1818年在奥地利一个名叫奥本多夫的小镇上,住着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牧师摩尔。这年圣诞节,摩尔发现教堂里管风琴的管子被老鼠咬坏了,修理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庆祝圣诞呢?摩尔为此闷闷不乐。 .
  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里记载着,耶稣降生时,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佳音后,高唱颂歌:"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他灵机一动,根据这两句经文写成一首赞美诗,取名《平安夜》。
  摩尔写好歌词后拿给本镇小学教师葛路伯看,请他谱曲。葛路怕读完歌词很受感动,谱好曲。第二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欢迎。
  后来有两个商人路过这里,学会了这首歌,他们为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演唱,威廉四世听后大加赞赏,下令把《平安夜》定为全国教堂过圣诞节时必唱的歌曲之一。
  此外,有条件的教堂每年圣诞节时还会演唱德国著名音乐家亨德尔的《弥赛亚》(又名《救世主》)等音乐作品,通过这些音乐崇拜活动来加强节日的喜庆气氛。
  圣诞树
  据说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村,报答你的好意。"
  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来是一位上帝的使者。这个故事就成为圣诞树的来源。在西方,不论是否是基督徒,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涎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圣诞节节礼
  指西方人过圣诞节时给邮差或佣人的节礼,通常放在一个小盒里,所以被称为"圣诞礼盒"。
网站目录投稿:紫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