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七年前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以来,国内无数商家和企业,都希望能借助"奥运"的东风,宣传自己的品牌和产品。这些企业在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利用了"奥运"前几年的这段黄金时期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并逐渐在消费者和社会舆论心目中,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奥运"除了在经济上能为各类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外,还能为企业搭建起哪些平台?企业又应该如何用好"奥运"这张牌呢? 借奥运之势,树品牌形象 "智者当借力而行",精明的企业当然也懂得这一点。本届奥运会的主题强调了"绿色、科技、人文"。我们不难发现,这六个字已经成为了我们近年来关注程度最高的词语。单就这几个字来说,许多企业就大有文章所作。 "绿色奥运"强调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促进北京和中国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我们最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应该是"限塑令"了。2008年6月1日起,"限塑令"正式生效,同时停止生产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不久前"限塑令"补充条款也已经出台。人们已经习惯了购物之后索要塑料袋的习惯正在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有许多赢利或非赢利的组织也都看准了这一时机,制作了大量了环保购物袋,并把自己特有的标识或宣传口号印在上面,在街头免费发送。他们在宣传环保购物的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显示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这些环保购物袋也成为了他们可以流动的宣传广告,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 借奥运之势,提升管理品质 相比之下,"人文奥运"就显得更加深刻了一些。它既是对社会整体文化的提升和检阅,更是企业展示自己品牌、文化、产品和管理的一次机会。 "人文奥运"是和人联系在一起的。奥运会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体育比赛和竞技的表演,还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民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本身。而把体育精神深化成文化,并渗透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则是企业管理中的另一种新的境界。 当今做企业,不再只是玩资金、玩技术、玩市场,而更要做出人气、做足精神。一般情况下,企业并不缺乏资金、技术、市场等条件和生产要素,但就是疲软,问题在哪里? 症结在管理上。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只重视资金、技术、产品、厂房设备等硬件,长期忽视企业内部人文建设,凝聚力不强、员工积极性不高、自身价值释放不够充分,导致企业内功不足、精神不振、文化萎靡,缺乏甚至没有"文化统治力"。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样的企业就如当年国民党的八百万军队,尽管武器精良、弹药充足,可由于缺乏正确价值观、文化观,导致内在的驱动力严重不足,战斗力下降,在战场上吃败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如果说奥运会是体育搭台,文化唱戏,那么在这场大戏中,企业则应该做一次主角。奥运会本身也许是有时限的,而文化大戏的帷幕却刚刚拉开。企业需要借此良机提升管理、充实文化,扩张精神,这是企业态度问题。某种意义上说,态度可以决定一切,就像扑克牌中的那张"A"。巧合的是,"A"的形状像一个金字塔,象征企业统治力中文化统治力的极顶部分,同时,它建筑在管理统治力和产品统治力之上,对企业起着精神的导航和规范性的作用。要借助奥运期间在社会上形成的大环境、大趋势,对企业文化进行一次整合和洗礼,企业绝对不能错过"奥运"的良机,把企业文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借奥运之势,提高企业业绩 参加奥运会的各国选手,都是体育界的佼佼者,都用长年累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获得了突出的成绩。管理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举一反三,通过奥运健儿的事迹,向员工揭示一个朴素的真理:任何的成就都是努力拼搏的结果。 无论在管理中还是在生产中,要像奥运一样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锦标竞赛。在生产、销售、科研等竞争领域设立激励机制,让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通过生产和销售等竞赛活动,建立和完善企业合理的竞争和激励机制,让能人创造价值、让能人找到位置。 实际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体育事业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其一,企业和体育一样,必须提倡和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素质,没有这些要素,就无法领先他人、无法参与竞争; 其二,企业和体育一样,必须依靠能人、培养能人、造就能人,没有能人的企业和没有能人的体育一样不可想象。所以,借奥运之势造就和推出企业之星,推升企业业绩,不失为明智之举。 借奥运之势造就和推出企业之星,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观念问题、使用方法问题。而人力资源的观念问题、使用方法问题,恰恰是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不可不知,不可不为,不可不精准。正如钥匙(Key)一样,"Key"开着企业这把锁。"K"得准,企业就发达兴旺;"K"得不准,企业就有可能走下坡路。而"Key"就像扑克牌中的老"K",除了"A"之外,老"K"最大,就看企业怎样出牌。 借奥运之势,查企业‘病灶 奥运会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比赛,而是一次浩大的系统工程。在奥运组织的过程中,无论是场馆建设、竞赛项目设置、环境要求、安全保证、交通管理、服务水准等,都必须环环相扣、有机配合、滴水不漏。这就像企业的组织管理一样,每一个链条都不能"断档"。奥运规模之大、工作之细、水准之高、运作之合理是空前的,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漏洞与风险,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并认真加以防范。这对企业管理来说,是很好的启示:如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现企业的问题,防范各种可能发生的企业风险。有些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只注意生产和营销,只注重盈利,忽视环境、安全、国家政策法规、员工心理、社会责任等问题,利欲熏心,甚至不顾道德信义铤而走险,给企业发展造成隐患。 对照奥运的组织过程,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经营管理体系做一次综合性的"体检",发现和排除企业的"病灶",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事实上,现在很多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完全是在资金、项目、产品等市场因素上,更大可能是出在风险防范上。因此,企业要时刻警惕看似无关痛痒的小问题。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都要逐一排查,不能带"病"作业,特别是不能带"大病"作业,如果带"病"作业,出困惑、出问题是早晚的事。给企业"体检",发现问题,这就像扑克牌中"Q",排在老"K"之后,也就是"A" -"K"-"Q"的顺位。 借奥运之机,丰富员工生活 奥运是一次体育界的顶级盛事,也是一道视觉上的饕餮盛宴,更是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它能够让人得到视觉和身心的享受与满足。四年一次的奥运会,特别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家门口举办,就更加增添了很多的看点。 体育作为现代健康生活的体现,深受人们欢迎和重视。奥运期间,人们少不了不顾疲劳地连续观看奥运比赛。因此,如何保证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员工欣赏精彩赛事的渴望,对企业来说,的确是一件不大不小的难事。 在这个问题上企业和员工应该"和谐起来"。以企业的角度来说,要充分掌握员工的心理需求,尽最大可能为他们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要求。例如,为加班的工人在休息室里安装闭路电视;开放公司会议室,使员工休憩时也能及时看到实况转播;组织员工有选择地集体收看,如中国传统的跳水、体操、射击、乒乓球等;如果不是生产型的企业,或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企业,可以合理地使用弹性工作制,在不影响工作进度的大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条件;如果对时效性要求强,而且又不能脱离岗位的工作,也要适当安排轮值班,给员工一定的欣赏其喜爱体育项目的时间。 总之,企业要人性化一些,员工感到舒心和畅快,工作起来才能更加投入,不能强行压制,强行逼迫,强行制止,那只会适得其反,这个道理可能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而作为一个组织的成员,大家也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处理好工作和收看奥运赛事的关系,不能因为观看比赛而耽误工作,更不能由于精力不集中出现生产和工作事故或者影响工作业绩。 体育是一项能够培养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员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活动,要通过比赛欣赏凝聚团队力量,激发工作热情,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的负责意识。同时也要力所能及地开展企业自己的文体活动,也就是让企业笑(Joke)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员工的文体活动丰富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就不同了。"Joke"就像扑克牌中的"J",这可能又是一种巧合吧。 企业里的A、K、Q、J,就像一副扑克牌,打牌者有手高手低之分,企业的管理者自然也有高低上下之别。同样一副牌,有人输,有人赢,就看你用什么样的打法。奥运未了,借助奥运的大好时机,如何利用"奥运"这张难得的好牌打赢一局,就看企业是如何出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