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到底是谁"。青少年网民在网上"身份丧失"现象很严重,他们倍感网络的随意、自由,网上的相互攻击、谩骂,不受约束的"网恋"、"网婚",大量的色情刺激等都容易使青少年对情绪的认识产生错位,严重的还会造成情绪障碍。——Psy525.cn 乍一看,这是很不合理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对于刚接触网络的人来说,更是不可思议。他们会觉得,虽然上网久了,会有些冷落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但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让我们可以接触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又怎么会孤独呢? 早在1997年的心理学界,Katz等心理学家就通过研究证实,网络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交往的数量上没有差异。他们认为"与其说,网络创造了一个陌生人的世界,不如说网络创造了一个交往和友谊更加丰富的国度"。既然这样,孤独又从何而言呢?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非常关键的问题:交往重在质量,而非数量。 对于网络中的交往而言,很难保证高的质量。人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更多的是通过对对方的言语、表情、体态、行为等的理解来了解对方的,而在网络中,这些信息会丢失很多。不说别的,单是性别这一最简单的信息,在网上却成为一个非常难以超越的障碍。 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典型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容易激动、自我评价降低,严重者社会活动减少,有自杀意念。 网上因性别而闹的笑话,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连对方的性别都不知道,又怎样保证交往的质量呢?网络中形成的友谊会因为网络的状态而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任何打击。 其次,网络的匿名性给人一个展现真我的机会。正是这种机会,使很多人放弃了生活中的面具,结果导致了许多人对自我的认知不协调。他们渐渐会感到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陷入困惑和孤独之中。 同时,很多人在匿名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使自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比如,生活中小心谨甚怕犯错挨批评的人,在网络上却喜欢发一些找骂的帖子,看着无数的跟帖里别人的痛斥,他们的孤独感恐怕是在所难免的了。 从网络目前的状况而言,我们还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生活,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因此,网友从网上走到现实生活中来,开些party,搞些聚会活动等等,不失为改善交往质量、促进彼此了解的良策。(尤其是那些相信"网恋"的网友们,网络情缘只有植根现实才可能开花结果。)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