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米做到了易用性更加贴合消费者,但是电子产品,中国制造,缺的不是易用性,而是技术。小米若永远只关注易用性和品牌的那个层面,而不去做深度的技术研发,在很多个行业里必定陷入重重泥沼,最后和那些传统企业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就是那些传统企业更早的接触到了这个泥沼而已。] 原标题:[亦观察] No.650小米,这头飞起来的猪,还能持续多久? 去年人人称赞的"优等生"——小米,随着第三季度,手机增速的放缓,增长乏力。市场也开始不友善了,批评声如潮水涌来。 目前小米面临的环境,急剧恶化 1、市场转冷 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速整体开始下滑,看看国内的整体经济环境萧条,也就意味着对手机的整体需求,开始走下坡路。同样意味着风口过去了,行业的井喷期也过去了,随后发展的增速红利也没了。 没有增速红利这个Buff加成的情况下,小米的发展,那就是建立在去"抢食别人蛋糕"的基础上。 2、搞机者众多 大家看到小米搞机神话后,TMT行业的企业开始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乐视、360、锤子、华为等,纷纷进入这个领域。 这似乎一下子回到了VCD、彩电、微波炉等行业,一二十年前的竞争格局,同样的场景会重新演绎一遍吗?不过这次的高端市场、技术由美国人掌握,而非日本人。 3、资本市场转冷 上半年热的要死,下半年冷得要命。 虽然雷军看似不缺钱,但实际上,作为一个还没上市的创业公司,再怎么折腾,也还是需要钱。资本市场由热转冷,无疑会影响小米后续的融资,为小米的未来上市之路的罩上了一层阴影。 小米自身的现状 1、手机自身销量放缓 今年上半年,小米完成的销量为3740万台,而全年的销量则由原来的1亿台下调为8000万台; 今年第三季度,其销量在国产手机销量排行上,已经被华为超越。 早些时候,小米凭借口碑营销、饥饿营销,确实在发展速度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小米速度"。估值也一跃成为全球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uber在今年7月以500亿美金估值超过了) 资本的认可,源自小米手机销量的快速增加。当小米出现由盛而衰的迹象时,投资者跑开的速度比谁都快。 2、忙于和各手机厂商撕X 疲于竞争,天天开演唱会式的产品发布会,一口一个"友商",又一边磨着手中大刀,上演一场又一场的公关战、口水战;形式或明或暗,手段让人眼花缭乱。 看似忙碌充实的表象下,其实就是各家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各企业看到小米去年的成功,纷纷涌入进来,以为能混口饭吃。 跟风做项目创业无疑是大坑,风口上的猪,若只有一个,便可轻松起飞;猪太多了太重了,必然会集体飞不起来。或许当市场上只有一头猪时,就如雷布斯当年起飞了,换做现在也不一定能飞得起来。 目前小米的选择 面对困境,雷军大概在13年时候,就展开了一些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把它称之为"中国式三板斧",手段非常老套,也是中国企业在遇到困境的时候,肯定会做的事情。 1、多元化 在13年前,小米的策略是单品爆款,都叫小米手机,比如小米1、小米2。 13年后,小米展开了"关联多元化",围绕手机等3C产品,展开智能家居、IOT关联扩展化。我们来梳理一下小米目前的产品线。 3C产品线:手机、平板、耳机、手环、小米路由器、小米移动电源、小蚁运动相机、小蚁智能摄像机、预计明年的小米笔记本等。 智能家居和IOF产品:小米插线板、空气净化器、小米体重秤、智能空调(12.7亿入股美的)、小米TV、小米盒子、iheath智能血压计等。 相关服饰:比如各种配件、相关主题服装 小米的这些产品,本质上,没有提高小米企业的护城河。用英雄联盟的说法,就是收割型打法。这个收割由小米完成。 以移动电源为例:投资一家叫"紫米"的公司,成为大股东,然后小米对其进行包装,由雷军站台,开始卖这款移动电源,价格是69元。 是的,在小米入场之前,可能消费者买这样的东西,需要89、99,小米成功通过自己平台,大规模量产,并去掉中间商。成功将产品降价20%——30%,但是这么做的后果,是这个行业没法混了,要不就是成为小米系,要不就死掉。 分析这个案例,大家发现,小米做了移动电源,带来了什么突破呢?价格便宜了一些。但有一个问题是:是不是移动电源的厂家不作为,故意卖高价,心黑想多挣钱? 答案不是,一方面是移动电源厂家没有小米这样的营销公司,可以大规模生产,去中介化;其次,移动电源的技术本身进步的过于缓慢。 大电量必然带来大体积,移动电源市场需要的不是一个杀掉行业利润30%的人,而是需要能带来技术突破的人。而小米模式复制和打造的产业链,显然收割能力很强,但技术突破能力很差。 总结起来就是,小米做到了易用性更加贴合消费者,但是电子产品,中国制造,缺的不是易用性,而是技术。小米若永远只关注易用性和品牌的那个层面,而不去做深度的技术研发,在很多个行业里必定陷入重重泥沼,最后和那些传统企业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就是那些传统企业更早的接触到了这个泥沼而已。 2、国际化 2014年,小米在印度开启了自己的国际化道路,目前成绩还不错。 小米在欧洲和北美开始试水,售卖非手机类产品(由于知识产权问题,小米也就只能在知识保护不完整的地方展开)。在巴西和非洲某些地区,小米开始卖手机。 相较曾经走在它前面的TCL收购法国汤姆逊案例、联想收购ThinkPad、吉利收购沃尔沃上(这几桩收购案,可以看为是失败的,当初设定的目标都没实现),小米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选择了比较稳健的方式,学习了类似海尔的方式(海尔是自建工厂,小米是投资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