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标语口号不是经营理念


  每当进出各地的火车站,就不难看到"准时"、"提速"、"安全"、"服务"等字样的标语,高挂在车站的大厅内或月台的天桥上,然而火车依旧经常误点。原来,对于那些"优质服务"、"准点到达"的标语是大可不必当真的,那么铁路当局又为什么会产生进行如此宣传的初衷呢?进一步推广开去,是否"管理口号"就可以看作指导企业运作的"经营理念"呢?
  近年来企业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理念、"厂训"等等,这些经营理念包罗甚广,经常可看到的有:"客户满意、品质、创新、研发、团队合作、诚信、服务、效率、勤奋,踏实、正直……"等。
  当初提出这些经营理念的用意,当然是好的。有些往往还是经营者认为企业的价值或精神所在,也许还经过内部一番慎重的集体思考和讨论之后,由公司的展望、任务或使命以及策略等提炼出来,再由上往下,向全体员工和客户昭示。但是一旦拟定经营理念之后,似乎大功即告成,只要金字招牌挂在公司的大厅、会客室里熠熠生辉,或印在公司精美的简介手册上,一切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朝着理念去实现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事物间的关联关系给出这样的描述:"如果A,那么B",还可以更详细一些,给出关于A和B之间联系的更详尽的信息:"如果A,那么B,因为……",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使一些暗含的假设暴露出来,弄清楚中间过程,从而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
  举例说明如下:某企业决心把废品率从9%降至5%,有人提出用精神鼓励的方法,在厂区里、车间里张贴标语口号:"巧干而不是苦干"、"做好而不是做了"等等,我们先做一下逻辑分析:
  "如果我们需要把废品率从9%降至5%;
  而且工人注意到了"巧干而不是苦干"的标语;
  而且工人注意到了"做好而不是做了"的标语,
  那么,产品的废品率就能从9%降至5%"。
  你是不是也开始怀疑"如果"中的条件的充分性了?显然,要使得条件能够具有充分性,还必须加上"...而且产品合格率与工人工资挂钩"、"…而且质量责任落实到人"、"…而且质检部门被授以充分的权利"、"…而且,企业高层决策者能一贯地不惜投入人、财、物以确保产品质量"……,一旦这诸多的条件不具备、不完善,那么就会如下例所示:
  某经营制造业的公司这几年来致力于提高质量的运动,积极跟随申请ISO9000认证的风潮,它的管理口号就明白标示了质量政策,例如"质量第一、客户满意"等,并已责成质检部门对成品加强检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客户的要求。在某次质检中,质检部门发现一批即将要出货的成品有质量问题,不符合检验标准,要求生产部门返修后才准予出货,但是生产部门还有许多订单要赶,无法派人返工,而生产管理部门已答应销售部门在月底前出货给客户。质检部门为了质量的缘故坚持不放行,生产管理部门为了做到对客户如期出货的承诺,两部门都认为自己有理,争吵起来,只好请示厂长。厂长了解实际的情况之后,陷入两难:质量要好,交期也要准,也无法做出决策。于是再向上反映到总经理,请示如何处理。总经理听完报告之后,询问这批货共多少钱,下属回答500万元,总经理接着询问这个月的营业额距离目标还差多少,下属回答300万元,总经理于是指示:"出货!"──不论这批货后来是否因为质量问题被客户退回,总经理心里真正关心的是业绩。而高悬在公司入口处的看板写着:"品质第一、满足客户要求",只不过是美丽的装饰。这家公司的质量政策,就在总经理的"英明"指示下成了一纸空文。
  很明显可以看出,原本立意甚佳的经营理念,最后可能沦为空洞、没有生命力的口号。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因为很多员工根据经验,认为老板、企业主、经营者或高级主管只是说说而已,那么连他本人也不太认真,员工又何必当真呢?
  经营理念和口号两者,乍看之下当然是保持一致、相辅相成的。但是实质上的差距却有如云壤,所产生的效果和动力也截然不同。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异,原因往往就是:说的人只负责张贴这些口号,却没有决心去坚持、贯彻、诚心诚意地支持,或只是挂在嘴上嚷嚷叫叫而已。以ISO9000质量认证为例,它所强调的是:"说、写、做一致",而多少公司即使已取得认证之后,仍只停留在"说"(宣传)、"写"(规章),离"做"(落实到每个作业层面)似乎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
网站目录投稿:妙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