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上半场",巨头们使出浑身解数争夺c端用户,将一场"消费互联网"的革命生生引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而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万物互联的"产业互联网"也必将开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 "产业互联网的机会至少是消费互联网的十倍,而且只会多不会少。"九合创投的创始人王啸曾经大胆做出判断。 未来的企业无论是主动织网还是被动上网。都将会成为产业互联网上的节点,制造环节、流通环节、基础设施环节,这些环节加起来,市值注定比消费互联网要大得多。 产业互联网一旦全面落地,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都将从消费互联网的逻辑中转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注定在中国 产业互联网之风最早从美、德刮起,但在中国才是最有条件、最有实力实现产业互联网落地,并将产业互联网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国家。 中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门类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的70余年,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从未停止,今天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意味着所有领域的技术创新几乎都可以与中国工业制造能力链接。 中国有最大的互联网应用前景。 14亿大众是中国互联网航船的压舱石。在需求层面,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以9.04亿人的规模位列全球第一,电子商务交易规模34.81亿元,连续多年占据全球电子商务市场的首位;在供给层面,中国在互联网领域也拥有非常好的基础。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就像成熟的蒲公英,开枝散叶不断生根发芽。 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从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逐年提升,从2005年的14.2%提升到了2019年的36.2%。 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调整在中国具有难以替代的战略纵深,中国规模巨大、差异也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完整的工业体系,提供了多样化的产业应用场景。 中国有较为完整的产业互联网政策体系。 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第一次提出了"研究工业互联网的网络架构体系"。2017年11月,国务院出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发展工业互联网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而今年政府报告对工业互联网的表述中,两个关键词也值得注意:1.中小微企业,这说明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是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的关键,在龙头企业集中创新的同时,中小微企业的应用普及至关重要;2.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即打造更多在多个领域内普适的、对产业发展起到根基作用的基础技术,突出通用性、关联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上所需要的资金、时间、试错成本。 诸多事实证明,当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中国独有的实力与底气,叠加疫情危机开启的时间窗口,将带动产业与经济进人下一个风起云涌的产业互联网时代。龙头垄断还是多强共存 产业互联网将加速网内化学反应,一场更为广泛的产业洗牌即将开始。 如果说10年前关于垄断反垄断的讨论基本上还停留在对央企、大型国有这些超级企业的层面,当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到来,极有可能会催生超常规发展的超级垄断巨头。 B端头部效应突出的产业结构、产业互联网投入的巨额成本等,早已证明产业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巨头们博弈的"暗黑森林"。产业互联网效率为王,企业为追逐自身效率必然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经过激烈角逐,横贯垂直产业链的超级巨无霸也将横空出世。 产业互联网时代,资源的整合、并购、重组每分每秒都在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发生着,以产业链上的国有核心企业、民营骨干企业为主体,将形成新的产业平台模式,不仅关乎着企业的命运,也蕴含着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机遇。 产业互联网崛起的同时,消费互联网并未消亡,相关问题与挑战只多不少。于是乎,消费互联网重在横向,产业互联网重在纵向,相关政府部门俨然处于两者的交界处,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正如蒸汽机让传统手工业者失业,拖拉机让农民失业,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劳动力的崛起,也将让未来的人们无工可打。线下企业被洗牌后将出现规模空前的失业人口,就连创造性岗位都面临被颠覆的局面。2017年,阿里"鲁班"正式上岗后,竟在当年"双11"期间就制作了4亿张横幅广告设计,约等于每秒钟8000张海报,"干倒"了一大批设计师;更不用说机械化的人力勞作正广泛被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替代。 尽管产业链的非标问题尚未解决,政府部门的能力亟待提高,站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不会因为"还未准备好"而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