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改变农村小规模学校贫困面貌仍需精准施策


  最近,我的一位同事被县教育局抽调下乡进行全县期末大检查,回来后,他深有感触地讲到,现在的乡下学校一所比一所建得漂亮,校舍宽展,校园美丽,但是,他所检查过的五个乡镇的50多所中小学,在校生规模30-40人的学校都是大学校,10来个学生的学校算中等规模,1人1班1校的学校为数也不少。
  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小规模学校大量出现,这是目前农村教育的普遍现象。当我们真正走进农村小学,漂亮的教学楼,优美的校园环境,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却难以掩盖农村学校凋敝的现状,教师年老体弱,学生寥寥无几。特别那些1人1班的学校,空荡荡的教室里,1张课桌,1张讲桌,1块黑板。你难以想象那个孩子的眼眸里闪动的是幸福的欢喜,还是悲情的渴望?父残母病,父亡母走,爷爷奶奶拉扯,他们身世虽不同,但都共同指向"贫困",确实令人揪心。
  对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来说,家人的陪伴、教师的教育十分重要,同伴的互助与陪伴也很重要。然而,由于其家庭的变故,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只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却很少能与他们交流;在1人1班的教室里,老师的"一对一"很到位、高效,但"一对一"的教学难以解决孩子心理上的落寞,更难以消除他们心灵上的孤独。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教会孩子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与他人的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获得更多的思想和认识,享受到生活的美好,体验到生命成长的乐趣,丰富个人心智,达到人格健全的成长。我们很难想象,因家庭不幸或贫困,留守在乡村学校1人1班里的孩子,他们未来成长的路能走多远?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农村教育改薄工程的实施,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我们乐见乡村最美丽的风景是学校,但也得正视,此种最美丽的风景,更应从物质美丽走向追求精神之美,走向内涵之美,否则,乡村教育很难避免空心化的现象出现。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乡村学校边建边撤,国家资金的大量投入,却保不住学校,着实令人可惜。
  近年来,国家努力办好公平优质的农村义务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更加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显然,公平和优质的教育绝不仅仅是指漂亮的校舍、师生"一对一"教育教学的落实。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另一种"贫困"面貌,还需要我们拿出更加实际有效的举措。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保障,兜住底线""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等三项原则,遵循这三项原则,各级政府必须要精准施策,精准扶贫,在统筹布局规划、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强化经费保障,不断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网站目录投稿:访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