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刍议职业教育新常态下的技工院校生源问题


  摘 要:近年来我国技工教育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在提高,但生源难题及其深层的机制体制性问题一直是困扰技工院校并限制其进一步壮大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本文以生源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在我国职业教育新常态下的技工院校如何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扣住脉搏、廓清思路、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关键词:新常态;技工院校;生源问题
  我国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专门学校,行政隶属人社部门,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能人才,在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逐步提高。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818所,在校生340余万人,每年毕业生超过100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5%。
  但同时要看到,我国共有职业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技工院校数量占比仅21%,学生数占比仅为11%。可见,技工教育尚未真正进入国民教育体系,从生源问题便可窥出一二。
  一、技工院校生源问题分析
  招生难、生源差,长期以来都是技工院校乃至整个职业教育院校普遍存在的老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育属性、学历问题等体制性因素则是困扰已久的难题。为破解招生难题,不少技工院校做了不少的探索:
  (一)通过成考、国家开放大学、单招资格高校合作等方式,以"高级工+大专"、"技师+本科"的途径套读大专,获得相关文凭。但是,从技工院校的定位而言,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原本就是技能水平的有力证明。此举稍有不慎将会影响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二)不惜将大量的人财物投入招生工作,把招生任务分配到每个教职工身上,甚至将任务完成情况与年终奖或工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此举能广泛调动教职工参与招生工作,对于激发教职员工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不可避免地影响院校的生源质量,并且对教师的职业尊崇感有不容小觑的伤害。
  (三)主动转型,寻求多元化发展,开始面向企业员工进行短期劳动技能培训。但是,除了少数实力强大且具有地缘优势的技工院校,大多数院校无法承接企业培训,即便承接了,也大多停留在提供场地和设备的浅层面,师资水平跟不上。
  (四)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既重视显性技能也不断加强隐形技能。
  二、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改革趋势
  职业教育要发展要创新,不改革没有出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调整,经济新常态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呈现以下趋势:
  (一)横向维度
  一是整合趋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对定位不明确、办学质量低、服务能力弱的学校实行调整改造或兼并重。
  二是转型趋势。教育部计划在现行"学术型"高考的基础上,增加"技能型"高考,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推动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并提出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等。
  (二)纵向维度
  教育部将以课程、学历为纽带,打通中高职、高职与应用本科、中职高职和应用本科学历甚至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贯通的通道,将各层次职业教育衔接起来。
  三、技工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推行双证书制度,将很大程度上解决学历文凭问题;
  按照建立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将从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打破制度壁垒;
  人社部、财政部决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此举将大大调动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为逐步击破阻碍校企深度合作的壁垒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取得的佳绩对鼓舞技工院校发展士气、转变社会传统观念,进而提升社会对技工教育的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挑战
  1.随着国家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以及对民办学校收费放开,技工院校曾有的免学费政策以及贫困生奖助学金政策将逐渐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而一些实力强大的收费型民营技工学校则会日益生气勃勃。
  2.高校转型趋势,将为职业类、技能类学生拓宽升学之路,却无疑大大缩窄了以往高考成绩低分毕业生进入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的口径,对技工院校的冲击力度可谓剧烈。
  3.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各省落地时间差问题。
  四、关于应对的思考
  在竞争愈加激烈、院校无法再靠身份和学历支撑发展的将来,只有凭借质量和特色吸引生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此,笔者只选取技工院校自身的角度,从三个方面简要谈谈应对之策:
  (一)抓牢自身优势,找准办学定位,提升竞争力
  1.紧紧抓住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热点,将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更准确、更灵活地对接,严格按照《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试行)》,找准自身的办学定位,认清院校现状、厘清方向、缩小差距。
  2.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特色。牢牢抓住专业的竞争优势,以匹配和满足国家重点产业、人才需求为目标,打造特色鲜明的重点专业。
  3.逐步扩大社会职业培训规模,通过内涵建设发展,真正成为综合性技工教育培训基地。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改革教师招聘方式,重点面向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招聘专职教师,对于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应适当放宽用人门槛。
  2.建立符合技工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以解决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引不进、留不住"难题。
  3.在校内成立"名师"工作室,自主搞教育教学研究,院校为其推广科研成果。
  (三)向管理要效益
  1.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突出教学中心主线,梳理部门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益。
  2.结合校情、循序渐进,构建并推行院系二级管理。
  (四)加强和改进技能人才培养的宣传工作
  1.积极参加和承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发挥中国技能大赛及世界技能大赛引领作用,努力在师资培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与世界先进标准对接。
  2.积极响应并大力配合人社部对技能型人才的宣传,加强和改进院校新闻宣传工作,及时展示在教学育人、职教改革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和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连英.我国技工教育的回顾与反思[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90-91.
  [2]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魏朋.技工学校改革发展60年历程的回顾与反思[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
网站目录投稿:问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