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4.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的耳朵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兔子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和兔子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优点?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大象的耳朵》去看一看吧。(板书:大象的耳朵)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老师教读。(着重指导读好"耷、撑"等字) 3.学生"开火车"读或者指名读。 4.指名让学生读课件中的生字及词语,齐读、互读。 会认字:似耷咦竖竿撑舞烦 会认字组词:似的耷拉咦竖着竹竿撑起来跳舞心烦 会写的字:扇慢遇兔安根痛最 5.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三感知内容 1.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对字音读得准确、语句读得流畅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帮助) 2.学生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1)启发思考,自己解决。 (2)"耷拉""自言自语""撑起来"等词语可以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理解。 耷拉:松弛地向下垂着。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撑起来:使张开。 (3)学生之间互相解决。 (4)教师解答。 3.精读感悟,合作学习。 (1)文中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都有谁说了大象的耳朵? (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 (3)大象一开始是怎样做的?最后又是怎样做的?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4)由小组选派一名同学把小组学习的成果向大家汇报,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引导。 (板书:大象感到不安——把耳朵撑起来——让耳朵耷拉着) 四拓展延伸 读课文,想象一下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说大象耳朵时的表情,并请同学表演一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用卡片检查学生识记生字、新词的情况。 2.同桌互查,互帮。 二朗读感悟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1)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 (2)引导学生抓住大象的外形,运用"像"造句。 预设: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四根腿像四条柱子。 2.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 师:想一想,小兔子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它的心理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总结出朗读的语气。(吃惊、痛心) 师:谁愿意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小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 学生自荐朗读,然后齐读,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小兔子的心情。 朗读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我们要用重读、拉长语气等方式读出小兔子看到大象耳朵耷拉着的时候的那种惊奇以及痛心的情感。 3.朗读第6、7自然段。 (1)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2)大家都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3)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答案。 4.朗读第8~11自然段。 师:想一想,大象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学生自由读,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总结出朗读的语气。(不安、犹豫) 5.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大象做了实验以后,有什么感悟?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选派代表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感悟。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预设:大象又心痛又心烦,最后把耳朵放了下来,他觉得人家是人家,自己是自己。 三总结收获 大象先是对自己耷拉着的耳朵产生怀疑,结果想办法让自己像其他小动物那样竖起自己的耳朵后心痛又心烦,最后还是把耳朵放了下来。大象的这种变化过程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书写指导 1.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生字。 2.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慢:写"忄"的时候,注意先写两边,再写中间的竖。 兔:不能写成"免"。 安:上下结构,上面是"宀",下面是"女"。 根:木字旁,右半部分上面没有点,要和"良"区分开。 痛:偏旁是"疒",不能写成"广"。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