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某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国南方药都,是广西的中药材主产区、交易集散地。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医药健康产业是以中医药为基础的与健康紧密相关的包含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制造、医疗健康等内容为一体的产业体系。近年来,**中药材种植产业取得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制约产业发展的桎梏和瓶颈问题。
  一、中药材种植现状
  中药材专业市场是经国家卫生部、国家医药局、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工商局批准的首批八个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目前是全国三大中药材市场之一,广西唯一、西南地区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市中药材专业市场,目前有经营户800多户,从业人员600多人,日常交易品种1500多种,是全国最大的封闭式中药材专业市场。药材购销辐射全国,转口远销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2017年,市场交易额达到300多亿元。(含香料)
  二、存在问题
  1.龙头企业带动乏力。中药材多年来一直是农户散户独立种植,个体连片规模种植少,在种植、深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尤其是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跟不上市场需求步伐。导致一些道地药材的优势未能很好发挥,道地药材生产逐渐萎缩,中药材生产没有摆脱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集约化程度低,没有统一标准,质量参差不齐。2017年,**中药港中药材市场从业户数1160户,实现税收入库3013万元。多数为散户零星纳税,缺少稳定的纳税大户。
  2.深加工环节薄弱。目前,**中药材加工量占不到总产量的10%。中药材多当作原料销售,附加值很低。市内对药材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很少,企业加工量占不到总产量的10%。中成药总产值只占到8.2%,目前,中药饮片只在寥寥几个本地药企中生产,且规模小,多数是粗加工。
  3.中药材溯源体系尚未完善。我市虽然是全国第一批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之一,但溯源体系尚未真正完善,信息造假、数据缺失时有发生,追溯深度、精确度不够,覆盖率低,向前、向后的追溯能力有限,制约着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和中药的质量安全。
  4.产业链条尚不完善。**中药制药方面是短板,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受到极大限制,中草药销售停留在农贸模式上,品位较低,种产销没有形成产业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意义的药材市场有被萎缩、被淘汰、被边缘化的可能。我市大部分制药企业因为研发人力成本、科研平台等投入过高,科技支撑力不足,因此新药创制和优势品种的二次开发相当薄弱。健康养老、休闲养生等服务业尚未形成体系。
  三、解决措施
  1.不断壮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一是树典型示范。在乡镇种植基地选择立地条件好的退耕还林地,采用林经、林药、林草间种,乔、灌、药、经、草立体栽培,长、中、短结合的模式,新建5个以上中药材栽植精品示范基地,如在仁东镇、仁厚镇在现有的中药材种植基础上打造成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利用城北寒山脚下的有利环境,打造千亩中药材基地。二是帮扶发展大户。大力发展种植、加工、运销专业大户,通过大户帮扶,带动周边农户的发展。三是优化品种布局。品种选择上以本地产中药材等优良品种为主,适当引进外地优良品种,要按照适地适宜的原则,将各类种子、种苗合理分配到各发展片区。
  2.在龙头带动上加大力度。坚持引入与培育双轮驱动,不断增加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中药材龙头企业,促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以培育骨干品牌药材为目标,实施规模发展战略,每个县(市、区)突出发展1-2种生产规模相当的药材品种,并逐步打造地方特色名牌产品,带动农村千家万户从事药材种植生产,与脱贫攻坚活动深度融合,实现致富奔小康。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行"制药厂(流通企业)+农户+基地"、"制药厂(流通企业)+农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促进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和深加工增值。积极发展和注册一批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出口名牌等品牌,促进中医药产业向大品牌营销转变,培育形成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产业规模大的龙头骨干企业。
  3.在科技支撑上加大力度。利用和依靠先进科技,强化科技支撑,是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是加强高素质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生产管理和经营人才、技能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采取长期聘请、成果投入或联合攻关等方式,借助引入中国香料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达安基因等科研单位和院校科技力量,加强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研究和指导,以提高**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层次与水平。三是加强对道地中药材人工种养规范化的研究。同时抓品牌和新品种引种,提高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加快推进铁皮石斛、穿心莲、橘红、鸡骨草等特色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每年引进推广2-3种优良品种,不断改善品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
网站目录投稿:雅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