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英诗中意象的隐喻认知研究


  摘 要:隐喻不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而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诗歌中的隐喻被用作明示刺激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诗人的信息意图上。解读诗歌中的隐喻时,读者可以通过文本的字里行间明示的信息推测作者的意图,激活隐喻的始源域和目标域间的多次对应的概念映射或意象图式,积极寻找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的最佳关联,真正理解隐喻的含义。本文从隐喻的认知功能角度分析泰德·休斯的诗作《思想之狐》,从诗人的认知层面更深层次地体会诗歌的创作主旨和诗人对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
  关键词:《思想之狐》;隐喻;认知
  一、隐喻
  "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a,其字源meta的意义是"超越,而"pherein"意义是"传送"。它是一套特殊的语言体系,通过这个体系一个对象的诸方面被"传送"或者转换到另一个对象,以便使这个对象也可以被当成前者。传统的说法,一般认为隐喻是比喻性的语言的基本形式,即把语言的字面意义"转换",从而转向它的比喻意义。或者说,比喻是隐喻的原型。隐喻这一概念本身,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下,由于社会语言和社会的存在,也由于它自身的历史而形成,它并不是永远不变的。
  二、隐喻与认知
  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在语言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1980年莱考夫&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从隐喻角度探讨语言的本质,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知语言学一反隐喻理论的传统观点,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 "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解决语言理解和语言习得中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约翰逊(Mark Johnson)(1980)把隐喻的认识提高到认知的高度,正式纳入认知科学领域,隐喻并非一种可有可无的修辞现象,而是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隐喻作为一个认知机制,一个认知域(源域)部分映射于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上,目标域因为源域而得到部分地理解。就隐喻而言,莱考夫认为隐喻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它是深层的认知机制,组织我们的思想,使语言具有巨大的生成力。隐喻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日常语言还是诗歌,隐喻是普遍存在的。
  三、泰德·休斯与隐喻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就是通过语言的各种变异,来表达诗人一种独特的感受或传达一种特殊的意义。诗歌多用隐喻,是由于它包含着独特的表达方式,一种必然的揭示。就其本质而言,隐喻是作为语言的表现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通过特定方式加以使用的。这样一来,就为语言增加魅力和个性,使语言更加明晰和深邃。诗人的想象力极其丰富,他们对世界的感受也很敏锐。诗人能从个人的意识直觉到事物之间的巧妙的联系。而隐喻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修辞手段,是诗歌的生命原则,隐喻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诗歌是诗人通过隐喻表示他对世界的体验,是诗人思考的结果,它是严肃的,合理的,可靠的。可以说诗人是非常依赖隐喻的,诗人用隐喻来看待生活,用隐喻进行思考,并把普通的事物转变成象征性的财富。英国现代派诗人泰德·休斯,是二战后英国文坛上涌现出来的诗人代表人物之一。他自1957年因发表诗集《雨中鹰》而一举成名之后,给英国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并于1984年被评为"桂冠诗人"。休斯对原始、质朴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他着迷于自然世界的美,并经常在作品中刻画大自然的残忍与凶恶,以反映自我对苦难的承受和他的某些神秘的信仰。他的诗,运用大胆的词汇,刺耳的节奏,形成一种简括的风格,这既打破了传统诗歌平板,陈滞的修辞传统,同时大量使用意象作为象征,用强烈的语调表现出深刻的内在情绪。他的诗使我们找到另一种思考方式,向我们揭示世界的真相和本质。美国诗人罗伯特·洛威尔评论休斯的诗像"霹雳"。尤其是他从内部与外部两个世界来进行描写,从而展示了他自己某些形而上的思考,有很强的象征性和寓言色彩,体现了一种人类学的深度。他的诗在真实与梦魇间保持着平衡,在人与非人间维系着张力。P.R.金在他的《九位当代诗人》一书中介绍休斯,认为他的诗歌诗充满隐喻色彩的。
  休斯在《正在制造中的诗歌》,Poetry in the Making 中也写到"偶尔会有这种可能,只是短暂的片刻,你会找到能打开你头脑中那些高楼大厦之门的词语,用这些词语去表达一些——或许不是很多,仅仅是一些——由挤入我们身体的信息而产生的抵牾。一只乌鸦飞走的方式,一个人走路的方式,一条街的样子,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曾经做过的事情。那些词语可以表达复杂的内心深处,而这种复杂则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存在的方式。"诗人以此来表达在诗中其运用隐喻的冲动。
  四、泰德休斯的诗中隐喻之美
  在泰德·休斯的诗中,诗人将日常的、简单的隐喻组合成复杂的、有趣的诗歌隐喻或其他复杂的隐喻,文字大胆、犀利,形成诗人独有的隐喻创新与文学意象风格。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他的著名的一首小诗《思想之狐》,探究诗中的隐喻之美。
  The Thought-Fox
  I imagine this midnight moment"s forest:
  Something else is alive
  Besides the clock"s loneliness
  And this blank page where my fingers move.
  Through the window I see no star:
  Something more near
  Though deeper within darkness
  Is entering the loneliness:
  Cold, delicately as the dark snow,
  A fox"s nose touches twig, leaf;
  Two eyes serve a movement, that now
  And again now, and now, and now
  Sets neat prints into the snow
  Between trees, and warily a lame
  Shadow lags by stump and in hollow
  Of a body that is bode to come
  Across clearings, an eye,
  A widening deepening greenness,
  Brilliantly, concentratedly
  Coming about its own business
  Till, with sudden sharp hot stink of fox
  It enters the dark hole of the head,
  The window is starless still; the clock ticks,
  The page is printed.
  这是一首关于如何写诗的诗,本诗的主题是描写所谓"灵感",诗人将现实世界中的狐狸的灵活和狡黠隐喻为诗歌的灵感。通览这首诗,发现里面有很多隐喻。在诗的第一节诗人先是描写出一个十分寂静的环境:时间是午夜"this midnight moment",氛围是孤寂的"loneliness",这个时候引出某个东西是充满活力的,蠢蠢欲动"something else is alive",通读诗篇后我们知道在这里诗人预埋了一个隐喻,这就是诗歌创作的灵感。
  在诗的第二节,诗人引入窗外的黑暗,加强了神秘感和孤寂感。窗外没有星星,但在黑暗之中却有某种东西更近"more near"、更深"deeper"的东西。此处暗指狐狸,诗人用狐狸的狡猾和行踪的不确定来隐喻灵感,蕴涵诗人的灵感是不可捉摸的,可以忽然而至也可以隐藏在混沌空间中无法触及。
  在诗的第三节和第四节,诗人描述狐狸的鼻子触碰着枝叶,暗示狐狸在探寻着:"A foxs nose touches twig, leaf; Two eyes serve a movement:"。它的行动是迅速的,虽然看似胡乱而随意,实际上却受到控制。这里也隐喻诗人的灵感,其写诗的灵感虽然天马行空,杂乱无章,但实际上却都受着诗人的思想的支配,都为诗的书写服务。"now/ And again now, and now, and now:"这里now一词多次重复,生动地描绘出狐狸在林间忽隐忽现,灵活多变,让人很难捕捉其踪迹。但在第四节诗人用了整齐的足迹"neat prints"来隐喻诗人的灵感和信马由缰的思想事实上有着某种的精确性和目的性。狐狸的足迹,正如本诗最后一行表明的,就是这首诗。
  诗的最后两节诗人描写了狐狸的眼睛和它的特有的刺鼻的气味"an eye","Brilliantly, concentratedly, Coming about its own business"描写狐狸的眼睛全神贯注地干自己的事,这里指写诗的过程,不过并不是诗人写诗的过程,而是指诗人的灵感完成诗的过程。最后,带着一阵突然的辛辣刺鼻的气味,诗作完成"with a sudden sharp hot stink of fox"这里,sudden, sharp, hot三个词里连续的重读音将诗推向高潮,象征着诗人灵感的爆发,而在此行中s音的重复更加强了那种猛烈的意味,体现出诗人独有的犀利的用词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诗歌与隐喻互为存在,隐喻作为一种探测世人思想的表达方式,也作为一种感知世界的信念,构成了我们理解诗人思想的基础。诗人创作诗篇,我们用隐喻思维来认知诗人的智慧,感知其独特的逻辑和真实,从孤立的个体走向整体的互相关联的世界,使其成为人们认识并理解这个世界上各种现象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Lakoff,G.&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Ortony,A.Metaphor and thought[C].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胡家峦.英国名诗详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匡方涛,文旭.隐喻的认知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2002(4).
网站目录投稿: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