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中:根据供求曲线计算消费者剩余定义关键概念参考 经济学家用"消费者剩余"(也叫消费者盈余)这个名词,来描述消费者愿意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金额和实际市场价格的区别。特别是,当消费者愿意花多于所付的实际价格去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消费者剩余就会产生。看看步骤一,学习怎样计算消费者剩余吧。 部分 1:根据供求曲线计算消费者剩余 1:作一个x/y曲线图,比较价格和质量,根据上面所提到的,经济学家就是用曲线图来比较市场供求的关系,因为消费者剩余就是在以上关系上进行计算的,我们在计算中将要用到这种图表。 根据以上所提,建立y轴表示价格P,x轴表示商品数量Q。 2:供求曲线是为要售出的商品或者服务而建立的,每种商品或者服务的供求曲线都不同,但是要很精确地反映需求(就消费者潜在消费力而言)和供给(已购买的商品),换句话来说,x=1,需求会很大,因为第一批商品的利润是最高的,x=2,需求就会稍微下降,因为下一批商品的边际效用线在一定程度上会下降,以此类推。 举个例子,比如说消费者要买一些披萨充饥,如果他一开始非常饿,我们可以说他买的第一块披萨对他来说可能值60元——因为他太饿了,所以他会愿意花那么多钱来买。第二块买的披萨可能值51块钱,以此类推,这些点可以连成线,展示出随着消费者买的披萨数量增加而下降的需求曲线。在这个案例中,供给量会线性增加——每多买一块披萨,供给增加一单位。 3:Q,购买商品的数量。现在,在x轴上标记出符合购买商品数量的点,这将会成为一条垂直的线,这条线会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就如上所述,因为消费者等到下一批没有边际效用的商品出来了才会买。经过该点,消费者的额外商品需求会比购买额外商品的利润更高。 在我们的披萨例子里,如果我们的消费者买了4块披萨来充饥,每一块都没有上一块令他满意,假设第五块披萨没有利润,我们就在x=4这里做一条垂线。 4:P,每一批食物的价格。下一步,在y轴上找到已购买商品的价格,过该点作垂线,这条线会经过供求曲线的交点,超过这个交点,商品的价格就过高,以至于不能客观反映购买额外商品的边际效用了。 在我们披萨案例中,假设每片披萨是24元,这样的话我们就在24元的点上作垂线,来表示每个单位的价格。我们不能在Y=24上作垂线,因为我们总共花了24 x 4=96元,这不是每个单位的价格,而是4个单位的价格。 5:在价格线和需求曲线的顶部找到三角区。这块地方代表着总消费者剩余,反映出消费者因为没有被强迫付更多的钱而省下来的金额。假设供求曲线这块区域会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样你就可以用三角形面积公式((1/2)B×H)算出这块区域的面积。 换句话说,需求线左边的最高点到交点的距离乘以Q,然后再除以2。 在披萨案例中,我们会分别用需求线中最高点(60元)以及价格线(24元)乘4倍(买的块数)得到144元。 这代表着消费者因为买4块披萨而带来的"总消费盈余",这是每个人买的递减的消费盈余的总量。 部分 2:定义关键概念 1:弄懂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广义定义就是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实际价格的"总价值"和"总价值收入"之间的差别,换句话来说,如果消费者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一件很值的商品,消费者剩余便代表着"节省的金额"。 简化案例,来假设消费者想买一辆二手车,他的预算为6万元。如果他买了一辆3万6的车,我们可以说他的消费者剩余就是2万4千元。换句话来说,那辆车对他来说值6万,但是他节省了2万4千元,可以用来买其他东西。 2:弄懂需求规律。大多数人听到"供给与需求"这个短语,就会联想到有"看不见的手"在主导市场经济,但是很多人不能充分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需求"就是在市场上对某件产品或者某项服务很热衷。总的来说,如果所有因素都相等,需求量会因为价格上升而下降。 比如说一个公司要发布一台新电视模型,他们在新模型上的花费越高,电视卖光的期望值就越低。这是因为消费者已经在消费金额上做出了限制,要买更贵的电视,他们可能要放弃其他获能得利益更大的事情(杂货店、汽油、房贷等等)。 3:明白供给规律。相反,供给规律意味着高价的产品或者服务就会带来更大的供给,关键是卖东西的人会想卖很多昂贵产品,来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所以如果一种特定类型商品或者服务有利可图,生产商就会加速生产。 比如说母亲节前夕,郁金香会变得很贵,为了响应母亲节,种郁金香的农夫们就会投入更多的郁金香到母亲节这个活动中,他们会尽可能地生产更多的郁金香,来抓紧这个买高价的时机。 4:读懂供求几何图。经济学家表示供给和需求的常用方法就是二维x/y图线,通常把x轴设定为Q,市场上商品的数量,y轴设定为P,商品价格。需求线是一条从左向右、向下倾斜的曲线,供给线是一条从左边底部至右边顶端的曲线。 供求曲线的交点是市场均衡的点,换句话来说,这个点就代表着生产商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等同于消费者需要的数量。 5:明白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消费者由于消费额外单位的商品或者服务,而带来的满意度的增长,一般而言,商品或者服务的边际效用是服从于递减规律的——换句话说,每个额外的消费单位都只会为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少的利益。最后商品或者服务的边际效用就会消失,对消费者来说,购买额外单位的产品就不值了。 比如说,一个消费者饥肠辘辘,她去餐厅点了一个30元的汉堡,吃完汉堡还是有点饿,所以她又点了一份30元的汉堡。第二个汉堡的边际效用就比第一个低——它缓解饥饿的满意度比第一个汉堡更低,此时因为消费者已经吃饱了,她就不会再买第三个汉堡了,因此第三个汉堡对她来说没有边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