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青报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刷屏了。通过直播教学,贫困地区的学生和成都七中的学生同步上课,很多人考上了本科,还有人考上了清华、北大。对此,有人觉得直播教学是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良药,但也有人质疑它的作用。 笔者认为,直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教学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教育"大势所趋,直播教学值得尝试。但是,如同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直播教学也不是贫困落后地区教育教学发展的"救世主"。它只是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打开了优质教育的一扇窗,为教育公平铺下了一块奠基石,需被理性看待。 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直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在学习上提供帮助,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做好直播学校师生的宣传和沟通工作。直播教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得不到直播学校师生的理解和支持,也会事倍功半,甚至还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例如:直播课刚引入一些学校时,遇到过老师撕书抗议;有些老师自感被瞧不起,于是消极应对,上课很久才晃进来,甚至整周请假,让学生自己看直播。试想,在这样的直播学校,直播教学质量再好、内容再精彩,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只有得到直播学校师生的理解和支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直播教学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直播教学也要兼顾直播学校的学情。云南禄劝一中的直播班,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屏幕那端,热情洋溢的七中老师提出了问题,七中的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可这一端,学生们却鸦雀无声。禄劝一中的一名优秀的学生说,现在的英语课,除了课前3分钟的英文歌,其他完全听不懂。她以为某篇课文还没讲,其实老师早讲完了。她花半小时做七中出的阅读题,查很多单词,密密麻麻地填在题目的缝隙里,对答案后发现全错了。禄劝一中的老师说高一班里总充满哭声,小考完有人哭,大考完更多。有人在教室里抹泪,有人跑到办公室抽泣。不少学生一提考试就发抖。虽然早就预告了七中试题的高难度,但突然把同龄人间的差距撕开来看,还是很残忍。不在同一个档次、同一个频率的教学,其教学质量也值得怀疑。 生源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直播教学时,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不同学校学生的学情呢?如何让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跟上被直播学校老师的上课节奏,也是对直播教学的一个重大考验。 直播学校的老师同样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学生们有对比了",一位禄劝一中的老师说,"我们也得变,不然学生会议论"。一些远端的老师声称,虽然不用"亲自讲课",但为保证跟上进度,1个直播班的工作量约等于3个普通班:整理被直播老师事前发送的课件,编制成学案,布置成头一晚作业,让学生预习;课上盯着学生的表情,记录下疑惑的瞬间,琢磨着课后补足;屏幕那端偶有间隙,可以见缝插针给学生解释几句。 直播学校的老师,除了在教学上要紧跟被直播学校老师的节奏,还要帮助直播班的学生们调整情绪。面对高难度、大容量的教学,很多直播班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节奏,长此以往,会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痛苦、难过、自卑、想放弃,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直播班的学生,同时也考验着直播班教师的教育智慧。帮学生减压,调整心理,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直播教学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给贫困落后地区的学生推开了教育的另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点燃了他们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