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讲,在圈内50%以上的"干货"文章都是引流相关的,流量口子、套路技巧、成套理论应有尽有。 为啥推广引流话题总这么热闹? 1,流量=钞票 2,互联网变化多端,平台在变底层协议规则也常变,老口子易塌,新口子层出不穷,话题自然停不了。 3,推广引流是网络项目落地的第一步,也是二把刀网赚小白看似最容易理解的互联网生意环节,时常迫不及待地将各路师傅的稿子洗一洗用来占点江湖地位或者割把韭菜,洗稿刚学的网络干货往往是不少人出道的第一个"项目"。 干货到处都是,为啥还是缺流量? 总得来看,缺流量主要问题出在两端,其一是,根本不知引流技艺升阶关键所在,没法开源;其二是,引进来留不住,竹篮打水时时空。 1,看的人没灵性,资质太差,方向全错 时常能看到出入互联网的哥么鸡血满满,半夜三更发朋友圈,发誓要发大财。 本着生意人不得罪人的心态,时常面带微笑不置可否。 但在今天特定的场景下,我还是要说真话,那就是大不多数人根本不配发财。 引流也是同样的逻辑,对引流的基本认知都没有,搞毛流量。 稍有常识就知道,互联网具体的引流方法可能你刚发出来没几个小时就失效了。 但很多人巴不得把所有东西给他封装成脚本,只要点个启动按钮,流量就哔哔地来,稍有变化他们就死翘翘,完全没有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他们注定破不了局的底层原因之一。 看了无数篇引流秘籍,藏了无数个G的网盘教程,哪怕失败了一次又一次,99%的人仍旧会找不到改进方向,继续迷失,继续在垃圾堆扒干货。 有的还贼励志,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执行力不到位。 我想说的是,丫技能点都点错了,近战物理莽夫怎么可能打出成吨的爆发魔法伤害? 拜托多想想互联网平台是谁搭建出来的,游戏规则是谁定的嘛,把这些逼的路数摸透不就能抄流量老底了吗? 搞流量要想上个段位,真正要了解的是产品经理和程序员他们在干啥,再深一点风控可以算一个。 把自己代入游戏规则搭建者的角色并了解甚至掌握他们的技能点才是正确的方向,多了解下产品经理的日常,一些常用的IT开发框架收益非常明显,网络上的引流干货最大的价值更多的时候只是个引子。 互联网时代,只要产品靠谱稍通推广就完全可以做到"酒香不怕巷子深",客户会像苍蝇循着味儿来找你,躲都躲不了,好的产品是流量的引力核心。 天天嚷嚷着没流量的,尤其是那些互联网老油子,十有八九做的项目都有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兔崽子甚至做的是拉黑式诈骗勾当。 割韭菜嘛,只有靠源源不断的新流量才能支撑起赚钱机器的运转,老客户他们避之不及。 产品靠谱,嘴上说来简单,真正去落实的凤毛麟角。 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自己的产品多好多好,实际上完全是连自己都骗的谎言~ 这些人单想着赚钱,只琢磨如何多给客户上套路尽快套现,根本就不了解行业,更不真正了解产品。 我这里点破一点,做任何一行,首先自己得成为专家,而不是一到手一批货就开始不负责任地吆喝。 你一旦成为项目所在行业的专家,就会有说不完的话,推广不可能缺内容,同时你也有方向不断优化产品,更重要的是你会知道谁真正需要你的产品,并知道如何才能最好的去满足客户的需要。 至于如何成为专家,初期起码得通过各个渠道去把行业内的信息涉猎甚至钻研一遍,而后亲自验证并形成自己的系统行业认知。 心术要正,必须自己能说服自己心无芥蒂,如果你自己都没办法很舒服地接受自己的产品,那这种项目宁愿别去做。 流量除了要引进来,蓄得住是同样重要的一环,互联网的多变决定了没有任何一个流量渠道是始终稳定的,肯定有高潮和低谷,屯流量是一套科学推广引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引得进,屯得住,旱涝互济是不可能缺流量的。 工作中常常会听到"引流"这个概念,大家谈论的基本上都是如何让更多的隐性顾客知道我们的产品。 其实,引流无处不在。比如: 厕所、电灯柱、共享单车上的牛皮癣广告 商场举办的大型活动 网页上经常出现的游戏 淘宝首页的直通车广告 线下的传单 大多数人在做引流时候通常的做法,是把有吸引力的信息放到尽可能多潜在顾客能接触到的地方,期待引起更多潜在客户的注意。 这个方式不能说不对,只是并不是引流的全部。 就像我们钓鱼,并不是把鱼钩放到一条鱼群密集的河流就一定能钓到很多鱼一样,其实垂钓的选位,诱饵和鱼钩也很重要。 引流是漏斗的初始部分,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对我们的产品或者服务感兴趣,并且"上钩"。 所以在引流中,我们需要做两个步骤。 我们不单单要追求被更多人看到,更需要研究的是在被看到的同时怎样让更多的人"上钩"。 今天的文章我们主要研究后者: 一、消费者看到,但是没有看见 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是以节省能量为主导的,这就导致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都接触到很多信息,但是这些信息90%以上都被我们的大脑屏蔽掉了。 打个比方: 你现在尝试回忆一下:今天上班坐公交地铁的时候,旁边的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或者今天上下班经常路过的街边小铺有没有开门? 是的,其实这些信息在我们无意中都被感觉器官接受了,但是我们虽然看到了由光线组成的图像,却没有停留在意识里。 在我们做引流的时候,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信息会被潜在消费者的大脑屏蔽,然后令我们的信息可以穿透消费者大脑的屏蔽。 在认知心理学中,我们大脑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会经过一连串的步骤: 感觉->知觉->认知->情感 比如: 我们抬头看天,其实看到的就是蓝色光和由多种色彩复合的白色光——这就是我们的感觉;然后根据这个感觉,我们的知觉告诉我们的大脑:这是天空和太阳。 如果这时候,这个感觉刚好突破了我们大脑的屏蔽——比如我们开始认真思考,我们就会把太阳和蓝天联系到我们已有的认知:例如蓝天上面会有大气层,有宇宙,太阳是太阳系的恒星等。 我们做引流最终的目的是:让潜在消费者的行为发生改变。所以,需要让我们的信息进入消费者的认知模式。 换言之,我们要躲避消费者大脑信息屏蔽的封锁。 1. 一成不变的信息容易被屏蔽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把你的视线从手机屏幕上移开,盯着某个地方,眼珠不转地看30秒。 你会发现:一开始还清晰的景象慢慢变得模糊,甚至最后会白茫茫一片。 这是因为虽然我们一直都看到眼前的信息,但是由于一直都没有变化,大脑慢慢就帮我们把影响屏蔽掉了。 对变化的信息的敏感,来源于我们从原始人类进化到现在基因选择的结果: 在原始森林里面,危险往往都是需要从很细微的环境变化中被预先觉察的。例如细微声响,轻微的风,微微晃动的树叶,都可能预示着不远处有猛兽的存在,这时候,只有那些能及时逃跑的人的基因能够存续下来。 所以,一成不变的信息最容易被屏蔽。 在我们生活中,引流因为缺乏变化最终被忽略的例子有很多。 最典型的就是家具店铺每天都在"租期最后三天,跳楼价清仓"。 二、消费者没心思看见 在我们的引流信息内容做好了以后,要注意:这个信息应该在怎样的渠道和场景,触达潜在消费者。 这里有一个陷阱,就是:有的时候当我们给出引流信息的时候,消费者没心思看。 同是在淘宝网,当消费者在逛诸如聚划算等优惠会场的时候,大多数是出于低认知模式的——因为他们没有什么目的性;但是当消费者以搜索关键词搜宝贝的时候,就是出于高认知模式——因为他们是带着完成某个任务的目的在浏览。 因此,在优惠会场放引流信息就会更加有效;而宝贝主页的引流信息,则需要有更高的差异性和针对性。 所以,当我们投放引流信息的时候,需要了解消费者在这个浏览场景的目的是什么,分辨出认知模式的高低,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和触点。 当我们在做引流的时候,不仅仅是把信息放到尽量多潜在用户面前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