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股融资买入额大增中国股市风险也增加了吗


  12月15日,证监会对券商两融业务的警示也已落地,包括中信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从12月15日起便开始接受证监会针对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的检查.在12月15日A股市场上,券商似乎是利空出尽,尾盘大幅反弹,中信证券涨幅超6%。
  其实从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来看,融资融券并非中国股市的洪水猛兽,融资买入余额的大幅增长也不必杞人忧天:
  首先,以金融股为首的大盘股的大涨,是正常的价值回归,不仅不会增加中国股市的风险,还可能降低中国股市的风险。
  上证指数在1994年的325点,2005年的998点和2008年的1664点三个历史性的大底部时,中国股市整体市盈率都在14倍左右。截至12月15日,上证指数收于2953点,较年初大涨约40%后,主要是大盘股的沪市整体市盈率也不过14.56倍。权重更大一些的上证180指数市盈率只有11.57倍。银行股的市盈率更只有6倍左右。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谈不上什么巨大的风险。
  反观中小板和创业板,2010年以来除了2011年跌幅较大外,连年持续大涨特涨。创业板截至12月15日整体市盈率高达73.70倍,这是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指数、1990年日本股市、2001年及2007年中国股市历史大顶时的估值水平。70倍市盈率相当于公司利润不变并全部分红,投资人要70年才收回成本,不崩溃是很困难的。
  为何小盘股的泡沫可以不断膨胀,而大盘股价值回归快了一点,就忧心忡忡呢?实际上大盘股的价值回归,有利于存量资金从小盘股中逐步退出,缓解小盘股的市场风险。小盘股泡沫主动萎缩的危害,比硬着陆式的破灭显然要小得多。
  其次,融资余额的增长,不是金融股为首的大盘股行情启动和发展的主要力量。11月第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为7054亿,前期创下两市最大成交量的12月9日两市融资余额为9199亿元。同期两市成交量从4235亿增加到12448亿。融资余额增长了30%,而两市成交量增长了35%,即来自于融资余额增长带来的成交量的增长比例,反而有所下降。
  成交量最大的12月9日,两市融资买入额为1823亿,只占总成量交的14.6%。根据中金公司的统计,国际股市融资融券带来的成交量约占总成交量的20%-25%的水平。显然国内两市融资额的增长并不算激进。
  对此,学者贺宛男质疑称:"国际市场有一天1万亿的交易量和换手率吗?香港股市日交易最高也就1400-1500亿,一般在600-700亿,纽交所日成交几百亿美元。拿A股疯狂的成交量作分母,如此水涨船高,绝不是作为券商研究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科学态度。"
  实际上这种比较也不太全面。最近A股中大盘股价值回归,获利丰厚的产业资本大量减持,2009年以来的套牢盘在解套后涌出,是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降温、银行投资产品和信托年化结算利率下降、民间借贷和P2P金融风险不断暴露后,居民储蓄大量转入股市,这才产生了巨量成交和持续上涨的行情,这不是中国股市的常态。
  第三,A股投资者融资投资体现的是价值投资的投资风格,而不是投机炒作,风险并不大。
  第四,中国融资融券业务中,融券卖出只占很小的比例,市场调整时很难起到助跌的作用。
  不论是中国股市还是国外成熟资本市场,市场融资买入的金额,都要接近于融券卖出市值的近10倍。
  第五,中国股市通过融资加杠杆的倍数小于房地产市场上的杠杆投资倍数。
  在世界各国,通过银行贷款购房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中国也是如此。中国房贷首套房首付一般是三成,七成贷款,这相当于自有资金加了2倍以上的杠杆。
网站目录投稿:飞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