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雾满拦江 (01) 英国,阶层固化铁板一块。 生下来,抬眼瞧瞧你爹,就知道自己这辈子啥德性了。 就连学校,都分为穷学校,富学校。 当然英国人含蓄,不能直接这么叫,而是叫平民子弟的公立学校,和贵族子弟的私立学校。 公立学校生源差,孩子家境也差,毕业后基本上复制父辈的人生。 私立学校,学生智商普遍高,家境富足。学校时会选修普通人难以相信的课程,诸如马术,滑翔伞,深海潜水什么的。所以这些孩子毕业后,收入比公立学校的孩子高出几个等级,可以说赢在起跑线了。 公立学校愤愤不平,抗议说:孩子教育,最重要的是人脉,把我们的孩子放公立学校去,也会成为人生赢家。 私立学校反唇相讥:我们教学质量好,怪我咯? 双方争执不下。 于是决定玩个腾笼换鸟,让穷家孩子去私立学校,让富家子弟去公立学校,瞧瞧会不会有什么反转。 (02) 首先出场的是穷学校本罗斯,此校学生700名,办学预算500万英镑。 本罗斯的对手是富学校沃敏斯特,学生400枚,但办学经费900万英镑。 穷校的每个学生,摊到的办学经费0.71英镑。 富校的每枚学生,人均办学费2.25英镑。 富校是穷校的3倍还要多。 但富校校长马克,并不认为这是事情的关键,遂带了三名弟子,学乖,学霸和学渣,来到穷校体验。 学乖先惊呆了。他是个乖孩子,打小就按大人的要求,遵守许多规定,当他发现穷校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意说话,为所欲为时,他真的无法接受。而且穷校的学生们像围观怪物一样的围观自己,这让老实的学乖,深受打击。 学霸发现,穷校中的孩子,大多昏昏噩噩,对人生没有任何想法,说到未来就"迷茫",就"困惑"。学霸告诉他们:你们这样不行,这个做人呢,一定要有自己的明确目标,然后你才可以向着那个目标前进,如果你没有目标,你就无法挣脱命运的摆布,晓得咯? 学乖全身不适,学霸谆谆教诲,学渣却乐翻了天。 学渣这货,在富校成绩排后,一直认为自己太菜了。但来到穷校,他震惊发现,他的成绩在这里名列前茅,老师们都衷心的夸奖他:这么好的孩子不来穷校废掉,真是太可惜了。 转眼间实习期结束,富校校长承认,穷校的老师们,拿着只有自己这边三分之一的办学费用,却教导着超过自己两倍的学生,真是太……不容易了。 下一场。 (03) 第二场,穷校的校长,也带着她的三个弟子,来到富校。 富校的规矩极严,三名穷学生入读之前,先要经过一番纪律教育。但教育之后,三个孩子还是大大的吃了一惊。 在富校,禁止课堂上说话,禁止玩手机,早餐时间必须要准时到达,不准穿短裙,不可以早恋,不能披着头发……人权在哪里?在哪里? 人权不太好找,但富校有超多的社团,让三个穷孩子喜笑颜开。 第一个孩子报名参加了军训项目。 第二个孩子报名了汽车俱乐部。 第三个孩子报名了天文学会。 很快实习期结束,三个孩子都大有收获,有的收获了专注,有的收获了快乐,有的收获了兴趣,就连他们的校长,都收获满满,琢磨着回去后,也在自己的穷校弄个下午茶什么的。 然后穷校校长,就带着她的两个弟子,兴冲冲回去了。 回去了。 咦,穷校校长不是带来三个弟子吗?怎么回去时,却只带了两个? 有一个,被富校留下了。 ——这个孩子,被有钱人盯上了,认准了这孩子长大后会有出息,果断给他投资,出钱包了他在富校的学费,以后这孩子身边的同学,都是未来的高收入者,至少他的人脉,已经彻底改变。 留下来的是哪个? 为什么偏偏是他,背叛了那么热爱他的贫穷? (04) 谁都知道,这次社会实践,很可能是穷校三名学生,一生中唯一的逆袭机会。 可标准是什么?要求又是什么? 任何人也说不上来。 但当三个孩子中,有一个留下来时,答案这才浮出水面: 第一个,富校为什么要设立那么多的臭规矩? 人的社会活动,有生产行为,也有消费行为。 生产行为,满足社会需求,是赚钱的。 消费行为,满足自我需求,是花钱的。 人生下来,就是个完美的消费体,又称四脚吞金兽,一个个都是花钱的天才,说到赚钱,免谈,免谈。 富校挟名校之威,对富孩子强制改造,把孩子从完美消费体,转化为生产体。这个过程并非那么容易的一蹴而就,但必须先要获得入读孩子的授权许可。简单说,英国的富校极类似于中国的毛坦厂,残酷而苛刻,但老师喜欢,学生愿意,愿打愿挨,别人也管不着。而教育中凡是顺应学生天性的,必是把孩子维持在不堪状态不变的,越不努力越舒坦,这才是穷校沦为穷校的原因。 第二个,穷人为什么穷? 德兰修女说过,穷人之穷,不仅是在金钱上,主要是无人关注。 这其实就是人穷的原因,一分钱没得有,还要求整个地球人关注他。穷人一生都在为这种关注匮乏买单,穷校的孩子上课说话,自行其事,就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信念在起作用。穷人终生都在与环境苦斗,因为环境总是要求他改变,由消费体转为生产体,而如果一个人拒绝改变,势必就要付出穷其一生的代价。 第三个,被富人投资,留在富校的穷孩子,他都做了些什么? 这孩子只做了一件事儿:改变自己。 他的两个小伙伴,一个参加了汽车俱乐部,一个参加了天文俱乐部,不是这两个俱乐部没价值,而是这些只是孩子自己的爱好。孩子注定了要为自己的爱好买单的,除非他的家境足够优裕,能够支撑他在漫长的人生周期中,把兴趣产业化,再把产业平台化,如果孩子有目标意识,这个过程可能只有二十年,如果孩子没有目标意识,这个进程可能一辈子也完不成。 也就是说,这两个孩子,并没有考虑过改变自己。 没有打算让自己,从消费体转化为生产体。 但主动参加军训的孩子,就完全不同了。 军训,接受纪律约束,强化自己的体能,这些都是"让自己不痛快",而"让别人使用方便"的速销品,这意味着他已经有意识的,要让自己从一枚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 所以人家给他投资。 投资者,都是投资生产,没人会为消费或懒惰投资。 穷校富校互动,本质是为那些自我意识觉醒的穷孩子,觅得一条跨越阶层的通道。但此类节目如果想让人看,就会明智的不提这事儿,因为有大把空闲时间看节目的,还真没几个富人。与此相对的人,看节目是消遣,是享受,是消费,他们一生努力的目标,就是拒绝变成生产体,你突然间在节目中说起这个,收视率就会飙降。好在我们这个公号,读者智力层次超高,所以我们抖落开这个秘密,因为大家能够听懂,更能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