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史记故事读后感字


  《史记故事》是一本由管家琪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史记故事》读后感(一):传统经典,家长和孩子应该双管齐下!
  本来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介绍时,我就立马把三年级的小外甥女叫到身边想给她讲讲这本书的故事,但是也许是我讲故事的风格太过古板,没讲完一个故事,小外甥就不耐烦得想离开了,而后我只好无趣地自己硬着头皮读了,说来惭愧,这虽说是写给青少年的书,但是书中的很多内容,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我却也有很多的不了解。记得有一次,在一个购书群里,就有一个家长买了一本史记,后面说了一句将来留给孩子看,后来遭到了很多书友的炮轰,大家都在讨论,有人说现在的家长不读书,但是会给孩子买很多的书,因为他们都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可是自己却从来不爱看书,也有家长说当当和京东的实体书购书量有一大半的消费人群是家长,购买数目也是绘本教材,青少儿阅读为主。所以有时甚至觉得作者写推荐语的时候,不要再写什么"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了",而应该写上"为育儿量身打造"。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很多的中国古代典籍,成年人其实都没办法啃下,管家琪说史记故事这样简洁扼要的文字,其实对于大部分的成年人来说也是同样适用的,再者说,其实这类传统文学作品的审美和文学性的阅读对象更适合成年人,但是孩子的启蒙作用也很重要,可如果大人自身的历史储备不足,孩子读不懂时碰不到可以讲解的对象,这也是十分不可行的,管家琪在忠实原著和忠实历史的基础上将其改写为通俗易懂的的白话文,对于阅读层次低的大多数读者有其重要的意义,但不足的篇幅过少,只能起到一个兴趣引领的作用。
  建议没空的家长可以在哔哩哔哩搜索中国100集历史来看,通过视频的方式还有时间顺序来观看,其实更有利于我们塑造历史观,感觉上学时学历史时,总是对时间的前后产生混乱,只有按着朝代顺序,才能更好地了解其前因后果,也更能理解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训和意义,管家琪说史记故事这本书,仅仅只是选取了其中较为大家熟知的历史人物来进行描述,对于梳理历史脉络故事会显得比较困难。但重在兴趣培养,如果一开始就入门就艰涩难啃,青少年也会很容易产生抗拒心理。
  《史记故事》读后感(二):为青少年们开启一条阅读《史记》的前行之路
  印象中我儿时最初所读到的《史记》中的故事,应该是《张良拾履》。当时是从一本小学生读物上的所看到的故事,当时很是被张良的那番奇遇经历所吸引。长大后偶尔翻起《史记》才知道这个故事原来出自其中,再看之下发现有许多历史事件以及人物经历记载于其中,读来很是有一番意思。不过全书皆是用文言文讲述,想想当年还在上小学的我,若是没有人将其中的内容改写成为适合孩子看的白话文,是根本不可能去阅读《史记》中的故事的。
  在当下这个提倡青少年多阅读书籍的情况之下,有太多的古文化书籍因为是用文言文记载而阻挡住了孩子们的阅读脚步。除了《三字经》、《弟子规》之外,文言文的学习正式出现在课本中应该是在初中的时候,并且每一学期的内容不过一个单元几篇而已,想要真正的理解并掌握文言文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那些精彩的历史故事还是尽早的阅读到才好。如此一来,想要读到古典书籍的内容,对于青少年来说,最好的选择还是去阅读青少版。
  只是这青少版的古典书籍版本虽多,想要寻到一本质量上乘的却并不是很容易,总得多方选取,慢慢比较才是。
  名家改编,应该是众多家长选择的条件之一。由于之前阅读过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所改变的四大名著的缘故,所以当看到这次后续出版的几本改变的古典名著书籍时,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其中便包括这本《史记》。
  或许是作者偏爱汉朝的历史,也或者是之前的一些历史故事与作者其他书籍的内容有所重复,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对于《史记》内容的改写,绝大多数选取的都是楚汉相争以及汉初的历史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能读到感受胯下之辱的大将军韩信的故事,还能读到"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当然更少不了开篇我所提到的张良的传奇故事。一位位《史记》中所记载的历史风云人物的传奇故事就在管家琪的精彩改写之下悉数登场,为青少年们开启一条阅读《史记》的前行之路。
  《史记故事》读后感(三):传统经典文化
  总有一些孩子,对这个世界过去的事物充满着好奇,他们喜欢听历史故事,历史对他们而言神秘又神秘。那么推荐这些孩子来读一读《管家琪说史记故事》就非常不错。
  众所周知《史记》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前至黄帝时代,后至汉武帝,一共3000多年的历史。这书不仅仅是时间跨度长,重点是以人物来反映历史内容的。那么由管家琪改编的这本《史记故事》,就很好的为孩子们从史记中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可以说是比较适合初期阅读的简版的《史记》。
  本书作者管家琪,儿童文学作家。由陈维霖插画家,专门为本书特定插图。
  书中语言相比较更加俏皮,针对性强,更加适合学生阅读,使小读者不至于感觉乏味无趣。在书中,每一个故事都是精品,由作者悉心改编,在让孩子感受经典文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语文素养,这也是本书选入语文新课标推荐读物的原因,本书排版大方,采用轻型纸,书品有保,更加适合学生阅读。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韩信张良萧何这汉初三杰的故事,也被选在其中。这三个都很有代表性,比如说张良是足智多谋,韩信则是军事思想中谋战派的代表人物,而萧何则是有名的政治家,他的政治眼光和政治策略,在当时都很超前。而李广的故事,更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毕竟李广曾出现在我们语文课本中。还有起义的陈胜,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等等,这些人有的富有军事才略,有的紧随局时晓得变通,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让孩子从他们身上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也佩服他们执着勇敢的精神,让孩子对生活和生命有了崭新的认识与领悟。
  正是通过这些不同时期的人物,正是通过他们的典型事情,让孩子了解到当时的人文风情,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乃文化教育水平等,如此历史就如图般呈现在小读者的眼前。这样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更加爱上历史,从而在书中得到力量,得到阅读的恩惠。相比较上百的玩具,只需要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买到这本在历史领域相当有价值的书,一起去探索历史中那些有趣的名人吧。
  《史记故事》读后感(四):史记故事之楚汉风云
  如果说,有什么经典古籍,我觉得少儿版最必要,那一定是《史记》。而本书,正是台湾女作家管家琪改编的八本经典文学少儿版之一——《史记故事》。
  《史记》的历史地位毋庸多言,"二十四史之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由《史记》首创的纪传体史书,并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司马迁在《史记》所塑造的项羽与刘邦、廉颇与蔺相如、荆轲、孟尝君等经典形象,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
  但是尽管文字精彩,《史记》毕竟是文言文的,低龄读者阅读的确有障碍。就成人而言,恐怕也是除了个别精彩段落外,大段大段地读文言文恐怕也会头晕脑胀,能何况小学生。但这么重要的文学作品,如果仅仅因为文字障碍就读不得,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的。所以,我非常支持《史记》的"少儿化"。但是"少儿化"并不是简单的翻译,还有一个改写的过程,在将原文的语言"现代化"后,去繁就简,并使语言符合少儿的阅读习惯。但对于经典典籍的少儿化改写,语言应该尤其考究,因为改写的是经典著作,语言表达不应该太过口语化,改写的语言应该是浅显而不浅白。
  在这本《史记故事》中,管家琪一共节选了十四篇、共十五个人物故事(伯夷和叔齐是一篇)。她的改写忠于原著"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也没有根据现代人的好恶对历史人物加以评说。遗憾的是,因为与同系列的《东周列国志》时间故事上有所重叠,管家琪的这本《史记故事》以楚汉相争和汉初的历史故事为主,楚汉相争之前,只保留了第一篇《伯夷列传》(伯夷和叔齐)。因此,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刺客列传》、《游侠列传》、《孟尝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都没有被收入。但收入的项羽、刘邦、陈胜、韩信、张良、萧何、陈平、吕后,以及后来的汉文帝、李广、张骞、司马相如、东方塑等的故事,涉及秦末汉初的本纪、世家、列传,勾勒出那个年代各阶层社会风貌。
  个人窃以为,管家琪的改写还是成功的,愚忠的伯夷和叔齐、悲剧英雄项羽、圆滑的刘邦、凶残的吕后、善谋兵的韩信、骁勇的李广,一个个人物在她笔下重现。司马迁的《项羽本纪》本身是《史记》里最出彩的篇章之一,而我读管家琪《项羽的故事》也觉得心潮澎湃,恨不得能时空穿越到鸿门宴的时间,让项羽无论如何杀了刘邦,改写历史。
  俱往矣,这些人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但有了史记的故事,这些人的事迹得以在中华大地代代相传。
  《史记故事》读后感(五):《史记》儿童版之《管家琪说史记故事》
  lue编辑
  《史记》对于中国人学习古代历史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套包含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的大部头成书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作者司马迁还遭受了宫刑,能够以身体残缺之身继续费尽心血完成这部巨著,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
  对于现在的国人而言,在接触《史记》这部大块头的时候相信第一感觉就是篇幅巨大,第二感觉估计就是文字理解难度较大,毕竟这是西汉时期成书,当时的文字主要还是以文言文为主。现在简体白话文可以说还是从近代的五四运动之后才逐渐开始被大众接受的。这样一部难懂的大部头对于现在研究历史的成年人都有困难,那么对于想要培养孩子阅读经典读物兴趣的家长们而言,《史记》的原著就显得不那么适合了。
  由管家琪老师编著的《管家琪说史记故事》一书作为管家琪古典名著阅读书系中的一本,延续了该丛书的风格,将原版《史记》的内容通过精选和简化的手续进行了转化。这样一本简化过的读本呈现在小读者的面前,可以想象难度已经大大降低。而且作者在正文开始之前还将《史记》中的一些经典片段通过卡通彩图的形象进行了展示,这对于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史记》中的一些经典典故进行了再现,小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通过彩图进一步激发相关的联想。例如《史记》中提到的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尤其是当时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信是最为熟悉的。小读者在理解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起义中的主角之一的陈胜的生平的时候,如果能够结合彩图中那张陈胜单手挥舞红旗向前冲的画面,相信对于陈胜这个人物的某些特点有更为细腻的理解。
  《史记》原著对于陈胜的描写直接拿出来摆在小读者面前可能会如同天书一样难懂,但是在本书中则不一样。作者在讲述陈胜的故事时特意将原来的那些具有较强文学气息故事性较低的文字转化为故事性强的文字,可能文学方面有所下降,但是从培养阅读兴趣这一块来说,本书无疑是比较成功的。
  《史记故事》读后感(六):从人物故事了解历史
  中学时学的课文鸿门宴,是选自史记的内容,记得老师讲得非常精彩,当时做了很多标注,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意,当然也为了更好的准备考试。此外便再无接触《史记》。但对这部史书的崇拜内心并无改变,《管家琪说史记故事》读来显然作者是针对孩子进行了语言方面的通俗加工,对于历史背景也尽量简洁介绍,虽然不及原著历史意味浓烈,但讲给孩子,明显理解起来不难。
  因为这本书选取经典的历史人物,他们有着传奇经历和历史影响,当然讲他们的故事就需要拓展一些必要的历史背景。作为非专业历史读者,只能给孩子讲自己所理解的历史,内心有一种知之甚少的感觉,看到孩子似懂非懂地点头,又强说自己懂了,我心虚不已。不过还是觉得即便仅仅是了解层面,也是有认知印象的。
  之前我一直对历史心怀敬畏,觉得如果不自知便不去轻易讲与孩子。而孩子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其实也很多,比如看了古风题材的卡通片,他会问,古代的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他们都喜欢大袍子,走路很不方便啊;再遇到还有,皇帝只有一个人,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听他的;再有看点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他会问,中国人为什么要跟中国人打,什么是国军,国军为什么不抗日;……这些看似只是孩子触景生问,若细讲起来,也是涉及到人类发展史,君主制度,中国革命史等相关知识,每次回答,总令我语无伦次,捉襟见肘。读了《》我才意识到,其实我把历史看的太重,孩子要听的其实应该是有趣味的有时代特点的故事,而不是教材版的历史。就像我说咱们来讲史记,孩子就很自然地听,讲完刘邦的故事,他会说,难怪刘邦会当皇帝,他是真的厉害啊!
  现在遇到自己不知道,不确定的东西越来越多,是无法回避的,只能开始尝试讲讲自己的看法,比如对吕后,史上对吕后残暴记录无论是野史还是正史都存在。在本书中,也讲到"人彘"的残暴行为,但却也因此逼死了自己的儿子,这明显是因果报复的故事,故事还点出戚夫人一步步从宠妃跌落到悲惨境地的过程里,不知收敛自己的性情,引发吕后的疯狂报复举动,命运结局令人惨不忍睹。
  与戚夫人命运不同的是张良,他得贵人指引的故事非常传奇,黄石公很有神话色彩,但张良的确辅佐刘邦时显示出他的为臣智慧,他为人低调,懂得急流勇退,才躲过汉初屠杀功臣的悲剧。可见张良为人臣不仅懂得权术, 理解人性,节制欲望,才能顺利隐退。
  萧何,项羽,韩信,张骞,李广,司马相如,这些都是才勇之士,他们的命运坎坷,却勇敢追求,用毅力和智慧赢得赞誉。也通过他们的故事可以让孩子对个人追求和命运之说有所印象。现在看起来读史记也不像我心里所以为的那么难了,显然对于历史经典之作,阅读比敬畏心更重要。
  《史记故事》读后感(七):亲近经典,一窥堂奥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每个孩子都不陌生,已入选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材。不过说起《史记》,这部十万字描述上古到西汉那三千年历史的重量级的史书,尤以开创了纪传体例先河,位于中国《二十四史》之首的绝高地位,似乎应该人手一册通读在心的。然而,这部经典之于我们,始终带着隔阂距离,只停留在高山仰止的高处,不可尽读,更不用说孩子了。《史记》更注重了人物描写,司马迁非常善于在文中表现戏剧冲突,文字也比一般的史书更加生动。里面好多著名的人物故事,比如《鸿门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已选入中学教材,也被大家所熟悉。但是整部《史记》里可读该读的部分还有很多,不能尽读这部伟大的通史,这始终是一种遗憾吧。 之于"名著要不要出少儿版?"这个话题,向来意见不能相合。反对者强调原著原汁原貌的重要,而赞同者旨在普及亲民强调流传的重要。我从前属于反对一派的,感觉等到一定年龄时自己有了兴趣就会读下去。 前不久我听蒋勋提及莎士比亚古典戏剧,说到在国外看到改编的很喜感很现代的戏剧演绎被孩子们喜爱,起初他也是反对改编派,后来发现连小孩子都能演出剧情都能说出莎士比亚台词,这其实是更有效的推广,"使用""接地气"才能让名著流传,而不是束之高阁,何乐而不为?其实,如果名著能从小孩子起普及开来,这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才是更加重要的。改编不是不可以,只是要在如何改编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的将名著变成可提取可流传的中华瑰宝。 广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这几年做了一桩大事,她把四大名著连同《史记故事》、《东周列国故事》、《世说新语故事》以及《封神演义故事》这八大经典名著改编成了少儿版,并推出简体中文版。针对少年儿童的改写并不那么简单,要有故事的原汁原味,要有符合儿童特点和兴趣,让儿童能够读进去,并且乐于读。 在这本《管家琪说史记故事》里,由于管家琪说八大经典名著中的《东周列国故事》包括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历史故事,与《史记》有重复,就从《史记故事》里拿掉了,而只以楚汉相争和汉初的历史故事为主。而管家琪故事的选取则保留了司马迁《史记》注重人物描写的这个特质,以及"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在这本书里选取了项羽、刘邦、韩信、张良、萧何、陈平、陈胜、吕后、汉文帝、李广、张骞、司马相如等15个核心人物故事,呈现给我们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 只是,读完《管家琪说史记故事》,并不能说就算读过《史记》了,这只是帮助孩子们打开了通往《史记》经典卷书的大门,结识了那些永恒光辉的人物,还有更多的人物更多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认识。如果经由一本通俗流畅的小书,带我们亲近了经典,帮我们找到了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要求,那么读这本书,就是有价值的。
  《史记故事》读后感(八):专门为孩子改编的史记
  《管家琪说史记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专门为孩子们改编的故事书,书中的取材来自于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史记。管家琪一个受到众多孩子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也是广为流传,而且被译成多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地儿童的喜欢。本书的插图也是非常精彩,是由著名插图画家陈维霖执笔,陈维霖是一个自由插画家,为很多的作品设计插图,他的设计受到大众的喜欢,能够设计如此精美的插图的灵感也许是出自对于大自然喜爱。
  《管家琪说史记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专为小读者精心打造的古典名著阅读书系,本套书共八本,这些书都是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上都是推荐读物,而作者专门为此改编了这些图书,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考虑孩子的阅读需求,孩子们的阅读水平有限,但是这个年龄段是非常适合学习文学经典的时期,怎样才能兼顾经典原味和儿童认知水平,成了一个难题,作者经过长期的研究,不断的调研,同小朋友交流,终于成功的改编了本书,反响热烈,深受小读者的欢迎。
  《管家琪说史记故事》专门为孩子设计,由于是名著所以大家都非常熟悉,作者在改变的过程中也是尽量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经典章节,以现代语言文字传递古典文化韵味。在健康方面设计上也是力求适和孩子,本书装帧精美,鲜明亮丽,内文纸张选用瑞典轻型纸,高品质不伤眼,给予孩子安全阅读的贴心保障。这些都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而做,可见非常用心。同时版面设计也是一大亮点,色彩温和舒适插图动人细腻,配有名家绘制的插图,每幅图画都是非常精美,带给孩子欢娱的享受,简洁的文字却具有更多内涵,让小朋友在阅读时感受到文字和图片的双重魅力。这些都是本书在设计时候为了孩子们健康学习的初衷。
  众所周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几千年的历史。前后经历了十多年,才得以完成。《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我们熟悉的大作家鲁迅,就对这本史书有着精彩的评论,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由此可见本书在文学方面也是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每个部分记录的内容不同,各种体例分工明确,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纪传体。
  《管家琪说史记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经过长期的潜心研习,巧妙地将古典名著与孩子们的需要相结合,这样的作品非常适合孩子们,可以让孩子轻松的学习古典名著,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经典的魅力。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孩子的图书,小朋友们可以阅读之后,互相探讨学习,不仅提高了阅读水平,团结友爱的气氛也是显著增强。非常喜欢这本书。
  《史记故事》读后感(九):浓缩版西汉人物故事集
  拿到本书一开始还是非常开心的,毕竟能让小孩通过素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所著之《史记》改写版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这不失为传承中华文化的又一便捷途径。不过翻开书后,还是想小声说一下:这明明是浓缩版西汉人物故事集子。当然想要通过一百多页的小书贯穿古今历史,可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看着目录里作者重点讲述的十三个历史人物,个人以为本书与其用《史记故事》来定书名,不如用《史记之西汉人物故事》可能更恰切一些。
  另外,我不是太明白作者目录这样安排的用意何在。目录中总共有十四则故事,十三则为西汉建国到汉武帝时期的一些风流人物故事,唯有的一则却是讲述的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如果说有些故事在其他作品中已出现过,不明白为什么像这种周灭商而商民不食周粟的故事不放在其他故事内。毕竟西周的建立离东周的时间距离远近于西周建立到西汉建立的时间距离。所以这是我在阅读本书唯一不解的地方。
  至于西汉故事中的人物,基本是大家熟悉的楚汉相争之项羽和刘邦,二人在本书中被分开论述。关于项羽的故事,作者用了二十一页全书最长篇幅来讲述这位英雄人物的故事。可能出于同情失败者的心理吧,人们对悲情英雄总是寄予了更多莫名的同情。
  相比全书最长篇幅描写的项羽,对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的描写就显得有点节约笔墨啦。只写了泽中斩蛇、约法三章及大风歌三个故事。不过在说到刘邦是返回咸阳不久病倒逝世,我在网上查到的内容好像有点出入,当时刘邦回到沛县,是因为刚平定了黥布的叛乱,而在这场平叛中,他是身中了流矢才重病不起的。再想到《大风歌》所作,是因其平叛还军咸阳,路过自己的家乡,在家乡招待乡亲父老,虽然这歌很雄壮,但也透着求才若渴的愿望。这位亲自平定叛乱的皇帝哪曾会想到因为流箭所中受到的外伤最终会要了自己的性命呢。
  其他的故事作者也是撷取了西汉历史中比较经典的一些片段来讲述相应的历史人物。比如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如张良圯上受书的故事;比如陈胜反秦的故事……
  不过在陈胜吴广起义反秦的故事中,总感觉哪里缺了点什么,后来看到被翻译成白话文的王侯将相,总算知道少了哪块内容了。原来就是陈胜那句有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个人以为作者在改写时,最好别把一些比较有名的文言内容彻底替换。而且文中翻译成白话文的内容,真看不出陈胜的豪气在哪。唯独这千古相传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个人以为才真正称得上是豪气万分。
  总得来说,管家琪改写的《史记故事》西汉人物故事部分,基本算是尊重了《史记》原著,但有的地方,个人以为还是有待改进。
  本书的插画倒是让人感觉不错,画中的人物既有现代卡通漫画的感觉,又不失传统文化的内核。曾蒙住一幅画上的字,让小孩去猜画中的内容描述的是什么。小孩立马答到:霸王别姬。不过本书作者将此画面写成了垓下悲歌。这个仁者见仁吧,个人以为霸王别姬也是非常不错的。彩插中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挺可惜的。
网站目录投稿: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