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中有许多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音乐、历史等等。学科不知道为何也不知道以什么为基准有一个轻重缓急的区分。比如说大家一个姓,但是偏偏英语比化学重要。 经常性有这样的场面,因为自修课是各个老师争夺得很厉害的一个课程,但是从来自修课上只看见语数外或数理化的老师来上课。从来不见有体育、音乐或历史的安排。 原因很简单,因为考试的时候这些课程分数的比例比较好。由此可见,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到现在也只是停留在一个大家一起说的阶段。 中国人有一个很错误的认识,我觉得有一个成语根本就一点儿也不适用于学生的身上,那就是——不务正业。 学生的学习,对有人来说充其量就是一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过程而已。或者对于一些学生的意义是学习到一些知识,知识是指课本上的知识,但是,在任何知识没有转换为报酬之前,也就是在你没有工作之前,就没有不务正业这个说法。 比如说,我喜欢打篮球,这是不务正业吗?可能会有人说,学生的正业是学习。对!那学习打篮球技术算不算学习?那还不如说学生的正业就是考试得了,可是没有人会这么说,因为这样说的话太难听了。 如果学生下课之后总是打篮球算是不务正业,那老师炒股算不算是不务正业呢?那老师会说,不算,因为炒股票是业余的事情。 好!那至少我没有见过专门逃课是为了打篮球的人,但是,大家都会有感觉,如果一个学生很喜欢专注于除了应付考试之外的别的东西,比如打网球、踢足球、读小说、写作等等,那很多人的评价就是不务正业。不光老师家长这样看,别的学生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这样认为。然后,结果往往是老师出面加以干涉。 那老师的权利是否大到可以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喜欢这件事情的份上呢?在中国,教师的地位和权利都被神话了,什么东西被神话以下一步必然是说很多胡话,教师就是如此。(伤感日志文章 ) 你不能够说他们这么做就是出于什么样的好动机,如果有一个人作恶多端,方圆几百里的人都怕他,我看不顺眼一斧子劈死他,也是要判刑的。 我觉得在学校里很多权利义务之类的事情都被淡化了,学生永远都是一个弱势群体。当然也有厉害的学生,学校通用于所有学生的不通用于他。他并不是什么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早被开除了,哪里还轮得到上爬学校头上的呢?那为何不开除他呢?不能开除的原因就是,学校的图书馆就是他父亲捐赠的。 话说回去,我在上学的时候,喜欢打篮球,有人讽刺我说再打也打不到国家队,打得再好也不可能超过姚明,打了有何意义?不许打了。那么,如果你自己喜欢唱歌,我对你说,你再唱也唱不过张学友,唱了有何意义?你是不是会觉得我在狡辩呢? 喜欢就只是一种喜欢而已,不一定要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才能够算是成功。我喜欢做一件事情,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很令我开心,那么我就成功。更何况,国家队难道都是大学毕业了再学打篮球的? 我自己也曾经想过,这样的语言会不会抹杀了一个天才,万一我真的将来打得和姚明一样好,那不是很可惜吗?可是,我觉得这也不可能的。如果你真是一个天才,除了残忍的镇压,别的外界因素基本上都不能够动摇了。在一件事情上要有世界级别的成就,至少在刚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有超人的热情。冲动一点儿的,你不让我打篮球是吧,我就偏要打给你看。冷静一点儿的,你不让我打篮球是吧,我照样打。所以,很多人不要埋怨天才被埋没了。就因为谁谁谁说几句话就放弃的,就算不对你说那些话,也成不了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