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坤鹏论如何做让你的小时顶别人的小时


  不管你说什么,有人总会说,道理我早懂!但为什么他们这么懂却很难做成事呢?根源就在于,他们最不懂人世间最关键的道理——做,一切皆有可能,不做,一切皆空。——坤鹏论
  深度工作不是想就能实现,它需要训练,甚至是艰苦、反人性的训练。
  《深度工作》一书中提供了以下准则:
  一、选择你的深度哲学
  哲学是你深信不疑的道理,在它的指导下,你才会坚定地做出行动和选择。
  就像投资要有投资哲学,想在任何领域做到极致,都必须要在广泛、深入学习后,形成自己的哲学,否则很难成为专家和大师。
  深度哲学主要分为:
  1.禁欲主义哲学
  最典型的就是与网络彻底隔离。
  比如: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表示,"我所做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无人干扰的高度专注。"
  所以,他直接在1990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电子邮箱。
  如果有人想和他交流,可以写纸质的信件给他,在收到后,其助理先筛选,重要的第一时间交给克努特,不重要的每3个月左右处理一次。
  这种深度哲学通过摒弃或是最小化浮浅工作,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
  不过,此哲学并不通用,除非你对世界的贡献是实在的、清晰的、可以个体化的,就像科学家、小说作家等,靠一个人就能完成事业。
  2.双峰哲学
  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把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在专门的深度时间里,要像禁欲主义者一样工作,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
  而在浮浅时间里,专注则并非首要目标。
  这种划分深度和浮浅时间的做法可以在多个时间层级上实现。
  比如:按周划分,可以每周4天做深度工作;按年划分,拿出一到两年深度工作;或者选择一个季节完成大部分深度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按周,按月,还是按年或季度,双峰哲学下深度工作的单位时间是一整天。
  3.节奏哲学
  该哲学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
  就像它的名字,创造出一种工作节奏,让你不需要投入精力就能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
  实施节奏哲学的方法可以是设定每天都必须做某件事,就像坤鹏论每天都写文章,或是设定启动时间,每天在这个时间开始深度工作,例如有人会设定早上五点半起床做自己的工作,一直工作到7点,然后再做早餐、上班。
  相比双峰哲学,节奏哲学或者难以达到前者的最高强度深度思考。
  但它的好处在于,更符合人类的真实天性。
  同时也更现实,因为为别人工作的你,不可能突然消失几天。
  节奏化的日程安排或通过雷打不动的惯例支持深度工作,确保能够定期完成一定的工作。
  只要坚持的时间够长,其成果依然能够傲立群雄。
  4.新闻记者哲学
  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
  也就是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以插入深度工作的方法。
  为什么叫新闻记者哲学呢?
  因为,新闻记者的工作经常要面临截稿期的催促。
  此哲学不适合新手,因为让头脑迅速从浮浅转入深度模式的能力并非自然得来,不经过训练而使用它,反而会严重削弱你有限的意志力储备。
  而且新闻记者哲学还需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坚信自己所做之事是重要的而且将会成功。
  这种自信,往往建立在已取得的职业成就基础之上。
  二、习惯成自然
  不少人认为艺术家靠的是灵光乍现。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艺术家、作家、科学家们也有着严格的安排和工作习惯。
  他们比任何人更需要深度工作,并更擅长深度工作。
  几乎所有行业的大师,在工作中都会进入心流状态,也只有常常在这种状态中磨练才能成就大师。
  比如:达尔文在雕琢《物种起源》期间,保持着严格的工作安排。
  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散一会儿步,吃早餐,从8点到9点半在书房工作,之后一个小时用于拆阅信件,10点半到中午又回到书房工作。
  然后他会沿着既定的路线从花房开始走圈,深入思考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想法,直到想出满意答案才会停下来,宣告一天工作的结束。
  有位记者花了5年时间编录著名思想家和作家的习惯,他这样总结道:
  "我能给出的最好建议或许是,任何做创造性工作的人都应该忽略灵感。"
  还有人更为坦率地表示:"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所以,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作家们,他们的工作成功依赖的就是不断进入深度状态的能力,如果不将大脑开发到极限就不可能收获伟大的理论。
  他们的习惯正是保证了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最小,更轻松地进入并保持更长的时间。
  之前在《颠覆传统时间管理 重新定义生产力!》讲过,习惯的力量非常强大,它可以是坏习惯,同样也可以是好习惯。
  所以深度工作同样能够成为习惯,只要勤于练习。
  就像坤鹏论坚持四年写文章,平均每天3000字,开始靠的是意志力和坚持,两年后,习惯成自然。
  三、环境、时间、协作
  找个能够让你安静不被打扰的工作场所,比如:独立的办公室、会议室或是图书馆。
  和自己约定好不准使用任何网络;
  或设定每20分钟间隔要产出的任务数量(比如:写多少字);
  或者是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同时,你还要给大脑以支持,确保它在高深度水平下运转,比如:以一杯咖啡或香茶开始工作;准备些美味小零食;中间可以进行散步这样的轻度活动等。
  总而言之,外在条件和环境,要让你舒服,从而令你可以心无旁骛地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坤鹏论也曾在办公室看到有人相当"狡诈"。
  他会买个大耳机天天戴着,其实那根本不是用来音乐的,其功能就是个道具,第一隔音,第二自然地屏蔽同事和他聊天。
  开放的办公环境往往会影响深度工作,但和比自己聪明的人一起探讨、解决某个问题,却能够互相推动,进入更深层次的深度状态,创造比单独工作更多的有价值的产出。
  所以,坤鹏论一直认为,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一两位比你聪明或比你理性的合作伙伴相当相当重要。
  四、把自己当成企业一样管理
  《深度工作》的作者特别推崇《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这本书。
  他认为,该书所描述的4种原则(简称4DX)不仅能帮助公司成功实施高水平战略,同样也可以应用到个人身上,效果上乘。
  原则1: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
  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专注并执行少量"极端重要的目标"。
  这样的简单选择,有助于人们集中足够的精力来达成实在的成果。
  所以,每年为自己设定一个或几个明确、可量化的、雄心勃勃的极端重要目标吧!
  比如:写一本书、写几篇高质量论文、学会某个专业技能等。
  原则 2:抓住引领性指标
  确定了极端重要的目标后,就要衡量自己的成功程度。
  在4DX框架下,有两种衡量指标:
  滞后性指标;
  引领性指标。
  滞后性指标就是对最终结果评估后的得分。
  比如:你的目标是改善便利店的客户满意度,滞后性指标就是客户的满意度打分。
  显然,它的问题是,事后性太强,出现得太晚,来不及改变你的行为。
  引领性指标则"衡量了实现滞后性指标的新行为",比如:接受免费试吃样品的客户数量就是一个不错的引领性指标。
  这个数字可以通过分发更多的免费试吃样品而直接增加,随着数字的增加,滞后性指标最终很可能提到提升。
  引领性指标引导你将注意力转移到提升短期内可以直接控制的行为,并对长期目标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个人深度工作中,如果将最终结果作为目标,比如:每年写几篇论文,这就是滞后性指标,如果你关注每一次深度工作的时间,那就是引领性指标。
  原则3: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
  4DX的作者倡导在公司显著位置摆计分板,直接在其上跟踪团队的引领性指标完成情况,从而营造竞争氛围,驱使和鼓励团队专注于这些指标。
  而《深度工作》的作者建议,个人也可以用卡纸当计分板,记录下每周深度工作的时间,还有目标的进展。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
  首先,从本能层面将累积的深度工作时长和实在的结果相联系;
  其次,有助于校准个人对于完成每项成果所需深度工作时间的期望;
  最后,作者的实践是,真的激励着他挤出更多的深度工作时间。
  原则4:定期问责
  在4DX中,这是最后一步。
  定期与团队会面,大家直面计分板,开诚布公、所有人都要参与,讨论:
  上次会议中承诺的结果如何?
  下次会议前如何提升分数?
  此类会议可以压缩到几分钟的时间里,但必须经常举行,以确保其效果能被人感受到,这才是"执行的真正实现"。
  对于个人而言,同样也要做这样的自知自省。
  好,要知道怎么好的;
  不好,要明白怎么不好的。
  找出原因,好的坚持,不好的改正。
  并依此不断调整自己的日程计划,满足引领性指标的要求——大幅增加深度工作时间。
  毋庸置疑,利用4DX管理自己的深度工作会有些辛苦。
  但是,《深度工作》作者一年的成绩是:其论文被接收量比任何一年的成果都要多上一倍。
  (未完待续)
  请您关注本头条号,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网站目录投稿: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