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润 2020,注定是魔幻的一年。 很多人问我,经济下行,疫情未消,作为公司的一把手、管理者,非常焦虑,未来的趋势如何? 我说,战术上适当悲观,战略上保持乐观。 他们又问我,那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能力,才最有机会生存和发展? 我说,不论任何时候,最重要的永远都是这两个能力: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1.求之于势 战略势能,很重要。 是技术的领先性,商业模式的优越性,效率的优势等等。 在这个优势下,大兵压境,以多胜少。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奇迹一样的故事,很难。是术,不是道。 你要做的,是把千钧之石推上万仞之巅。站在山顶,石头哪怕是轻轻往下一滚,都会产生巨大的威力,而不是站在山脚下试图仰攻。 不管你拿着什么武器,不管是火枪步枪还是机关枪,仰攻都可能被落下的巨石迎面砸死。 能举些例子吗? 好。 比如小米。 有人曾经找到小米的刘德,说自己是做航空颈枕的,特别舒服,很适合加入小米生态链,问小米要不要投资。 刘德听完说,我建议你不要碰这个行业了,你大概率赢不了。 哦?这么狂? 因为小米投了一家叫8H的公司,做乳胶床垫的。一整块乳胶做成床垫后,会剩下很多边角料,刚好直接用来填充颈枕。 看懂了吗? 也就是说,几乎完全没有成本。 果然。不碰了。 再比如,我有个学员告诉我,他的朋友怎么做芯片的。 行业一般打法是这样。上游决定要什么样的芯片规格,下游供应商按需定制。 这位朋友不这样干。 不接受定制,只做一两种标准规格的芯片。 在大的电路板上,一次性印刷、切割、交付。标准化服务。大板切小板,没有边角料,绝不浪费。 这样做虽然放弃了一部分需求,但是这两种规格的芯片,在整个市场就是最便宜最好的。 产品做得比你好,价格还比你便宜。请问,怎么打? 只能暗戳戳眼红,恨得牙痒痒,背后说坏话。但是,没法打。 利润,来自于没有竞争。 所以,如何生存和发展? 是你能不能把原来3块钱的成本,打到1块? 这样多出来的2块钱,别人拿不走、抢不掉,这是真正的利润。 商业世界,会奖励把东西做便宜的人。帮别人省钱了,你就赚钱了。 这是求之于势。 然后,有了这2块钱的利润,你接着就能做另一件事,把钱大大方方分掉。 为什么分? 赚到钱,就要分给别人,所有人都会帮你。 分钱的艺术,就是商业模式。 怎么分? 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消费者获益。你可以分一块钱,给消费者。 还有一块钱,合作共赢,分0.5块钱给合作伙伴。 最后剩下0.5块钱,舍满取半,留给自己。 这样,你赚钱赚得安稳,赚得长久。 对手的成本是3块钱,想尽办法怎么能多赚消费者一点,多克扣合作伙伴一点,大家都"骂"他,没有人会帮他。 而你呢?成本是1块钱,最后卖2块钱。分给消费者一点,分给合作伙伴一点,最后自己留一点,大家都"夸"你,所有人都会帮你。 这是求之于势。 2.不责于人 有了势能,意味着你付出和别人同等努力,也能拥有更多收益。 如果不能"求之于势",往往就会"责于人"。 你有没有听过,或者说过这样的话: 你怎么不够努力?你怎么不够勤奋?你怎么不够聪明?你怎么不够爱公司? 你怎么不能把稻草卖成金条? 这是不对的。 每一个员工都是拥有自我意识的个体,他们背后也有真实的生活和家庭。每个人都有共同的人性。没有势能,当然士气低落。 人,不能强逼,只能激励。 如何激励? 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找到正确的人,是对能力和职位匹配度的深刻理解。这需要胜任力模型,领导力风格分析等等。 然后,用匹配的责权利制度,把每个人的全部能量调动起来。 要担什么样的责,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权,拿什么样的利。 不能说,"和我意见一样,听你的。和我意见不一样,听我的。" 这是分责,不分权。 不能说,"好好干,我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这是空头支票。分责,不分利。 设定匹配的责权利。然后创造环境让他们发挥,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求之于势。占领制高点,才有主动权。从山顶俯瞰战局,拿着望远镜,架好机关枪,时机到了,扫射冲锋。 而不是从平原仰望山峰,拿着刺刀仰攻。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赋能。怎么赋能? 有了势能,才能赋能。站在山顶往下打的士兵,士气一定更加高涨。 如果底下的人害怕、焦虑、恐惧,问问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责于己,不责于人。这是胸怀,更是格局。 最后的话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这是每个老板,每个管理者,甚至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思考和拥有的能力。 做到这两点,你不仅是更好的演员,更是一个导演。你不仅是更好的运动员,更是一个教练。 导演自己的人生,教练自己的企业。 我们不缺勤奋,不缺努力,这永远都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基本盘。 我们缺的是取势、明道、优术。 只有这样,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在这个特殊时期,会淘汰一批人,也会迸发一群人。有的会变成养料,有的会野蛮生长。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势"。有人说是企业级应用,有人说是在线教育,有人说是生鲜电商,有人说是远程医疗。也许都对。但那个最大的"大势"是什么? 有人说经济内生动力没有了,有人说全球化趋势倒退了,有人说没有机会了。但也有人说稳定的环境,巨大的市场,深度耦合的技术经济关系,让中国依然有难得的机遇。 过去我们讲信心,唱空者往往赢得辩论,唱多者往往赢得未来。现在我们不仅讲信心,更要讲勇气,有勇气面对真实的世界,即使摔倒了,也要摔在上坡的路上。 变局之际,精修内力,寒冬起舞,艰难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