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与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研究(项目编号:SK2019A0868) 摘 要:本文首先基于新型金融市场的科学内涵及产生缘由、主要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述,其后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新型金融市场形成的演化机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新型金融市场的改革创新,逐渐实现长足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新型金融市场;形成机制 一、新型金融市场概述 (一)科学内涵 所谓新型金融市场,从本质上来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衍生的,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思维被灵活运用于金融行业中,这样背景下的资源配置、风险管控已经发生全面改革创新。新型金融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在主体市场机制、资源配置、风险管控、法律法规等等方面都差距较大,主体的多元化、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有效的风险管控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支付结算、信息处理进行了革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供求失衡的不良经济状态,从真正意义上满足了市场主体对于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新型金融市场的特征主要包括惠普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等等,由此可见,新型金融市场从整体上来讲整风险管控水平较高,能够实现持续发展。 (二)产生缘由 1.根本动因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新型金融市场发展创新从本质上来讲是由于传统金融市场出现了供求失衡的现象,金融资源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和优化,供给方无法通过正常的市场机制将资源让渡给需求方。由此可见,本文所说的金融资源主要包括资金和服务。随着市场的日益健全和完善,我国已经逐渐实现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有效转变,在这样的过程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利用宏观政策及手段实现对金融市场的调控力度,明确了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但与此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承担制定金融制度、机制的重要责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对利率的管控、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以及行业指导信贷、建立信贷机构等等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实现了对金融资源的高效管控,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大型项目及国有企业的资源整合。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经济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金融主体的增加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金融资源的分配,而在长期金融抑制的环境下,中小企业是无法同大型企业一致,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平等公正的方式获取低成本的资金资源,导致资源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在传统金融市场背景下,资源的供给者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具体而言,在过去,资金资源的供给者包括储户等等,而新型金融发展背景下这类供给者更希望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不断扩大自身的投资渠道和途径,以此增加资金资源的实际价值。另外,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由于市场竞争的缺乏导致其不再开展业务创新工作,也不会致力于提高自身的金融服务质量。 2.基础条件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电商在网络平台中得到了发展创新。与此同时,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组织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三方支付的改革发展。由此可见,电商平台的创设、第三方支付的建立以及强大的用户基础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其次,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的飞速发展时期,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策制度的健全和贯彻落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常态化发展和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深入分析经济结构,找到改革的主要切入点,找到经济增长核心目标,通过优化資源配置、整合金融资源的方式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整。 (三)本质特征 首先,新型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客体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市场环境中,大多数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及客体几乎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制度进行呈现,不管是操作规范、经营管理模式、服务质量、产品类型等等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但正是由于这样的高度统一,使得传统的金融市场逐渐偏离原有轨迹,发生了扭曲。而目前,随着新型金融市场的发展,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传统的操作流程和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虚拟化、智能化,使得供需双方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完成自主交易,通过多对多、一对多、多对一的方式买卖商品和服务。 其次,新型金融市场的发展凸显出市场资源的科学配置。过去,国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为了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会设置准入门槛,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以此确保资金资源按照原有计划流入国有企业和大型项目,政府对资金资源的配置具有直接决定权。但长此以往,政府的高压使得金融垄断现象频繁发生,传导效应也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和作用。基于此,在新型金融市场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应当立足于经济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合理化、高效化。 最后,新型金融市场具有强大的风险防控能力。具体而言,虽然从市场风险的角度来看,目前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风险,对金融管理宏观调控、消费者权益的保障等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金融体系发生了变革,市场机制也逐渐完善健全,实现了对风险管控的有效突破。 二、互联网背景下新型金融市场形成的演化机制 (一)基因遗传机制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基因遗传机制不仅仅体现在生物学中,在日常的社会科学中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凸显。具体而言,相关研究学者可以根据生物进化论中的功能性解释,将金融功能中的信息储存看作是金融市场演化的主要产物,基于此,新型金融市场从本质上来讲保持了金融本质特征,但同时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革新,使之成为全新的金融基因。这样的金融基因也被称之为金融功能,包括资源配置、支付结算、风险防控等等,由此可见,金融基因的发展是维护市场稳定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核心价值理念进行了整合凝聚,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进行继承和发扬。金融主体行为标准、作用方式、发展机制都是金融基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且这些基因都直接决定着市场主体的发展决策、行为思维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新型金融市场是在传统市场基础上通过基因遗传的方式所演变出的一种新型市场模式,其涵盖了当前社会及国际中先进的金融技术、手段特征以及平台模式,并不是完全脱离于传统市场,其保留了传统市场中的核心要点及根本属性,遗传了部分优秀的基因信息,本质上仍然具有资金货币的集聚、运用、支付能力。换而言之,新型金融市场进一步凸显出了资产权益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将资产权利与未来的收益进行了整合集中,与传统的金融市场具有相同属性。 (二)变异创新机制 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大数据技术、网络平台,对社会中的资源资金进行了整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资金、人才、战略发展方向进行了结合。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中的大多数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风控优势,通过积极参与到互联网平台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目前金融市场会受到内部及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传统市场中市场主体的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分解,新型金融市场则吸纳其优势,逐渐成为全新的市场主体。与此同时,整体之间的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业务模式的改革创新,不管是供求方还是需求方,在业务内容、实际要求上都发生了变革,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产品及服务的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被组合更新,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金融产品及服务的改革,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创新机制可以根据相应的情况划分为适应性创新及生成性创新。对于适应性创新而言,主要是指传统的市场主体基于现代化的新型金融市场所做出的一种直接的反应,能够根据需求及现状不断调整自身的功能结构,创新组织构架,改革业务发展模式及风险管控形式手段;而对于生存性创新而言,其主要产生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由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所发展而成。 (三)市场选择机制 第一,新型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市场环境所决定的。环境是市场得到创新进化的根本原因,也是重要主体之一。主体及社会共同创造价值,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具体而言,市场主体只有科学合理的实现金融资源的配置,为消费者及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市场中得到长足发展。 第二,不同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而这样的关系会随着市场的供需变化不断发生改变。主体必须更好的适应竞争环境,并且挖掘自身优势,体现核心价值,才能在新型金融市场中得以生存。另外,金融市场主体所经营的产品包括信用、风险等等,因此新型金融市场的变化必须受到监管主体的制约,由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调整政策及市场准入标準,科学合理的识别、预防风险,才能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营管理。 第三,金融行业不同于普通的服务行业,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资金资源的流向,实现资源的配置,同时对整个经济发展形势和方向提供支持和动力。由此可见,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正确引导金融政策制度,从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金融市场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对基因遗传机制、变异创新机制、市场选择机制的深入分析和有效探究,进一步实现金融市场的持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克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Z商业银行客户营销策略转型研究[D].2018. [2]朱瑞.浅谈互联网金融的网络信任:形成机制,评估与改进——以P2P网络借贷为例[J].金融经济,2018,496(22):116-118. [3]王冲.市场化背景下利率形成机制研究进展及述评[J].新疆经济研究,2018. [4]徐晨洋.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金融创新对绩效的影响[D].2019. [5]李金洪.互联网背景下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估研究[D].2018. [6]黄志凌.系统性金融风险形成机制中的市场因素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8(09):1-15. [7]胡冰."互联网+"背景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网点经营转型研究[D].2018. [8]樊威,陈维韬.碳金融市场风险形成机理与防范机制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54-64. 作者简介:曹方林(1982-),男,汉族,安徽省望江人,硕士,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