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足见饮食的重要性。今天我们谈谈中医对饮食的看法。 你在吃饭,饭也在"吃"你 吃饭,应该是种享受。饥了,饿了,饭菜端上来,香气扑鼻,吃起来有滋有味。饱了,放下筷子,多一口也不吃。吃完饭,精力充沛,神清气爽,这叫"吃美了",叫"怡"。 如此简单的吃饭一事儿,却有多少人许久都没有感受过它的乐趣了?有人说,很多年了,我都没有过饿的感觉。有人说,我只是每天都吃些我认为该吃的东西,但从不觉得好吃。还有人说,"吃美了"的状态,只存在于我儿时的记忆里。 "吃美了"是食物之精转化为人体的精,炼精化气,气来养神。神得到滋养,人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满足。 儿童肾精充足,精气神的转化最通畅,最能够吃得香,吃得怡。可如今观察身边的一些孩子,多年食积,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的不在少数。可悲的是,这些孩子还在大人的"威逼利诱"之下被硬塞进虾、鱼、鸡、苹果、牛油果……来"增加营养,补充维生素",令人叹息。 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 人们习惯于听从意识的指挥,该吃这个,这个有营养,该吃那个,那个补微量元素。却从没问过身体,你到底想不想吃,到底想吃什么,吃下去的这些,是滋养还是消耗? 难道吃饭还会成为一种对身体的消耗吗?当然。 饮食,是用元气化谷气的动态过程。人分泌的消化酶均是元气所化,也正是这些酶,将"猪肉"化为"人肉",把食物的能量转化为人体的能量。 吃适合的食物,消耗元气少;吃不适合的食物,或者吃得太多,消耗的元气就多;更严重的,当元气无法将食物完全化掉,这些"半成品"滞留在体内,是造成血脂、血糖、尿酸等异常的直接原因,久则成病。 如何用最少的元气换最多的能量,这正是食疗解决的问题。首先,你得吃到你该吃的东西,并且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对一个饱食肥甘厚腻的人,一盘白萝卜是适合他的,而非山珍海味和珍馐美馔。 对一个刚刚生完宝宝,心气心血耗损的产妇来说,补心应放在首位,比起油腻的猪骨汤,红高粱米粥更适合她。 再以五谷为例,小麦入肝,具有升发之性;水稻入肺,具有敛降之性。肝气虚的人,应多吃小麦,比如面食、馒头都能补肝。而肝火旺,血压高,易怒,甚至有黄疸的人,水稻更适合他们。那些习惯忍气吞声,什么事都藏着掖着的人,应少吃或不吃大米,多吃小麦。 别让"吃饭"毁了你的健康 在《黄帝内经》里,黄帝跟他的老师岐伯讨论养生长寿,说古代的人之所以长寿,除了他们遵守自然规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食饮有节"。关于喝水吃饭的事就总结了四个字,你没看错,就四个字:食饮有节。 饭吃八分饱的节制 "食"就是吃饭,"饮"就是喝水、喝茶,不难理解。那"节"呢?节,节制,节律。就是说要节制自己的食欲,这个大多数人都是可以理解的,"饭吃八分饱"嘛!这样身体才能健康。 其实在这个"节"字里就有许多关于古人养生思想的智慧,作为一个正常人,当我们碰到好吃的、好喝的,就想不停地吃啊、不停地喝啊,这是我们的本能,一种天然的本性。好比男人看到美女一样,发自本能地想要,甚至希望身边美女如云。 这种欲望不加以控制的话,我们就很容易吃得积食,喝得反胃。口气重的人多是肠胃的问题,饮食不节,食物停积肠胃,阻滞气机,逆胃冲口。 人类能进化到今天,之所以比其他动物高级的一个原因是人类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走极端。正常情况下,健康的人不会吃饭吃到撑,喝水喝到吐,我们能在欲望的极端时刹住车,停下来。 那为什么应该只吃七八分饱呢?胃是人体消化储存食物的重要脏器,胃本身肌肉富有弹性。年轻人的胃弹性好,吃多少东西,它都能很快给你消化掉、排送掉。 但当人年龄大了以后,阳气也弱了,胃的弹性也没那么好了,就好像一个皮球,没有弹性了。如果你还是吃进去很多东西,它就蠕动不了啦。 这时候这类人会出现什么症状呢?胃动力不足,吃完东西不消化,就好像在心口窝那儿堵了一个东西,下不去;也有患者描述,吃的饭像架着下不去。古代有个词来形容,叫"块垒",就是老觉得这儿堵得慌。 说到这,那吃多少算合适,喝多少算够量呢?这没法量化,因为每个人个体差异的原因做不到量化,也不可能量化。 正常情况下,我们吃饱饭会自觉胃中饱感,此时有些人会打个饱嗝,这是身体本能、自然的反应,多去体会。但不是吃自助餐吃到松皮带的哪种坐卧难安的饱。 按时吃饭的节律 健康的人,他的生物钟和天地是同步的。 中医认为,辰时(也就是早上的7~9点),是胃经当值的时间,经过一夜的消耗,胃经早就需要营养的补充了。再加上辰时太阳出来后,天地间一片阳的气象,此时人体急需阴的补充,以达到阴阳平衡。而食物就是我们所说的阴,此时进食,就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 如果你定要反其道而行,胃经当值时无事可做,就会分泌过多的胃酸。即使是在睡眠中,我们的胃也在分泌少量胃酸,到了早上,胃酸的浓度会达到高峰。 此时,如果不吃早餐,胃酸没有食物去中和,就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久而久之则可能引起胃炎、胃溃疡。 早餐:7-9点,早饭最好是在这段时间吃。 胃经以后是脾经当令,脾可以通过运化将食物变成气血,输送至全身。如果早上不吃饭,脾胃就得不到滋养,也没有营养可以输送给五脏,可以说既伤脾胃,又伤身体。 午餐:13点以前吃午餐最好。 在未时之前(也就是下午13点之前)吃完,未时是小肠经当令,是保养小肠的最佳时段。如果在未时之前吃完午餐,可以在小肠活力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质都吸收进人体。 晚餐:千万别吃太晚、吃太多。 很多人由于工作原因,晚餐要到很晚才能吃。而且由于早上和中午都不能放松地进餐,所以晚上吃得很丰盛,量也很大。胃里还是满满的,就要上床休息,这给脾胃造成的负担是很大的。 从养生的角度,晚餐应在酉时(17点~19点)完成,不要太晚,否则会导致"胃不和则卧不安"。 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忙着错过了饭点,就是上顿吃得太晚,影响到下顿吃饭;严重点的,早晨起来打的嗝都是昨晚的火锅味,刷牙恶心,干呕,舌苔白厚粘腻;心情不好就通过暴饮暴食来缓解,得到的结果就是经常感觉嗓子里有什么东西,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长此以往,我们的脾胃肯定会受到伤害,从而影响到身体健康。"病从口入"的古训就一点一点在自己身上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