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有什么区别谁的地位更高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清河崔氏,那可是在古代非常有声望的家族,而且和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并称为"崔卢",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望。但是,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都姓崔?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有什么区别
  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和山东武城县、高唐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在北方后魏把崔氏列为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至唐代开国有五姓七望之说崔氏仍立其中。
  博陵崔氏在东汉跻身名门,北魏时期虽然门第低于清河崔氏为代表的四姓,但博陵崔氏在北齐北周时期全面上升,成为一流士族。博陵崔氏在隋唐时曾尊为五姓七望之一的名门望族。在唐朝,博陵崔氏一共诞生了15位宰相。
  东汉以后,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俱为山东望族,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李郑王"。
  南北朝时,博陵崔氏为第一等的高门大族。至唐朝初年,全国郡姓中位居首列的五姓七家中,崔姓占了两家,即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
  2、谁的地位更高
  关于清河和博陵崔氏的历史地位,很多书籍都称说清河崔氏的地位高于博陵崔氏。这说法不是不对,但只适用于形容南北朝时期的清河崔氏家族。但早在东汉时,博陵崔氏已以儒学闻名于世。崔少与班固齐名,"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
  魏晋时期博陵崔氏亦是高官显宦不替。北朝时,博陵崔氏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虽低于清河崔氏。但仍不失为一流士族,挤身于北朝大族之列。到了唐朝,《氏族志》里所记载的士族第一门,四海大姓之首的"崔卢李郑",就是博陵崔氏。
  东魏北齐时人清河崔[曾对范阳卢元明说:"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崔、赵李何事者哉 !"以致权臣博陵崔暹闻而衔之。这句话固然有自夸的成分,但从北朝的实际情况来看,博陵崔氏和赵郡李氏可能均不在四姓之内(也有人认为四姓指姓非指望)。博陵崔氏在当时被称为"东崔",高阳王元雍曾欲纳博陵崔显女为妃,宣武帝以博陵崔氏"地望寒劣"而不许。赵郡李氏的情况稍好,因太和以前"人物犹多"而进入五姓,但在太和至东魏这段时期中也明显不如太武帝至孝文帝这段时期显赫,再也没有出过类似于李孝伯一类的重臣。东魏时赵郡李浑曾举行宴会,席间颇酣畅喧哗,但是清河崔[一到,竟无人敢再说话。可见崔[在当时士族的心理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反观清河崔氏,太武帝时期的重臣崔浩,权倾一时。国史狱后,崔浩一支虽然遭到打击,但另一支兴起于青齐,并一跃成为太和时期的四姓之一。另外,清河崔氏的家学一直是为人称道的,孝文帝至孝明帝时期的名臣清河崔亮之从弟崔光韶临终前对子孙们说:"吾平生素业,足以遗汝,官阀亦何足言!"而崔[本人也是"胸中贮千卷书"。由此可以知道博崔赵李为崔[所不齿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王仲荤先生提出的北朝"崔氏博陵不如清河,李氏赵郡不如陇西"的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应是正确的。
  这个情况到了唐代则完全反过来了。博陵崔挺在魏末西入关中的崔孝芬一支的后人崔民干在唐初一度被认为是门第第一(见《氏族志》与《姓氏录》一节),即使在山东士族普遍遭到压制的情况下,这一支依然紧随着皇室和外戚,被列为第三等,居于其余士族之首。据毛汉光先生统计唐代的博陵崔氏有宰相16位,仅次于河东裴氏和赵郡李氏的17位,与京兆韦氏并列。河东裴氏和京兆韦氏都是关中郡姓,在唐初的属于关陇集团;科举考试兴盛以后,他们由于靠近京畿亦占有便利条件。在周齐时期尚被人讥讽的博崔赵李能与之并列,确实算是大的翻身。其中博陵崔氏又以第二房人物最盛,共有宰相5人,这一房的崔楷一支,至晚唐"历台阁藩镇者数十人",被"天下推为士族之冠"。(见《新唐书.崔珙传》)。赵郡李氏中西祖、东祖、南祖三房均有人物,西祖以李栖筠李吉甫李德裕一支最为有名;东祖有李峤、李绛、李珏三相;南祖虽有一部分是后来合谱的,但人物为冠于三祖,宰相有李敬玄、李日知、李藩、李固言、李绅五人。尤其是唐宪宗元和时期赵郡李氏三祖各出宰相一人,有名于同时,当时以为盛事。以上的这些数字,都是唐代的清河崔氏甚至于陇西李氏比不上的(清河崔氏陇西李氏宰相均为12人,其中陇西李氏姑臧大房为6人)。
  可以说,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清河和博陵崔氏都占有不同的地位,我们不应该断定其中一支的地位高于另外一个,因为这并不是历史事实。
网站目录投稿: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