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里的中国史》是一本由任双伟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货币里的中国史》精选点评: ●很不错的历史类读物,作者的语言很清新,视角独特,以小见大,用钱币切入历史事件,最终又回归到钱币这一主旨。在不知不觉中就了解了历史。书中插图很精致,钱币覆盖面也很广,作为科普读物也是很好的~ ●两年后的评论(2020.2.26): 再看一次的时候觉得这书太垃圾了,从头到尾都不知道是什么主题。 原评论: 作者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在书中展现了中国历代流通货币。无论是文字,还是插图,甚至是引子或是后记,作者都精心准备,书中妙语连珠,精彩纷呈,推荐阅读。 ●看完了,不错,图配的漂亮 ●从钱币看历史,以点带面,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具,读史的人可以看到另一面的历史,玩古币的也可以作为一本入门的工具书! ●本书是一本难以评价的书。它在语言叙述方面甚至超越了大多数的文学家。但是历史的表达却像是上个世纪的,无论是它的历史用语,还是较为简单的历史结论,都是古代春秋笔法那一套,真不像是21世纪的作品。总之,这是一本不太适合广泛人群阅读的科普书。说它差吧,它拥有一流的文字功力,说它好吧,它存在三流的作者低级的写作结论感,是先锋的实验,不是经典。 ●图片精美,但出处没有写明。可能是私人藏吧,但也该标明,毕竟是文物。内容感觉就是写散文,比较浅,写钱币的篇幅有限,更多像是在叙述历史。 ●内容丰富,做工精美,AR版本更是高大上,通过故事性学习了解古币知识。 ● 在我的印象里,货币都是和经济联系在一起,那货币和中国史又是什么关系呢? 任兄是一名古钱币收藏爱好者,从一名收藏爱好者的角度,货币成了中国史的载体。 我虽然是一名门外汉,仍旧是对书中所讲到的货币故事兴致颇高。 书中文白相间的写作手法,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总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我在了解货币里的中国史的同时,在写作手法上也受益良多。 ●研究中国古钱币的专业著作。 ●方孔之中见历史:此书选用典型的历史事件,加以穿插众多精美的钱币实物图,带我们重温了经典历史桥段,对货币发展脉络、货币的源流有了较深的认识,可以想见作者的用心。货币的发展几经周折,就像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虽有反复,却大体经过了从布币到刀币,从刀币到半两,从半两到五铢,从五铢到通宝,从通宝到交子,从交子到白银,从白银到铜钱。货币是冰冷的,从货币的角度领略历史的那段事,那个人,却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发行货币是政府的施策之举,是天子课税,充盈粮仓之措,凝视五铢钱上寥寥二字,低眉沉思,仿佛看到了桑弘羊与一干贤良文学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仿佛看到了贾谊满腹国策和一腔热忱,在未央宫宣室殿滔滔不绝,激昂陈词,却换来汉文帝幽幽一句"这些国家大策你不用操心,朕此番是想问你鬼神图谶之事"。 《货币里的中国史》读后感(一):内容 任双伟,青年作家,钱币专家,货币史研究者,新闻出版从业者。其专著《货币里的中国史》荣获中宣部"中国好书",中国出版协会"2018年中国30本好书",中国出版集团"中版好书榜年榜"等数十个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并成功输出版权到日本、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其人和作品被光明日报、新华网、文汇报、北京晚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货币里的中国史》读后感(二):《货币里的中国史》——一本既可以学历史又可以了解钱币的好书! 作者的文笔功底相当了得。读完此书,可以发现作者在体例设计上花费了很多精力。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条理清晰,脉络自现,各章节之间互相统协,浑然一体。如果想了解蚁鼻钱,你可以直接翻到楚金问鼎章节;如果想了解新莽货币,你可以直接翻到《王莽造泉》这一章。除此之外,书中的图片也让人爱不释手!我特别从中选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图和大家分享。 《货币里的中国史》读后感(三):方孔之中见历史 方孔之中见历史:此书选用典型的历史事件,加以穿插众多精美的钱币实物图,带我们重温了经典历史桥段,对货币发展脉络、货币的源流有了较深的认识,可以想见作者的用心。货币的发展几经周折,就像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虽有反复,却大体经过了从布币到刀币,从刀币到半两,从半两到五铢,从五铢到通宝,从通宝到交子,从交子到白银,从白银到铜钱。货币是冰冷的,从货币的角度领略历史的那段事,那个人,却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发行货币是政府的施策之举,是天子课税,充盈粮仓之措,凝视五铢钱上寥寥二字,低眉沉思,仿佛看到了桑弘羊与一干贤良文学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仿佛看到了贾谊满腹国策和一腔热忱,在未央宫宣室殿滔滔不绝,激昂陈词,却换来汉文帝幽幽一句"这些国家大策你不用操心,朕此番是想问你鬼神图谶之事"——"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千古之谈。 《货币里的中国史》读后感(四):钻进钱眼儿里的极致美学 看一本书让人觉得特别享受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首观其形:封面考究,变化多姿,书名点睛,引人入胜,作者资深玩家,家学渊源深厚,专业出版社打造,拿在手上掂量,赏心悦目,一眼定情; 连书签都如此精美! 粗览自序、引子、目录、后记:自序动情,得一嗜好,乐天知命,忘忧尽年。情知所起,一往而深;引子点题,钱的历史,从人光着屁股红着脸走进文明算起。朋友二字值千金,生者以之为友,死者以之为荣,人间阴曹,唯钱为神。玄鸟诞商,贝币一统天下。春秋战国,上古货币,影影绰绰,继而开篇;目录:章节对仗工整,时期分明,备有表目索引,一目了然;后记:惯常感谢,感谢之余,留有《事林广记》一则:秦之士人,好古之心不可遏制,散尽家财得三器,终至行乞于市。仍手执三器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 内容分布:全书十二章,时期上略有侧重,前三章聚焦春秋战国的货币:三晋与布、楚币问鼎、刀出齐燕;第四章万钱之祖—秦半两;第五、六、七章停留在汉朝的货币:汉初私铸乱政、汉武改币、王莽造泉;第八章唐代开元轶事;第九、十章宋元的货币:徽宗遗韵与宋元梦华;第十一章明代白银帝国;第十二章近代以来的西钱东渐。 著述体例:每一章节以一个中心人物的故事展开,呈现时代特征,展示货币特色,配以精美图例。譬如开篇讲三晋与布,用《诗经》中的淇水岸边抱布贸丝的爱情故事引出"布"的考证,进而展开陈述流行于三晋大地的布币。然后切入三家分晋的史实,辨析韩赵魏布币的特色,最后以置于豆上的三布以示完结,点题留念。 文字呈现特别有韵律和节奏美感。以秦半两的引出为例: 它形状杂肆,大者如拳,小者如豆;它面无文章,有笔锋夺魂,有稚幼失真。它绝非长寿,向来抱愧传之千年而不绝的贝币,向后难比行用七百余载的汉魏五铢。它亦非粹美,君不见那燕刀齐匕的铮铮铁骨,或是鬼脸铲布的朴拙风韵,更遑论莽币、徽宗钱币出人意表的精妙情态。但它是遮不住的隐隐青山,断不绝的悠悠绿水。它哺育着秦人从栎阳走到咸阳,使秦国由荒服而践帝。其色郁郁,其德嶷嶷,此后日月所照,风雨所至,皆用秦币,万世而不易。它就是方孔钱的鼻祖、泉林顶峰上的皇冠——半两。 啧啧啧,这一段文字诵读若干遍却不生厌,可深沉可高昂,用语精妙,口感极佳。 资料索引和考据到位:每一章节后面附录有图释和汇总表目,表目做得细致,包含时期、国家、始铸情况、种类、备注等。图释直观,表目具体、清晰,扎实厚重。联想到自己的硕士论文,特别汗颜。当初开题的时候,其实有得到赵世瑜老师不错的评价,他也告诉了我潜在的困难。很遗憾,我的大赦索引虽然花了大功夫做得也算到位,只可惜作为史料利用率太低,没有找到合宜的打开方式,特别遗憾。尤其是论文初稿被包伟民老师退回,批的一无是处,以至于修改后他都不来参加答辩,让我至今都觉得羞愧难当。学术之路被自己的不用功画上难看的休止符。而当初毕业答辩之时立下的话语,如今依然高悬空中,想来也是自作孽,不可恕。 一些题外话:看这本著作的时候,我脑海中一直回荡一个想法。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有一个嗜好,这是度日贴己。随着年岁增长,更希望这个嗜好能够沉淀下来。譬如成书,即是交代,也是留念和回味,很有不虚此行不枉此生的意味。侯哥一直在做他的公众号,写的扎实,基本保持着周更的频率,至今已有两年,收获不少。我呢,一直游荡在读书和写作之间,一直有写作的梦想,期许过对自己要有三本书的交代,可惜目前每一本都停留在积累素材阶段。何时开启是个问题,就怕一拖不起,再而成空。哎,还是那句话,自作孽,不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