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通过【观点】摄影:把现实变成了影子这篇文章和大家一同学习和探讨了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这本书中的部分重要观点。今天,我们继续同您一同学习该书中的其他观点,一起探讨摄影的真谛。(无名) 该书出版于一九七七年,轰动一时,引起广泛的讨论,并荣获当年的全国图书批评界奖,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 作者:苏珊·桑塔格,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与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2004年12月28日病逝于纽约。 翻译:黄灿然 编辑:无名 (二) 我们为什么拍照? 人类无可救药地留在柏拉图地洞穴里,老习惯未改,依然在并非真实本身而仅是真实的影像中陶醉。 当我们怀旧,我们拍照。 奥古斯都·桑德尔 拍摄《去网舞会路上的农民》 摄影是一门挽歌艺术,一门黄昏艺术。所有照片恰恰都是通过切下这一刻并把它冻结,来见证时间的无情流逝。相机伴随家庭生活,通过照片,每个家庭都建立本身的肖像编年史。照片,作为一种痕迹,象征性地提供了散离的亲人的存在。一本家庭相册,一般来说都是关于那个家族的,而且,那个家族仅剩的,往往也就是这么一本相册。 当我们娱乐,我们拍照。 安塞尔·亚当斯拍摄 摄影也与一种最典型的现代活动(旅游)并肩发展。照片可以提供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人们有去旅行,计划有实施,也玩得开心。照片记录了在家人、朋友、邻居的视野之外的消费顺序。旅行变成累计照片的一种战略。大多数游客都感到有必要把相机搁在他们与他们遇到的任何瞩目的东西之间,他们对其他反应没有把握,于是拍一张照片。因此,停下来,拍张照,然后继续走,成为了旅行者们固有的经验和做法,摄影已然成为体验或表面上参与某些事情的主要手段之一。 当我们寻找美,我们拍照 卡蒂埃·布列松拍摄 照片还描绘一种个人气质,这气质通过相机对现实的裁切而发现自己,每一张他人的照片都是"自画像",每一幅风景照都是"内心的风景"。对大多数业余摄影者来说,一张美的照片就是一张某人某物看起来很美的照片。例如,一个女人、一个落日。触动人们去拍照的,是寻找美。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其目光曾掠过美的事物的人,往往会对没有把它拍摄下来表示遗憾。 辛迪·谢尔曼 拍摄《无题96号》(1981) 相机像汽车一样,制造商向顾客保证拍照无须技能或专业知识,保证相机无所不知,就像转动点火开关钥匙一样简单。不过,很多人准备被拍照时都感到焦虑,是因为她们害怕相机不给面子,人们希望见到理想化的自己的形象照片。 尤金·史密斯 拍摄《智子入浴》 照片是遐想的刺激物,它与特定的历史环境联系在一起,能以最直接、实效的方式煽动欲望。照片只要展示一些新奇事物,就会带来震撼。 照片被当作向那些不太习惯阅读的人提供信息的方式,但照片本身不能解释任何事物,它需要你去推论、猜测和幻想。严格地讲,我们永远无法从一张照片理解任何事情。摄影对世界的认识是局限的,它是一种折价的认识。摄影通过以一个复制的影像世界来装饰这个现实世界,使我们觉得世界比它实际上的样子更容易为我们所理解。摄影,把经验本身变成了一种观看方式,今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张照片中终结。 玻利维亚军官与记者站在一旁查看切·格瓦拉的尸体 (1967年10月10日) 一张照片首先不仅是一个影像,不仅是对现实的一次解释,而且是一条痕迹,直接从现实拓印下来,像一道脚印。通过被拍摄,某种东西成为一个信息系统的一部分,被纳入各种分类和贮存计划。如今,重影像而轻真实事物已经成为一种事实。每逢人们经历过一次剧烈的事件(坠机、恐怖主义爆炸等),就形容它"像电影",这意味着,除了影像,其他描述似乎都不足以用来解释那事件是多么得真实。照片把现实禁锢起来,使现实处于静止状态,你不能拥有现实,但你可以拥有影像。然而,照片直接带我们进入的,并非现实,而是影像。镜头替我们观看——并要求我们观看,他留给我们的唯一选择是"不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