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一部由李沧东执导,尹静姬 / 李大为 / 安内相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影评(一):平静下的性与暴力 看完李沧东的《诗》,赞叹表面如此平静悠闲的节奏下,可以埋藏如此凶涌的性和暴力!尹静姬的质朴无华而有层次的演出,实属难得。影片的结局尤其令人感慨万千。同意程育海童鞋的观点:只有经历苦难,才会珍惜美好,別怕美好来得太晚。 《诗》影评(二):难过的是自己的内心 刚开始并不喜欢这个美子,一个一把年纪了,还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爱诗的,还时不时地展示自己娇羞神情的资深小资女人.我不喜欢,觉得老女人搞怪.可是从朗读会上,她觉得那个警察亵渎了诗歌是,觉得理解她了.不管岁月如何流逝.不管经历如何艰苦,不管理想和现实怎样冲突,我们内心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坚守的. 《诗》影评(三):凡人平生 用易卜生的话来说,剥夺普通人对生活的错觉,等于剥夺他们幸福的权利。 用俺身边一位电影达人的话来说,李沧东所有的电影都是小成本的故事,但他偏偏就能用这样的故事玩出人生的大片。 《诗》影评(四):短评 拈花处诗意,偏折处暗影闪动,邪魅社会里,诗成为了最后的心灵伊甸园,也成了最后的寄托,镜头缓慢,岁月苍然白发,记忆也变得不牢靠,先是失去温情的爱,后失名词动词形容词,再失去月亮,失去那江流涌动的凌冽声,失去百花丛里采蜜的嗡嗡声,最后失去记忆,跌进一头汪洋般的黑色洞穴中去。还是倾听下海德格尔的"诗意的栖息"吧。 《诗》影评(五):真得给鼓鼓掌 想全景展现孤寡老人,就罗列出成堆的素材:第三代奸杀,老大哥求欢,哪个都生猛强烈极富戏剧性,再嫁接个作诗的"小文艺范儿",导演的野心愣是没让我们的老大妈主演吃不消,只见她小花裙一套,小书包一挎,以四两拨千斤之势"走起"——真得给鼓鼓掌,特别是追忆童年那段独白。要是再好好归置归置,在韩片里能成个经典。开头接手机一幕很搞笑。 《诗》影评(六):敏感如shi的文字 我不知道《诗》是否有韵律 正如我不理解诗的文字是否浪漫 女人为何总要给男人宽容 就好像中国的男女比例怎么就快高于2:1 人间处处有真情 还是人生遍地是沼泽 水承载了善,也埋藏着恶 欲与密阳比灿烂 生死藏在绿洲间 不论薄荷甜或淡 大智若愚于诗焉 《诗》影评(七):有缺憾地活着像一种罪 她学诗时,恰是一生最悲惨的时候——老年痴呆,孙子犯罪,还需要500万韩元平事。但,美子还是要写诗,她"出卖身体"筹了钱补偿受害者亲属,她让警察把孙子带走,她在病情加重前干脆自杀(未直接展现)。简直"完美"!这个有精神洁癖的安静老人,把人生最糟糕的时候变成了最美的时候。不过……如此活着难道不累吗?即便再沉重,她仍保持着超出常人的"自觉"。 《诗》影评(八):何以救赎 何以救赎 杏子落了 风,轻轻的吹过 乌云来临之前,一切 本就如此般的 小花,在角落里 悄悄的开着 ——怎么,就下起雨了? 雨点,那么急,那么密 像只有符号的诗歌 那颗被虫灼伤的苹果,其实 我们从未尝过 2011年11月24日作于北京 《诗》影评(九):那首终于写就的诗 以一位老人的视角,故事悠悠地铺陈展开。其间没有过于跌宕的情节,只是如最后的水声一般,将真相慢慢推到我们眼前。每当老人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总是有贸然闯入的突兀感,哪怕真心实意地为写不出诗发问也不那么容易被理解,甚至可笑,一如诗在这个时代,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美好的东西要慢慢被落下啦。 老人最终写就了那首诗,是为女孩发出的声音吗?抑或是不甘于时代的堕落。 《诗》影评(十):现在是要道别的时刻 就像停留纵逝的风 断断续续的终于看完 一直期待像某些韩国电影一样 结尾会是个暴力血腥的翻转 可是却忘了这部片的名字叫做诗 诗人的眼睛里看到的都是美 可是却没法拯救早已麻木的外孙 当被迫接触那些恶 她仍然不放弃那些诗一样的美 看到最后心很平静 觉得没什么需要在意 (care成绩的自己真的很庸俗) "现在是要道别的时刻 就像停留纵逝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