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而儿童时期作为一个人心理成长和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应对策略也逐渐成为众多学者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随着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的变化,现在的儿童在心理成长也面临着诸多障碍,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慢慢地开始独自应对各种社交,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就充当起了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灯塔,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因此,学校、老师以及家长都要更加注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适当地予以解决,这样才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儿童心理问题通过儿童的日常行为显现出来,长此以往不予重视与纠正,必定会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塑造完备的人格。具体而言,儿童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交往障碍:比如对父母长辈的过度依赖,拒绝与同龄人玩耍;频繁表现出焦虑不安、消极压抑的情绪等。(2)行为障碍:比如最常见的多动症;喜欢攻击别人;抢夺别人的物品;习惯性的撒谎等。(3)表达障碍:主要表现为吐字不清、言不达意等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行为。(4)性别意识模糊:不能很好理解性别的区分,无意中做出伤害异性的行为或者被人伤害却不能理解。 2、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种类繁多,形成原因也是及其复杂的,但是大体上是由于一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形成的:(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基因的影响和先天生理疾病的影响。父母在性格上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遗传到孩子心理特征上,遗传问题产生的心理问题虽然不可避免,但是也不是无法解决。而儿童先天生理缺陷或疾病,往往会使儿童产生自卑、孤僻、焦虑不安的情绪,如果不加以干预指正,对其整个成长经历都会产生消极影响。(2)家庭环境因素。首先,家庭的完整性无疑是影响孩子是否可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父母完整的参与到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应有的陪伴和关爱,才能给其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其次,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成长在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而儿童,其父母也更加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往往在表达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更高;最后,父母长辈的教育观念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現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过度的溺爱和纵容使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是非价值观,对孩子后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3)学校环境因素。孩子日常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除了家就是学校了,虽说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学校以及老师的教导更是儿童接受文化知识和社交技能教育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同学之间友好和谐的交流,都在无时无刻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忽略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认为这是孩子家长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学习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只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掘。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中的消极心态,积极主动的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定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调查,并仔细分析其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对于遗传基因和先天生理疾病带来的心理问题,老师要及时敦促家长予以关注,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治疗来结局儿童的心理问题。只有将儿童的心理问题从根源上加以遏制,有利于儿童后期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健全与人格的完善。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首先,教师应当对儿童的家庭情况做充分的了解,对于那些家庭结构不完善、家庭经济条件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更要予以特别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灵往往更加敏感脆弱,因此而形成的性格缺陷由于长期得不到关注而更加难以解决;其次,教师还应当加强与家长的联络,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或者存在心理障碍,不能或者不愿与老师沟通,这是教师就应该通过家长来了解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家长共同帮助孩子克服障碍;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家长布置心理教育的"作业"的方式来督促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加以重视,比如一些不太方便由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性教育问题就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家长协助,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正确的树立性别意识,也可以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 3、注意儿童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性格、情绪表达方式、人际交往能力也各自有所不同。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因为学生一旦有了不好的行为,就一味地严厉禁止,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学校甚至学习本身感到厌恶,当学生表现出不好的行为习惯时,老师应该考虑孩子自身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情况,找到原因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才能使孩子主动地配合老师,和老师打开心扉。 三、结语 每个人的儿童时期都像一张白纸,父母和老师在上面画什么,白纸上就会呈现出什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虽然很复杂,但是并不是不可解决的,只要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保持细心和耐心,家长积极配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丽新.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2):34-36. [2] 江晖.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131-133. [3] 王星.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 前沿,2000,(01):18-19. [4] 吴汉荣.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A]. 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