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对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战略目标,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就业资源的直接配置,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推动就业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顺应改革,转变观念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优势在于:作为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价值规律,具有通过市场交换形成分工和协作的社会生产的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和优胜劣汰的机制,通过市场价格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的机制,从而可以引导就业资源配置符合价值规律,以最小投入取得最大效益的要求。因此,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活动中遵循和贯彻价值规律,其实质就是让价值规律、竞争和供求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政府从就业资源配置的台前退到幕后,把就业资源配置的主导权让位于市场,由市场规律决定就业资源的配置,从而使政府把主要职责和作用转向保持宏观就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政府,特别是职能部门必须顺应改革,转变观念: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因为它更深刻。改革既蕴藏着巨大红利,也是触动利益的事情,因此也是挑战。二要确立市场主导的观念。人力是资源,更是商品。既是商品,就应该进入市场,让其在供与求之间的自然流通中形成自身价值。三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自由、平等、公正的市场环境中,选择就业、参与竞争,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二、依靠市场,尊重规律
  市场决定就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核心是让就业资源依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起来。为此,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供与需的关系。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始终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我市而言,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想了不少办法、投了不少的钱。通过实施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以及一系列就业、培训优惠政策。但是,用工短缺、熟练工短缺、技术工短缺、高技能人才短缺,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群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无法破解。究其原因,根本还是供和需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因此,市场决定就业资源配置,让就业资源随市场流动,尊重市场规律,转变就业观念,政府、用人单位围绕市场干好各自的事,才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根本途径。
  2.训与用的关系。职业教育培训目的是为市场提供符合用工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即向市场供应产品);用工单位则从劳动力市场选择需要的人力资源(即选择产品)。虽然,政府实行职业教育补助,紧缺工种培训免费,培训经费直补企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取得一些效果,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训用脱节的问题。为此,在培训内容、方式、手段上,政府应该把主导权让位于市场,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幅度提高一线劳动者社会地位、社会保障水平、社会认可度上;放在做大作强培训机构上,放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上,做到训用结合,训用一致,出了校门可以直接进厂门,不需要二次培训即可跟班作业。
  3.统与放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和重要作用。西方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政府只承担"守夜人"职能,由此导致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频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市场经济国家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同时,普遍实行不同方式的政府干预,包括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政府干预不是要弱化或取代市场作用,而是要弥补市场失灵,并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和经济有序运行创造良好环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讲道德、讲诚信的经济,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不仅受利己动机和竞争压力约束,而且要受法律、法规约束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约束。因此,只有政府"有形的手"有效配合市场"无形的手"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三、宏观调控,提升服务
  由于市场机制作用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市场主体为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政府必须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政府还必须采取反对就业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就业的经济性规制,保障竞争公平。尤其重要的是,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政府必须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和规范由市场形成的初次分配秩序,并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对收入再分配进行合理调节,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网站目录投稿:曼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