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曹魏的江山就已经算是司马家的囊中之物了。司马懿虽然自己没有篡位称帝,但把后代上位的路已经完全铺好了。只是他的两位儿子也没有做到称帝这一步,到了司马炎这一代才算真正开始动手。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给他,随后正式登基称帝,灭魏立晋。所以这样算的话,曹魏还先于东吴被灭亡,不过还是有些朋友不太明白,司马炎究竟为什么要篡位,还有他是如何篡位的。其实这样的问题并不难理解,就和当年曹家灭汉一样,汉室已经衰落,汉天子也没有继续统领天下的能力,所以被替代是必然的结果。只能说司马炎篡位要容易了不少,政变后所有魏国皇帝都被司马家给控制,曹魏宗亲又丧失了对抗的能力,回头看看还是曹丕和曹睿太给司马懿机会了。 虽然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但司马昭原本是想立幼子司马攸为继承人的。不过这种废长立幼的想法,在大臣面前肯定行不通,后来司马昭才改变想法立司马炎为晋王太子。司马昭去世以后,司马炎继承相国,继续垄断朝中军政大权。当时司马炎可以选择先灭吴完成国家的统一后在篡位,这样给旁人的感觉也更有说服力一些,为什么司马炎还没做出一番事业证明自己就急着上位呢?其实司马炎能够称帝也是借顺水推舟之势,曹奂曾多次下诏书,甘愿把皇位让给司马炎,而且让他千万不要推辞。 当时的魏帝就和早年的汉献帝一样,身在皇位却日日惶恐,还不如早点把这个烫屁股的位置给交出去。司马炎刚开始也是多次推脱,但后来朝中大臣再三劝谏,司马炎也就接受曹奂禅位的请求了。此后司马炎成功当上了皇帝,但还是存在一些风险,虽然早年司马懿已经把曹氏宗亲给清除干净,曹爽被夷三族,但这件事给外人的感觉还是太冷血了,司马家为了上位可以不择手段反叛恩主,这样的君王肯定也需要多提防。所以司马炎必须表现的更加得人心,增加朝中的凝聚力,而灭吴统一就是最好的方法。 司马炎上位后没有像司马懿那样,大力铲除异己,反而采取了怀柔策略。依然延续了魏正朔,礼乐制度也延续魏国旧制,算是缓和了朝中紧张的气氛,主要是消除了大臣们对于司马家的恐惧之心。这样才能让他获得百官们的好感,大家以后处事才能开诚布公。司马炎一共在位25年,除了完成统一全国的伟业,还致力于推出良政,使得全国经济和文化都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可惜司马炎晚年在立嗣上犯了一个错误,导致前途一片大好的晋朝走向了大分裂。七王之乱加上五胡乱华,一段最黑暗的时期就在晋朝彻底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