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不仅与农民息息相关,更影响着全市的发展。近年来,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以莱西市夏格庄镇的3个农村为例,经田野调查,反思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缺陷,分析其出现的农业问题和农业中劳动力断层、教育科技落后等,从农业、村办企业、村民角度对其经济健康发展提出见解,谋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教育科技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然而在发展中产生了新的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小农经济是否仍将是农业发展的出路""明天的地谁来种",这些都影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本文在借鉴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莱西市夏格庄镇3个农村(西夏格庄、夏南庄、杜家疃)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多角度对农业及劳动力的充分利用提出了措施,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研究内容分析 早期对于农村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学者李翠红(2016)在《莱西如何跳出农业看农业》中指出:农业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农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等问题,但莱西夏格庄镇出现的农业困境与之存在差异。其次莱西夏格庄镇的农村存在农业劳动力断层,但学者们的研究缺乏对农村劳动力断层中中年妇女的分析,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较多,其普遍缺乏就业意识和就业渠道。莱西市夏格庄镇3村经济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莱西市夏格庄镇3村农业发展现状 合理的农业补贴有利于分配国家财政支出,能够使农民获利,提高生产积极性。但在走访中发现夏格庄镇三村普遍存在农业补贴少,农民积极性差的现象。夏格庄镇农业补贴只给种植小麦的一亩地补贴163元,无化肥、农籽的供给,163元的补贴对于农民来说已是微不足道。其次农业对农民的收入增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农民所获收入入不敷出。在走访中,村民称粮食的收成越来越差,承包土地种植胡萝卜的亏损严重,收购粮食的价格也呈现廉价化。农民在农业生产上失去了积极性,除种地之外又无其他合适工作,仅仅依靠农业来发展农村经济略有不足。 (二)莱西市夏格庄镇3村农业劳动力断层现状 莱西夏格庄镇农村农业劳动力断层有以下两方面。首先年轻劳动力外流,出现空心村现象。在走访的90户人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多数,家中基本都是老人,孩子们均外出打工。26岁至33岁劳动力转移占36%,35至45岁劳动力转移占20%,独留老人守护村庄。其次是务农妇女多,缺乏就业渠道。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中年妇女,围绕她们的无非是日常琐事,洗衣做饭闲来聊天等,这一部分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缺乏职业技能,同时思想观念滞后,缺乏走出去的勇气和信心。 (三)莱西市西格庄镇3村教育科技现状 莱西市夏格庄镇的三个农村有2000余人,但是教育资源与之相差甚远,每个村只有一所幼儿园,无图书室等文化场所,村里务农人员文化水平低。其次科技水平落后,农业生产方式未与新技术结合。农村的生产方式主要还是依靠劳动力体力劳动,从播种到收割为农民自己完成,缺乏新技术的辅助,使农业发展缓慢,农民体力负担重。政府也未将农业技术设备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莱西夏格庄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主要在于农业、劳动力和教育科技这几个方面,经济类型单一,缺乏产业链,未对农产品精加工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村经济转型仍困难重重,新型产业走向农村路途遥远,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的道路也是布满荆棘。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国家政府对其支持力度欠缺,首先农业补贴少,服务项目单一,只停留在为农民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补给,导致农民积极性较低,农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也下降;其次高新技术走进农村和全方面的服务项目均未出现,未对农民进行科学种植方面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农业生产也缺乏高新技术的扶持以及先进生产工具的帮助。 (二)教育科技水平落后 教育水平的高低制约着经济发展,夏格庄镇的3个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农民在专业技术和知识方面掌握的少,对于农业科学技术有主观排斥心理,加之农村受教育层次高的人才外流较多,使得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与普及难以进行。其次农村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大多中年妇女不愿外出寻求新的就业机会。农村人在经济发展中缺乏敢闯敢干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很难形成创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三)缺乏村办企业,经济结构单一 村办企业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实地观察发现,夏格庄镇这三个村庄无村办企业,村内只有一条主要干道通向外界,与县(市)级交流少,不利于村办企业的开展,导致务农妇女无就业渠道,劳动力资源浪费。村里的经济结构单一,缺乏新型产业,难以增加村民收入,未能对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经济发展谋求新出路 (一)政府鼓励农业,支持农业产业 政府首先應给予较多的优惠政策,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其次增强农业科技支撑,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最后,农村生产者大多处于基层,对外界信息了解相对较少,政府应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做出准确的决策。政府在鼓励农业发展的同时应支持农业大生产项目,形成规模化种植,方便机械化作业的使用与普及,形成规模化经济。 (二)创办村办企业,增加就业机会 鼓励创办村办企业,村民可自由选择资金入股与技术入股,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尝试将新兴产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方式,比如"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传统工艺",实现农业信息的数据化、精品化,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订单业务等,发展传统工艺——雕花葫芦等,可用互联网走向世界,为农村妇女等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三)农民提高素质,创新发展思路 在知识科技高速发展下,农民不应该沉浸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首先应主动学习农业生产新技能,学习手工艺品加工,创造经济价值。其次农民应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培养农村知识型人才,这样在一代代的的努力下,农村的整体素质才会提高。最后对回乡工作的外出劳动者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创业,拉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翠红.莱西如何跳出农业看农业[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06:39-40. [2]刘丽伟,高中理."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J].世界农业,2015,12:18-23. [3]徐鲲. 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内在机理及制度创新[D].重庆大学,2012. [4]宋雪莲.当今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5,S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