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正处于充满着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小学生,这使得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激发学生的灵气与创造力。"将课堂让位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逐渐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占据主流位置,也成为课堂教学生命力的源泉。教师应借助于各种途径,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让学生通过互动和体验来获得认知上的提升,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小学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师生、生生之间互动起来,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和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可是,在一些课堂上仍存在着"动"得少的现象,或者虽然表面上有"动",但实质上没有让学生在"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没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互动呢? 一、构建和谐课堂,创设互动氛围 有效互动的基础是人人参与、平等合作,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良好的环境下,学生才会敞开心灵、解放个性,才会心情舒畅地进行互动学习。 1、尊重每位学生。"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主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具备了这一点,创造的活力就会不可遏止地在学生的身上奔涌。此时的课堂便成了表达与交流的乐园。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角色,尊重每位学生,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共同学习。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达到情感的沟通、心灵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2、多鼓励少批评。有些同学平时胆小怯懦,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表扬那些敢于大胆发言、愿意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学,要让每个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对学习水平中下的学生,先从比较容易的问题开始,对说错的同学,教师要巧妙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寻求互动支点,开展有效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课堂上,应努力寻求互动支点,积极开展有效互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1、质疑互动,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诵读、质疑、探究、讨论","教师在必要时予以释疑解惑,并从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点拨"。课程标准把重视学生质疑,放在改进阅读教学的首位,它正确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也是对前人经验的科学运用,为我们指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行之路。一个学生如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维,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 2、创设情境,提高互动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学生自主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产生情感、激发想象、启动思维,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受过程中。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在分析人物时,我创设了许多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感受知识。例:出示描写阮恒动作的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让学生体会他的心理活动,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不同的答案,接着我又出示描写他神情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学生得出了"难过"的结论。随后我问:"他如此害怕、难过,为什么还让针头扎进血管?"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她是我的朋友",进而几名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认识到友情是珍贵的,要以诚待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为主线,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观点的过程中,学习文章的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了人生有益的启示。 三、培养交流技巧,提高互动实效。 互动离不开交流,要实现课堂上有效互动,还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1、学会倾听,养成习惯。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这种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要求学生做到老师讲课时要专心听讲,认真倾听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发言。可通过对学生进行复述或转述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清楚表达,做到说话要明白,声音要响亮,表达要生动,可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从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从言之有序到言之有理,从言之有理到言之有礼。 2、自读自悟,合作切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说"自读自悟"是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那么"合作切磋"就称得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探究文本主要问题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选取切入口,充分朗读、对话、感悟,从不同角度去体悟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发展思维,积累语言,在这一阶段,教者、学者、作者站在同一平台上,相互交流、分享阅读的喜悦、感受和成果。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3、交流汇报,学会反思。自读自悟使学生产生新的感受,在小组合作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又会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的感受。此时,教师便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的平台,请学生向全班介绍刚才学习时获得的感受,并在了解学生研读的成果后,适时点拨,指导学生更准确、深刻地领会文章内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反思,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明确自己今后课堂阅读学习的发展方向。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努力建立和谐课堂,积极寻求互动支点,培养学生交流技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知识在互动的课堂中生成、深化,让学生的思维在互动中激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