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产融结合的模式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产融结合这一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国外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历史表明,合适的产融结合道路不仅能迅速壮大企业自身,更是产业与金融发展的助推器。本文通过对美、日产融结合发展的模式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产融结合道路选择,旨在为我国工商企业与金融的融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业经济;金融业;产融结合
  产融结合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一致解释,我们通常所提及的产融结合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产业经济与金融业通过股权控制、人事参与、银行信贷实现的内部融合。在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产业经济与金融经济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不同,产融结合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以美国为例
  在美国,金融部门通过向产业部门的转化实现了对产业部门的控制,形成以金融资本为主的产融型企业财团——摩根财团;产业部门通过向金融部门的转化并参与金融业务控制一定的金融资本,形成以产业资本为主,产业与金融融合的产融型企业集团——洛克菲勒财团。美国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基本上横跨美国产融结合的历史,其发展脉络可以概述如下:
  (一)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自由期
  19世纪末至1933年,美国实行的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政府对工商企业和银行之间的相互持股和混业经营不加限制,正是这一宽松的市场环境,使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迅速发展,早期的产融结合模式得以形成。随着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由集中走向垄断,金融部门和产业部门通过相互持股、人事参与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列宁所说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二)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限制期
  1933年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法禁止混业经营,但却允许商业银行以信托的方式持有商业企业的股票,随着信托资产的增加,银行资本对商业企业的控制权也逐步加强,并以资本市场为依托参与工商企业产权交易,间接实现产融结合。随着美国公司股权结构的变迁,财团内部的控制也日趋分散,形成了一些以大型工商企业为核心的产业与金融结合,例如GE、福特、国际电话电报等。
  (三)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开放期
  80年代以来,在经济滞涨、投资萎靡、需求不振的背景下,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的呼声高涨,美国的经济政策也做了一些调整,这一阶段,制度因素促进了产融结合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实施,标志着在美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分业经营的历史宣告结束,并由此拉开了混业经营时代的序幕。
  二、政府主導型产融结合——以日本为例
  根据日本企业集团资本结合的方式不同,人们大体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型:即环型企业集团和锥型企业集团。基于两种不同的企业集团结构之下的产融结合形式分别为非控股型产融结合和控股型产融结合,这两种模式都与当时政府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一)企业集团控股型产融结合模式
  生产的集中和垄断是控股型产融结合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一直鼓励企业集团建立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主要扶持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企业集团,逐渐形成产融一体化的财阀集团。到20世纪20年代,日本银行基本为财阀集团所控制,为财阀家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并形成了以三井、三菱、住友为代表的财阀体系。因此,直到二战结束前,日本的产融结合模式主要表现为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共同隶属于一个大型集团公司,该集团拥有产业、金融、贸易各大类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控制权,是当时产融结合的主要模式。
  (二)企业集团非控股型产融结合模式
  二战后,为了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美国强迫日本解散家族财阀控股公司,并实施了《禁止私人垄断和确保公平交易法》,其核心是"禁止设立控股公司",并且进一步规定"在国内,公司不得成为控股公司",对银企持股比例严格限制。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出现了与战前完全不同的产融结合模式,主要表现为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相互持股、互不隶属的非控股型产融结合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利于企业集团迅速扩大规模,防止过度竞争,形成共同防卫体制,也为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奠定了基础。
  三、我国产融结合的道路选择
  (一)我国产融结合的历程
  自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产业与金融的结合经历了曲折的道路,1979年以前,我国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的产融结合也完全由国家控制。企业和银行作为政府部门的附属物,其经营决策完全在国家计划控制下进行。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金融机构,产业与金融的结合由国家统一安排,银行对企业的信贷管理主要是资金供给,证券、股票市场一片空白,整个金融体系十分落后。
  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产融结合的方式仍然以银行信贷为主,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市场机制。在这一阶段,工业经济围绕企业自主权进行改革,金融体制也开始向中央银行体制过渡,逐步形成了多元混合型金融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恢复和建立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主要担任稳定货币和金融业管理两大职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逐步发展,为产融结合提供了新的途径。
  到20世纪90年代,证券市场对产融结合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1991年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成立,到1999年,《中国证券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进一步拓宽了产融结合的途径。
  (二)我国产融结合的有效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政府主导型产融结合,虽然在我们目前的产融结合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与日、德相比,两者在运行方式和运行条件上有很大区别。日本以私有经济为基础,坚持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产融结合主要特点是主银行制,日本的这种制度已经出现了很多弊端,我们不可盲目引进。
  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它的效率取决于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这种模式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条件:一是健全的利率形成机制;二是较透明、及时的市场信息;三是金融资本能够自由流动;四是产业证券化程度高,证券市场是企业外部直接融资的主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并未完全市场化,还无法满足以市场主导的条件,及时未来我国经济金融能达到这些条件,也不宜照搬其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通过设立财务公司、参股银行等方式涉足金融领域,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产融结合无疑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借鉴国外产融结合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我国的产融结合应该在政府调控下逐步推进市场化,建立创新型专业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以金融工具为媒介促进产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杭生.产融结合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 赵文广.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理论与实践[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93-94页.
  [3] 李非.企业集团——日本的企业集团[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4] 王新宇. 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研究[J]. 投资研究,2011,04:47-50.
  [5] 李翀,曲艺.国际产融结合模式比较分析及借鉴[J].亚太经济,2012,03:76-81.
  [6]王志明. 中国钢铁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研究[D].东华大学,2014.
网站目录投稿: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