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游日记经典读后感有感


  《游日记》是一本由止庵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5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游日记》精选点评:
  ●7分
  ●翻了三十多页,与想象中的样子大相径庭。前几篇看得倒是有些别样的感受,仿佛跟着游了日。但往后就有些耐不住性子了。大概得要是在极静极静的心态下才能看完的。这样的书,读起来的"阵线"必须拉的很长,又要有时间,可惜最近心态燥,书又是图书馆借出来的,时间有限,于是就放弃了。照片拍的蛮好的。
  ●一直挺喜欢看私人日记,很有趣,翻阅别人的人生有种上帝视角的快感
  ●跟着止庵老师寻日本温泉,逛跳蚤市场。
  ●晨六时起,泡温泉,吃早饭,又泡温泉。九时半退房....令我想起了《都灵之马》穿衣服,剥土豆,吃土豆,脫衣服又穿衣服却完全没那意境,过于琐碎!前半部提到给母亲打电话,及母亲过世后见到美景、小物的失落却也十分柔软,提及到各期作家及电影人居住生活的地方却是我最渴望的不期而遇....先生得多喜爱泡温泉呀,天天三四次却乐此不疲!
  ●文笔太差。每个去日本的人都爱日本。
  ●
  ●泡温泉,吃早饭,去这里,去那里,吃这个,吃那个,买小物,购书及版画。归。
  ●闲暇时翻翻 别有一番心境 不做不作 要而言之 干净 晚上 窝在沙发读完 感觉舒适温暖和静心
  ●五颗星就是我对先生的热爱吧,就算是日记也爱
  《游日记》读后感(一):多读书多游走,扩展生命的长度。
  旅行日记很对口味.装帧精美,定价略高.
  这是友人长辈惠赠的一本书,老人80有余。一口地道的东京口音。多年不讲日语的我,磕磕巴巴对了几句话。让我联想起当年留学生的艰苦岁月,和日后多次公干出张日本的快乐旅途。在这个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日,窗外淅淅沥沥滴着雨滴,室内一杯清茶,随手信手翻开止庵先生的大作。不亦乐乎!
  《游日记》读后感(二):读书人的小浪漫
  择日启程,去书里读过的地方,将去过的地方写进书里,写书思人,写书予人,这些读书人的小浪漫,贪恋无妨。
  《游日记》是一本很琐碎的书。
  与止庵先生有幸某次见面时聊及,他说此书本就是"流水账"般的日记,所行所见所为,如实记载,只在一些地方添加了简单的心得感想。从详细的交通工具搭乘,到大量的行程乃至菜单(夜深时慎读,以免口馋肚饿),若不是每日用心记录,恐怕难以一次汇集成书。尽管止庵先生说,现在的日本鲜有人迹罕至之地了,但如果有意前往日本旅行闲游,也不妨将书中关于行程安排的叙述摘出,沿踪一探究竟。
  我虽学习日文专业,对日本文化也偏爱,但旅日次数屈指可数。止庵先生在书中提到的作家、画家及地名有熟悉有陌生,联想到在日的生活亦有很多感触,不能逐一讲述,仅对部分亮眼之处作出自己的小小注脚。
  全书中作者提到母亲有十六余处,皆是打电话,求平安符,买点心小物这些生活事。母亲尚在时,作者几乎每次都要"在电话亭里给母亲打电话",问候"好吗"。母亲过世后,回想多次计划带她到日本旅行未果,心里万般遗憾,落笔只四个字——已经晚了。(P.10)
  电话亭于我是时代交替之物,我亲眼见它盛行,使用,又眼见它迅速没落,对现在年轻人而言,有"古董"之嫌,倒是有些专门建造起来,用于怀旧式拍照的。中国大街上很少见到完好无损可以使用的电话亭了,而日本恰恰喜新不扔旧。在街头行走,可见到很多"小房子",古旧干净,尚可使用。若见一人匆匆进入,投入硬币,拨通家乡的号码,这头那头,问候絮叨,仿佛透过小津安二郎的镜头,穿越了时间,看到一种轻而易举的与世隔绝。
  日本各处都有文人作家和艺术家的印记,纪念馆,故居,墓地,仙游处。
  止庵先生写,"太宰治在《乞食学生》中提到玉川上水"(P.18)。原文是这样描写的:「川幅は、こんなに狭いが、ひどく深く、流れの力も強いという話である。この土地の人は、この川を、人喰い川と呼んで、恐怖している。」(河面如此狭窄,却深不可测,水流湍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把这条河叫做"食人之川",谈之色变。)
  玉川上水是太宰治与爱人山崎富荣投水自杀之地。三枝康高在《太宰治素描――水への恋着》一文中说,太宰治对水,是一种着魔般的迷恋,混合了畏惧和"不由得被吸引"的复杂情感。每个看到玉川上水的人,都觉得这条河"连猫都淹不死",据说发水的时候,最深可达2米。太宰治发表小说《樱桃》后一个月,便投水,发现遗体的6月19日,也正好是他的生日,日本人把这天叫做樱桃忌。
  两年前的7月,我在日本,友人说带我去一个地方。原来是漱石山房。他说这是一个日本名作家晚年的居室。你听说过吧?他小心翼翼地确认,他叫夏目漱石。我不禁失笑。也许日中两国年轻人文学面断层得厉害,专业学习也愈发功利性,鄙校也没有专门的文学课,我在上课时提到川端康成尚有人识,夏目漱石至少还让他们联想到日元纸币,再说森鸥外已是满眼茫然,更惶论志贺直哉井伏鳟二尾崎红叶了。
  研二时的日本文学课,是姓松野的女老师,三十多岁,文学素养极好。托每周2小时半的文学课之福,我"被迫"读了不少日本文学作品,得查阅和收集很多资料,才能进行"发表"。松野老师有时还会指定,出于年纪之由(班上学生连我共3名,我最年长),她总是派发一些"非一般"篇目给我。别人都是《舞姬》《山月记》,而我是《暗夜行路》;讲川端,别人是《雪国》《古都》《花未眠》,而我就是《睡美人》《千羽鹤》《一只胳膊》。
  夏目漱石当然也读了很多,发表时,我选择了《心》。之后向学生推荐,此本也是首选。止庵先生在《游日记》中说,夏目名著甚多,如只举一本,我还是推荐《心》。(P.65)顿时有一拍即合的小欣喜。
  (贴一张自己的图)2014.12. 从知道这里,到站在这里,一段好长的路。如果时光倒流一百年,我想问你,月が綺麗ですか
  《游日记》读后感(三):一个读书人的旅行日记(法治周末报)
  一个读书人的旅行日记
  法治周末报
  张北辰
  "重要的并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作家止庵常常引用加缪的这句名言,甚至当成是人生的指南,在他看来,读书与旅行,应该算得上使人"活得最多"的两种途径了。
  读书、旅行一直是止庵人生的两件大事,这次他将8年来26次赴日本自由行的359篇日记放在《游日记》中,既是"游日之记",又是"游之日记"。
  旅行表明,一个人仅有日常周遭是不够的,旅行实现的是一个人对世界更大范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作家太宰治投水自尽之处?小津、黑泽明电影的取景之处?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何在?旧书店、中古二手店、跳蚤市场、各地名屋店,如何"淘宝"?
  止庵的旅行日记,这些所到之处也充满了止庵色彩。
  阅读与旅行
  《游日记》中曾提,止庵曾专门去过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提到的越后汤泽。越后汤泽是日本一个小小的镇子,在川端康成的笔下,"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这样的地方对读书人充满了吸引力。
  止庵去过东京周边的三鹰市,这里有一条河——玉川上水,那是太宰治自杀的地方;他也去过镰仓,在那里,太宰治因为大学时期学业荒废被耻笑,产生厌世情绪,和一名咖啡馆女招待一起跑到海边,双双殉情,这是他第三次自杀未遂的地方;他到访金木村,那里是太宰治故居斜阳馆,在一个破败的小镇子里有一幢孤零零的大房子,这里有太宰治成长的轨迹;他还去过热海,是太宰治写《人间失格》的地方,太宰治和山崎富荣曾经在那儿住过三天,在起云阁旅店里住的房间叫"大凤"。
  阅读与旅行就像咖啡和牛奶一样,互为调剂,相得益彰。有些人去日本旅行的初衷,就是要一睹自己在小说、动漫、电影、日剧中所见场景的真容。有不少东野圭吾的粉丝到了东京后的头一件事就是直奔日本桥人形町,只为追寻加贺恭一郎的足迹。
  《游日记》在谈到人形町时也提到了《新参者》《麒麟之翼》等小说,还颇有兴致地说了说加贺在各个警署调职的事。而在东野圭吾声名鹊起之前,也许不大有人知道东京还有个叫"人形町"的地方。
  阅读能带给人一种激情,激情之后的回味,则能让小说中的点点滴滴在读者脑中挥之不去。"去日本玩一趟吧!"这种想法也自然会随之而生。跟着阅读去旅行的人不少,反过来,旅行也能带动阅读的兴趣。谈资肯定是多了不少,阅读的兴趣也会被激发。跟着阅读去旅行,旅行的畅快感又会激发阅读的兴趣,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淘宝日本古书堂
  止庵曾经在岩森书店买过谷崎润一郎《细雪》的签名本,在東松原古书瀧堂买过宫崎骏的签名本等。日本对于热爱日本文学且喜欢收藏书的人而言,的确是个好去处。
  旧书店(古书堂)是日本的一景,旧书店街是日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常有人喜欢去旧书店里淘书,入手签名本固然会令人高兴,淘书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享受,淘书者沉浸在只有自己和书的世界里,怡然自得。当和自己喜欢的旧书不期而遇时,那种满足感根本无法形容。
  旧书店街在日本有很多,旧书店也星罗棋布。东京、大阪、京都、名古屋都有不少,神保町的旧书店街尤其有名。逛旧书店街,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有些书店将书摆在店外以供行人阅读、选购,林林总总的书摆得错落有致,颇有情趣。
  止庵对于图书的珍爱,熟悉他的人都十分清楚。他将所获的二手书籍的出版时间、出版社、包装等细节也一一在书中记载,写得十分详细,足可说明他淘到书时的喜悦之情。
  书中所提到的跳骚市场和中古店,所贩商品亦种类繁多,如手表、游戏机乃至于电器、家具。淘换优质的二手货,是日本人平时的一大乐趣,也是去日本旅游的一大乐趣。
  "住在东京,无法了解日本"
  《游日记》提到了艾伦·布思在《千里走日本》中的一句话,"住在东京,无法了解日本"。了解日本可能并没有步行探索日本的艾伦·布思说的那么难,也可能确实很难。从文化氛围的角度来讲,东京是世界都市,而不是日本城市。我的日本老师若杦真琴老师以前对我说过:"如果说东京是日本的大脑,那京都就是日本的灵魂。"
  日本其实不只有一个京都,有一个"小京都联盟",《游日记》中写到的佐原、高山、金泽、松本、仓敷、津和野等皆是,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古韵,自己的传统美。所以去日本旅游应该尽量去一些小地方,更能体会到日本独有的舒适感。"小京都联盟"城市都有古迹保留下来,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古日本的尘埃。生活在小城市的人,可能才是你见到的真正的日本人。
  止庵最中意的是游在日本能够不断地获得惊喜。他说,在细节中充满值得反复打量、欣赏、体味的美好,因此虽然8年来去了20多次,但仍然能感到"有期而遇"的趣味。
  《游日记》中写道:"民宿的墙很薄,隔壁两个日本老太太聊天到很晚,断断续续,影响了我的睡眠。"这两个老太太,也许才是最真实的日本。
  责任编辑:高恒涛
  《游日记》读后感(四):《游日记》 止庵的东瀛文化之旅(谢其章)
  止庵在日本神保町古书街。蜜思鲁 摄
  《游日记》中止庵在日本拍摄的照片。
  止庵新书《游日记》,内容是2009到2017年的"日记集"。8年里,他去了日本26趟,合计359天,一天一篇日记,再加上止庵亲手拍摄的128幅照片,组合成一本沉甸甸的书。《游日记》并不是那种轻而易举即可读懂的书,就算是旅游的标配"行、宿、玩、买",到了《游日记》里全部升级为高配的"文化之旅"。
  我不敢说读明白了《游日记》,但是我尽力避免另一种读书法,那个法子未免把读书看容易了。很多人喜欢用"一口气读完"来形容对某书的喜爱,我反感"一口气"这个词,没想到巴金竟然也喜欢用,——"我写《长生塔》并不费力,可以说是一口气写成的。"这就难怪出版商以"一口气"为噱头,什么《一口气读完大清史》《一口气读完二战史》《一口气读完欧洲史》鱼贯而出。我没去过日本,通过《游日记》来了解日本,不失为一条省钱省力之捷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游日记》,也许我的视角与您稍有不同。
  参观记
  日本历史文化探源
  《游日记》里有很多"参观记",不知您注意了吗?这些参观我觉得还应细分为"瞻仰"、"凭吊"、"向慕"几种意思,总归属于了解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简便易行的方式。这些参观,表面看起来并无深意,实则隐含着止庵个人的品位——"参观"国宝阿修罗展"(2009.10.19),"参观根津美术馆、太田美术馆"(2011.2.1),"参观日本浮世绘博物馆"(2012.9.13),"十时参观三岛由纪夫文学馆"(2012.11.22),"我就想还是去参观一下松本清张纪念馆罢"(2015.2.10),"参观广岛平和记念资料馆"(2015.2.20),"去实笃公园,参观武者小路实笃故居"(2015.5.9),"参观辻口博启美术馆和角伟三郎美术馆,前者是美食艺术家,后者是已故漆器大师"(2015.5.11),"走到镇子里,参观小金丸幾九纪念馆"(2015.12.24),"步行十五分钟到修学院离宫,按约定十时参观"(2016.6.3)。
  另外一些非正式的"参观"令我惊骇。如这则"又沿玉川上水而行,途经太宰治自杀处,路边有一金属铭牌,上刻太宰治《乞食学生》中的一段话,讲到玉川上水,还有他坐在这条河边的一幅照片,当时此地似很荒凉。""买了一块印有他的头像的丝巾,我素不买旅行纪念品,但于太宰治似可例外。"止庵对于日本文学像对中国文学一样有过系统的阅读和研究,他曾说;"日本现代作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岛由纪夫和太宰治。我对三岛充满敬佩,对太宰深感契合。""他们最后都以自己特殊的自杀方式完成了人生追求。"止庵在一处"这里是有名的轻生之处"的海崖上,见到一对青年男女用口红写下的遗书诗碑,上书"白浜的海,今日依然波涛汹涌",下署"一九五〇.六.一〇 定一 贞子",不禁感慨系之,"我对于自杀者总有一种既悲悯又敬重之感,但或许这也不对,面对如此死法,生者大概只能缄默。"此番话,我极其赞同,傅雷夫妇双双从容自缢,我们惟有敬重。
  我很感兴趣也是很"眼馋"的是止庵对于日本"文豪之家"的参观,这种兴趣来自我对日本建筑的兴趣,来自我对作家书房的兴趣。日本的房子自有特点,一个是榻榻米,一个是推拉窗推拉门。过去每当风雨突袭,总是能听到玻璃破碎的声响,这是我们窗户设计上的缺陷。《文豪之家》前几年译介到中国,宣传语煽情而合度:"带你进入日本文豪的居所,一睹日本文豪的生活,看他们每日所用之物,探巨匠之写作舞台、卓越文字之源。他们不是单纯的作家、文士。在他们身上,有一种独特魅力让世人瞩目,这就是文豪。体会三十六位日本文坛巨匠,详尽的鲜活人生!《文豪之家》可见三十六位日本文豪宅邸无死角全景,从江户川乱步陈列读本的书架、到松本清张每日写字的钢笔、到夏目漱石暖手煮茶的火钵……更有这三十六位文坛巨匠大量珍贵手稿和照片!"
  我们也出过类似的书,冠以"名人书房"招牌,但总感觉欠缺什么,或者人不够"豪",或者家不够"豪"。这三十六位日本"文豪之家",止庵实地参观过十几家,《游日记》里均有记载,他讲"过去读过不少他们的书,现在得以看到他们的家的样子,仿佛与他们更接近了,感觉特别亲切。"我真羡慕止庵,并问他书里为什么不放几张"文豪之家"照片,他说只许参观不许拍照。看不到照片,可以从文字里想象文豪的影响力,——"三岛由纪夫文学馆,二层楼房,收藏有图书三千六百册,杂志二千四百四十册,电影话剧资料六百五十种,作家手稿等资料一千五百四十种。参观时放映一部五十分钟长的专题片。此外还特别复原了三岛由纪夫的书房。"早年间我在书摊买过日本所出文学家生平一类的画册,对日本作家的书房知道一点儿,但到底属于隔靴搔痒。倘若此生有机会去日本,第一要务便是参观"文豪之家",什么樱花,日料,温泉,通通靠后。
  淘书记"好书之徒"的雅趣
  听说有位饕餮之徒读了《游日记》,被书里详之又详的菜单蛊惑,夺门而出,寻到日本料理店大快朵颐。不管这位老兄吃相如何,理应算作《游日记》读法之一。还听说有位好书之徒读了《游日记》,被书里详之又详的书单所蛊惑,欲打包收购。不管这位老兄夺人所爱成交与否,理应算作《游日记》读法之一。我也是"好书之徒",早年间在北京旧书店与日本"好书之徒"争抢过抗战时期所出书刊。
  买书,实乃止庵"东瀛文化之旅"的重头戏。"行,宿,玩,买",旅行结束之后,只有"买书"属于真金白银的"不虚此行",结结实实的"旅行纪念品"。那些每到一国一地,买国旗,买特产,买冰箱贴的旅行,也没有什么不对。作为读书人的止庵,买书本是寻常之事,可是专门在日本买书则非同寻常,这里有什么奥妙吗?《游日记》(2009.10.21)记有:"在山本书店买傅芸子著《白川集》(文求堂书店,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初版,中文)……这是我首次在日本买书,亦可记也。"猎书者无人不知《白川集》乃稀见之书,止庵初涉此道,起手即擒获《白川集》,行话来说"眼力够"。后来,他又在日本买到傅芸子另一力作《正仓院考古记》,合为双璧,真是书缘不浅。以前只知道止庵读书很厉害,没想到淘买旧书也很内行。幸亏他只是在日本淘买旧书,成不了我们的劲敌。
  在日本淘买什么书大有讲究,是"沙里淘金"还是"沙里淘沙",自己要有准星,切忌见猎心喜"揽进篮子就是菜"。止庵把读书的认真劲儿用到买书上面,所以没交学费,没走弯路。他首先将准星定在日本出版的中国作家书籍,傅芸子是个成功的战例。还有一个更成功的战例,《游日记》(2012.11.26)记着呢:"在琳琅阁书店买松枝茂夫译周作人著《中国新文学之源流》(文求堂书店,一九三九年二月十一日初版)。至此,周作人生前八种日译本均已收齐。"藏书圈有一个说道,"小专题"出成绩快,止庵无师自通地掌握了诀窍,对于最靠谱的《周作人传》的作者他来讲,水到渠成而已。
  11月26日这天日记很长,简直是一篇精干的论文,建议细读。这天止庵收获颇丰:"在东城书店买《旧都文物略》(北平市政府秘书处,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出版)。"《旧都文物略》,八开大书,制作尤为精湛,放在今天也是傲视群书。九十年代古旧书拍卖业兴,此书一直是拍场宠儿,价格居高不下。我一直垂涎其美色而无缘购置。想不到止庵轻而易举在日本买得,书品完好如初。最近热映姜文电影《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小说《侠隐》,里面有一段"两边墙上是书架……关于北京的中英文著作一整排,他(李天然)抽出一个大开本,是市政府刚出版的《旧都文物略》。他靠在躺椅上开了灯翻,蛮有意思,虽然讲得都是老玩意儿。不过里面倒是有内城六个区和外城五个区的街道图。"鲁迅藏书中也有一部《旧都文物略》,这事还小吗。
  顺藤摸瓜,止庵又淘买到《北京案内记》初版本,关于老北京的书册亦可形成一个小专题。《北京案内记》可与张恨水审定的《北平旅行指南》相媲美。
  斋藤昌三《藏书票的话》,可称之为藏书票界"圣经"。文艺市场社初版本印500部(内"超特版12部"),全部编号,存世寥寥,非常名贵,中国拥有此书者不过十余人。止庵慧眼识珠,居然被他在日本买到此书"超特版第8号",也许在中国属于"孤本"了。鲁迅藏书中存有《藏书票的话》,却仅为普通版,没有对比就没有惊诧。
  《游日记》里大量淘买日文书的记载,不胜枚举。止庵自定标准:"精装,护封、腰封、限定多少部之多少号、书函、运输匣、毛笔或钢笔签名。"他的意思很明白:"对于自己素所心仪的学者、作家和艺术家,一向有兴趣去看看他们的故居、纪念馆,再就是力所能及地收藏一件他们的手迹,如签名本之类。"止庵用"他们的手迹"来装饰自己书扉,不妨看作东瀛文化之旅永久的印记。
网站目录投稿:慕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