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形势变化相继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8年7月中旬,监管层终于对2018年以来持续紧张的流动性环境进行了表态,消息传开之后,银行、地产、基建、工程类上市公司股价连续大幅上涨,被多方渴求的"放水"似乎近在眼前了。 然而房地产市场仍然需要面对重重考验,对于地产企业来说,信贷收缩的主基调仍然没有变化。虽然"今年是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最紧张的一年"这样的新闻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但这一次似乎确实和往年不太一样。 过去三年时间里,中国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多数房地产商都必须使用成本极高的资金,高昂的资金成本,成为了吞噬企业利润的巨大黑洞。 由于资金紧张,大量的房产商只能缩短建设周期,在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的同时,也造成了建筑和装修质量下滑,引发大量购房者集体起诉维权。 更令业界大佬头疼的是,在最近一波房地产销售浪潮的2015年,大量企业贷款买地扩大规模,2018年到了要还债的时候,此时的销售却开始下滑,售房款回流出现问题。 地产一直以来都是债务扩张最为猛烈的行业,业内大多数企业的负债率都在70%以上,例如碧桂园负债率接近90%,负债总额约9000亿元;融创负债率则超过90%。 所有人都知道房地產对于中国经济的重大意义,但怎样才能使这辆狂奔多年的列车稳健刹车?这些天量债务不仅是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必须面对的风险,同时也是对政策制定能力的严峻考验。 2014年,王石判断中国房地产进入到"白银时代",然后市场和政策层面巨大的惯性,仍然推动着整个行业滚滚向前。如果发展和增长可以掩盖很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在什么时候,会最终被暴露出来? 地产行业的"后白银时代"悄然而至,有人转型,有人割肉,有人一掷千金豪赌未来。谁能顺利上岸,谁将万劫不复?我们期待时间给出答案的同时,也期待这辆载着太多乘客的列车最终能够平安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