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的故事可以说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了,但是很多人知道他追太阳,却并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列子·汤问》中稍微提到了一下,那就是因为夸父"不量力",换句话说就是因为夸父自己太过于看重自己的能力,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办不到的,而其他的挑战对他来说又太没意思,所以才决定追赶太阳。也就是说,原本的夸父逐日不过是想要传达一种要量力而行,不能不自量力的意思,却没想到后来被人们曲解成了做事情一定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也不退缩了。但是却也有人认为,其实夸父在追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太阳,而是别的东西,那他到底追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夸父逐日有什么疑惑之处 "夸父追日"是我国古代一则著名的神话传说,记载于《山海经》中的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说的是夸父自不量力要追逐太阳,一直追到了太阳落山的地方,口渴难耐,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还是不解渴,最终道渴而死。 但奇怪的是,《山海经》中的另一则记载却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这则记载说的是黄帝的大将应龙先后杀死了蚩尤和夸父。一个人怎么可能死两次呢?其实,上古氏族社会有把首领或杰出人物作为部落代称的传统,夸父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人,而是一个部落。 2.那么夸父追日又该作何解释呢,难道是整个部落去追逐太阳吗 根据《中国历史地理学》对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统计显示,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上古时期平均气温显著高于历史上其它时期。历史地理学家在对上古华北地区植物遗存进行考古研究时也发现,当时华北地区以松为主的针叶林出现了向南退缩的迹象。 而恰恰就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这个时间节点上,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全面取代了仰韶文化,并且二者并非继承关系,换言之,当时的确发生了暴力方式的"改朝换代"。 这也就意味着,在炎黄部落和蚩尤大战之时,华北一带出现了剧烈的气温波动,先后引发了旱灾和水灾,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传说中,总是会出现"纵大风雨"、"蓄水"、"旱"等词汇。 黄帝、蚩尤大战中出现的天女、风伯、雨师等神话人物,其实是上古时期人们对异常天象的一种附会,认为是天神帮助了黄帝取胜。夸父追日神话也不例外,这则神话中多次提到夸父"渴",恰恰说明夸父族当时遭遇了旱情而被迫迁徙寻找水源,这才是神话背后的真相。 接下来我们需要弄清楚《山海经》中的这处矛盾记载:夸父族首领夸父究竟是受旱情影响在迁徙过程中渴死的,还是因为参与了黄帝和蚩尤的战争而被黄帝的大将杀死的呢? 3.苗族口述史为我们揭开了谜团 贵州苗族传说提到,蚩尤死后,老生瓮嘱咐余生苗民:黄、赤二龙公退回去了,你们还是有生路的,但不能再住在此地了,要迁徙到日落的地方居住。 而苗族"杀牛祭祖"这一祭祀仪式的来历,则源于蚩尤战死,大将军夸佛(同夸父)带领百姓由北向南迁徙,途中被轩辕大将应龙一箭射死。所以,夸父追的不是太阳,而是有水源的新栖息地。 接下来我们把上述多重证据做个简单梳理: 公元前3000年前后,华夏大地发生了水旱灾害,受此影响,原本生活在北方的带有游牧性质的黄帝部落被迫南下迁徙,黄帝首先收服了以农耕为主的炎帝部落,之后与另一支农耕部落蚩尤发生遭遇战。 与炎帝相比,掌握铁器制造技术的蚩尤部落战斗力显然十分彪悍,不仅驱逐了炎帝,而且让黄帝"九战而不胜"。但异常气候变迁引发的水旱灾害,导致战争形势发生逆转,黄帝取胜,蚩尤被杀。 蚩尤死后,大将(或是盟友)夸父带领不愿臣服的部众开始了漫长的迁徙之路,既是为了躲避黄帝的追击,也是为了寻找旱灾过后新的栖息地。不过,蚩尤的残部在退却时,还是被黄帝大将应龙追上,首领夸父战死。 这么一梳理,夸父的两次死亡也就很容易解释了:夸父在蚩尤战死后,带领余众向西迁徙,途中被应龙追击身亡。只不过族人不愿听到夸父被杀的下场,因而流变出夸父因追日而渴死的神话。 河南灵宝的夸父峪有八个村子,村民都自称是夸父后裔,在他们的口述史中也有夸父战败西撤,死于途中的说法。苗族和灵宝口述史的这种相互印证,恰恰证明了夸父迁徙说的可靠性。 正所谓成王败寇,蚩尤、夸父战败后,形象都被妖魔化,但上古时期的部落战争本就没有所谓正义非正义之说,只不过是争夺生存权的本能使然。 蚩尤、夸父虽然身亡,但并不意味着他们部族的消失,相反,他们通过长途迁徙,找到了新的生存地,繁衍子孙,同样成为了华夏的先民之一。 所以,仅仅用炎黄子孙来指代所有华人子孙后裔,并不准确,或当应改写为"炎黄蚩"子孙、"三祖"子孙。